10世紀末期,斯堪地那維亞人在東方遭遇到激烈的抵抗運動

辛德拉觀世界 發佈 2023-05-27T23:51:01.933935+00:00

起初,斯堪地那維亞人向哈扎爾人,在這段時間之內,斯拉夫人還要為羅斯人準備來年航行所需的新船。同時,在巡行的過程中,羅斯人也解決了冬天的駐地和供給問題。

文|辛德拉觀世界

編輯|辛德拉觀世界

斯堪地那維亞人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在於對第伯河(Dnepr)流域中部的基輔《Kiev)進行的開發。

起初,斯堪地那維亞人向哈扎爾人(Khazars進貢,以獲得他們的許可在頓河下游和伏爾加河上進行商業貿易。

基輔羅斯

9世紀時,斯堪地那維亞人在基輔建立了一個王朝,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基輔羅斯」。儘管基輔的王公們以及他們的追隨者都是斯堪地那維亞人,但到10世紀末期,他們都已經斯拉夫化了。這一點可以從基輔大公名字的變化上看出來。

從913年到945年輔的大公是伊戈爾(Igor),他的妻子名叫奧爾加(Olga),名字分別來源於斯堪地那維亞語中的英格瓦爾(ngvar)和赫爾加(Helga)。但是他兒子的名字卻叫斯維雅托斯拉夫(Svjatoslav,964-971年在位),這就意味著已經開始出現斯拉夫化的趨向。

人們習慣於將這些斯堪地那維亞人稱為「羅斯人」(Rus),也即指在俄羅斯定居的斯堪的那維亞人,儘管血統上一致,但是羅斯人的文化顯然與他們的斯堪地那維亞兄弟有很大的不同。

10世紀末期,斯堪地那維亞人在東方遭遇到激烈的抵抗運動,於是他們又重新把目標對準了西歐。斯堪地那維亞人再次進攻西歐的另一個深層次原因在於,丹麥在藍牙王哈拉爾德和其子八字須王斯汶統治時期進入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

10世紀80年代,入侵英格蘭的大多還是來自愛爾蘭的維京人,但10年之後,從斯堪地那維亞本土席捲而來的海盜船隊,再次對西歐造成嚴重的威脅。從易北河(Elbe)到西班牙北部很多沿海地區都遭到了海盜襲擊。

其中,英格蘭因為城鎮發展快、白銀貨幣充足,已成為一個比較富裕的王國,而海盜們也很快發現,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Ethelred,978年-1016年在位)及其臣民比歐洲其他國家更願意用大筆的贖金來換取短暫的和平,於是英格蘭便成了海盜襲擊的主要目標。

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11世紀初北海大帝國瓦解後,北歐海盜才再次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與東方的貿易上。

對於向東方活動的斯堪地那維亞人來說,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和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他們冒險活動的目的地,這兩大帝國的財富和文化極大地吸引著這些來自斯堪地那維亞的強盜。

從地圖上看,從拉多加湖到巴格達的直線距離是1,900英里,到君士坦丁堡則稍近一些,為1,300英里,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也是一段不短的路程,維京人實際的旅行路程尚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們所走的路程肯定比以上兩組數字要多得多。

阿爾代格朱堡是斯堪地那維亞人在歐洲大陸上兩條商路的的起點(瑞典距舊拉多加800英里)。斯堪地那維亞人在這裡休整,重裝貨物,然後在兩條商路中選擇一條:一是伏爾加路線,向東南通往裡海,最終到達巴格達;二是第聶伯路線,一直向南,直到看士坦丁堡。

選擇第二條路線的話,首先要順著連接拉多加湖和伊爾門湖的沃爾霍夫河而下,穿過芬人的定居地和羅斯人控制下的諾夫哥羅德,然後渡過伊爾門湖,沿洛瓦特河航行,再利用小河和簡易的搬運,到達第聶伯河的源頭格涅茲德沃(Gnezdevo),也就是今天的斯摩棱斯克(Smolensk)。

在這裡,他們可能會遇到從里加灣(GulfofRiga)出發,抄近道經由德維納河(Dvina)而來的另一批北歐海盜。事實上,在現存的學界爭論較多的《俄羅斯初期編年史》(RussianPrimaryChronicle)一書中,將德維納河稱為「通往瓦朗吉亞人的航道」。

約塔人的《薩迦》中也說,主要是哥德蘭人通過德維納河深入到東歐內陸地區。「這兩隊人往往聯合在一起,從格涅茲德沃出發,沿第聶伯河航行大約300英里到達基輔。基輔聳立在河西岸的峭壁上,不會受到春天洪水的影響。

平時,這裡的河面寬度大約是半英里,到4、5月份春洪時節,水位上升,水面寬度會達到五、六英里。《俄羅斯初期編年史》中將基輔稱為「瓦朗吉亞人的首都」。從9世紀中期開始,這裡就是來自北方的商人一武士的聚集之地。

基輔的地理位置

基輔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從這裡一直向東,穿過西伯利亞沒有樹木的大草原可以到達中國,向西穿過烏克蘭可以到達克拉科夫(Krakow,現在波蘭的一個城市)、弗羅茨瓦夫(Wroclaw)和布拉格(Prague),由此穿過德意志到達菜茵河。

也正是因為基輔的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它在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乃至基輔後來成為羅斯國家的中心地區。

