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侵占庫頁島時,兵強馬壯的乾隆為何無動於衷?

欽點歷史 發佈 2023-05-28T02:41:05.547878+00:00

展開地圖來看看庫頁島,這個修長的島嶼,尾部分離成兩邊,酷似一條魚尾,它位於黑龍江的東北邊,中間相隔一條韃靼海峽,靜臥在遼闊豐饒的太平洋上。

清朝中前期是沒有「領土神聖不可分割」這一主權概念的,邊疆地區只有納貢價值貴賤的區別。

首先來了解一下庫頁島的地理位置、價值以及圍繞它而產生的各國糾紛。

展開地圖來看看庫頁島,這個修長的島嶼,尾部分離成兩邊,酷似一條魚尾,它位於黑龍江的東北邊,中間相隔一條韃靼海峽,靜臥在遼闊豐饒的太平洋上。

庫頁島今稱薩哈林島,來自於滿語「黑河口島」。中國稱庫頁島,舊時稱苦葉島,日本稱之為樺太。在三個國家有三種稱呼,可見三方對於小小的一座島發生過一些故事。

與世隔絕的存在

庫頁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頻繁,島上也就是樹林、沼澤、山脈、草甸、谷地,擁有石油﹑天然氣﹑煤礦、漁業等資源。

現在有一些考古發現,庫頁島與古中國是一直都有往來聯繫的,在庫頁島上挖掘出的玻璃珠、飾品等分別來自於隋、唐、宋、金等時期。在《山海經》裡也有對庫頁島居民的描述,描述他們身著魚皮,全身皆長毛。

在清朝之前,各朝代和庫頁島的聯繫是通商往來,還沒有到行政上設置郡縣管理的地步。像這樣沒有特別價值的邊疆之地,又是一個海島,唐朝時也只是要求每年納貢,庫頁島納貢要求是貂皮。

清兵入關以後,加強了全國的統治。沙俄頻頻騷擾侵襲黑龍江,康熙在平定三番和統一台灣之後,抽出兵力集中和沙俄打了一場自衛反擊戰,也就是雅克薩戰役,結束了沙俄侵擾東北三十年的邊疆問題,1689年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清楚地確立了庫頁島屬於中國領土。

此後庫頁島繼續給清政府納貢貂皮以換取庇護,清政府則賞賜烏林。

清朝與庫頁島之間的往來,除了納貂賞烏林,還有聯姻。清政府鼓勵庫頁島少數民族娶宗室女為妻,只不過都是民間女代替宗室女嫁過去,庫頁島提供貂皮等聘禮來京求娶。

往來貿易和聯姻使得庫頁島對清政府是相當有歸屬感的,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庫頁島在同治十二年才結束對清政府的納貢,也就是公元1873年,沙俄已經正式侵占庫頁島十五年了。

當地被侵占十五年還是希望沙俄被清政府攆走,可見庫頁島居民多麼不情願被俄國人統治,他們對清政府的認同感又如此深刻。

可惜在清乾隆時期在東北邊防的管理時松時緊,邊防哨所一年甚至數年才去巡視,給沙俄提供了覬覦的機會。

不僅是沙俄,在地圖上還有一個國家和庫頁島距離很近,那就是日本。

清末時期,在庫頁島上發生的主權爭奪卻沒有中國軍隊的身影,偏偏是日俄兩國鬧得不可開交,雙方鬧了幾十年,最後在二戰末期蘇聯出兵占據了南部庫頁島,並統治至今。本國土地由他人造次爭奪,這是清政府衰變的後果,也是值得今人反思的歷史教訓。

那麼在兵強馬壯的乾隆時期,為什麼會守不住《尼布楚條約》,任由沙俄侵占庫頁島呢?乾隆可是戰功累赫的十全老人,他征戰四方維護疆土,一個海上小島能有多難呢?

邊政荒廢,對島嶼認識不足

清朝在庫頁島的北部南部及中部均設置行政管理機構,設姓長、鄉長分戶管轄編戶民。但終因只是個納貢貂皮的海中小島,人口又少,地處偏僻,並沒有得到清政府的足夠重視。

庫頁島上沒有清軍駐紮,每遭沙俄或日本的侵奪,當地都得不到清軍及時救援。況且救援需要過一個韃靼海峽,交通十分不便,地區偏遠時間上也趕不及,當地首領乾脆就直接和侵略者達成妥協,因涉及朝廷顏面,也只會將這類事作為遭匪劫,簡單上報完事。

清政府對庫頁島的價值未有洞察,反而日俄對此島的研究探查倒比清政府還要清楚。

比如沙俄在占據庫頁島之初就設立採煤營地,可