每年10月,基輔的羅斯人由他們的首領帶領出發去巡行一圈,訪問向他們繳納貢賦的斯拉夫部落包括韋爾維亞人(Vervians)、德列戈維奇人(Dregovichians)、克里維奇人(Kiivhians)、塞維里安人(Severians)和其他人。

巡行的目的就是征斂貢稅,包括硬幣、毛皮(主要是貂皮)和奴隸《特別是女奴),在這段時間之內,斯拉夫人還要為羅斯人準備來年航行所需的新船。同時,在巡行的過程中,羅斯人也解決了冬天的駐地和供給問題。

4月,江河化凍之後,羅斯人返回基輔。5、6月的春汛期間,他們把舊船上的用具和零件以及收繳來的貨物裝到斯拉夫人為他們準備好的新船上,安排好了一切遠航的事宜。6月,第聶伯河水流雖然還是很急,但已經可以行船了。

而且對於羅斯人的船隊來說,正好可以借著急流順水而下,還可以藉此避開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Dnepropetrovsk)一段的激流巨石和卵石。於是,在一兩天之內,所有的商船在護航船隊的保護下都起航了。

在航程中,羅斯人要經歷兩種風險:一是自然的危險,如湍急的水流、瀑布、險灘等,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羅斯人會赤條條地下水,將船上的貨物卸下,用奴隸搬運船和貨物,同時還派出崗哨,以避免第二種風險,即來自佩徹涅格人(Petchenegs)的襲擊。

972年,佩徹涅格人在此襲擊並殺死了斯維雅托斯拉夫大公,用他的頭蓋骨做了個飲水杯。拜占庭卓帝君士坦丁·波菲洛革尼圖斯(ConstantinePorphyrogenitus)在其著作《帝國的行政》(OntheAdministrationoftheEmpire)中,記載了他所知道的斯拉夫語和斯堪地那維亞語所稱的七個瀑布的名稱。

它們叫「痛飲者」「猛吞者」「別睡覺!」「島的力量」「喊叫者」「永遠凶」或「永遠雜」或「不可逾越」「的力量或「轉運的力量」、「浪的力量」或「高崖的力量」「發笑者」或「興奮者」「快馬」。

這段記錄有力地反駁了「反諾曼派」(anti-Normanist)學者的觀點,證明「羅斯人」這個稱呼是來源於北歐語的。在航行中,羅斯人還要獻祭,希望諸神能保佑他們的商隊。

獻祭儀式

獻祭儀式一般都是比較原始、血腥的,阿拉伯旅行家艾哈邁德·伊本·法德蘭(AhmadIbnFadhlan)曾經詳細地描寫過921年的一次獻儀。

當時的拜占庭帝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首都君士坦丁堡有50多萬居民,是同時代歐洲任何其他城市都無法媲美的最大、最富有、文明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當時歐洲的商業和貿易中心。羅斯人和拜占庭的關係以和平貿易居多,但也有幾次戰爭。

9世紀60年代,基輔的統治者阿斯科爾德(Hoskuld)和迪爾(Dyri)曾率領船隊劫掠了黑海等地,甚至一度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907年,奧列格(Oleg)率領一支據說由2,000艘船、80,000名士兵組成的船隊再次攻擊拜占庭,從而致使雙方在912年簽訂了商業協定。

《俄羅斯初期編年史》記載了這個協定的具體內容,主要是關於殺戮和暗殺、偷盜、船隻遇難和擱淺、贖身金和遺產之類的規定條款。協議簽訂後,除941年和944年伊爾(Igor)大公對拜占庭發起過兩次失敗的襲擊之外,拜占庭和羅斯人之間大多處在和平時期。

945年,雙方締結了一個新的協定。在協定中,羅斯人在受到限制的同時也獲得了某些特權:拜占庭在君士坦丁堡郊區給羅斯人劃出了夏季居住地,50人以上的分隊不得進入市內,入城不得攜帶武器。

羅斯人購買的絲綢不得超過50塊金子的價值,離開城市之前須蓋海關印;羅斯人可以得到一個月的免費供應和每年秋季返回基輔所需的食物和裝備;羅斯人要按拜占庭外交政策的需要與保加爾人作戰和對付哈扎爾人。

967年斯維雅托斯拉夫吞併了保加利亞(Bulgaria)在多河(Danube)三角洲建立了新的首都斯維托拉夫(Svetlaf),這裡可以直接威脅到君士坦丁堡。然而,在第二年羅斯人和君士坦丁堡之間的戰爭中,羅斯人卻遭到了巨大的失敗。

儘管如此,羅斯人在拜占庭貿易中的特權並沒有受到影響。拜占庭的海軍與羅斯人的船隊相比,其作戰能力和航海技術本無特別優長之處,之所以能一次次打敗維京人的襲擊,與他們使用「希臘火」(GreekFire)有關。

希臘人用同樣的辦法擊敗了羅斯大公雅羅斯拉夫的進攻。與強大的拜占庭帝國相比,羅斯人無論人力、物力還是財力方面總體上都還不處在優勢地位,他們遠離故土,身處異國,戰線太長,無法得到及時的增援。

這使得他們不得不更多地仰仗於對手簽署條約的方式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與他們在英格蘭丹麥區的兄弟們相比,羅斯人從來沒有像前者在英格蘭那樣在拜占庭帝國自由定居,也沒有獲得前者那樣的成功。

如上所述,他們按規定不得攜帶武器進入君士坦丁堡,每年秋季必須返回基輔,而且,購買絲綢也是有數量限定的。

參考文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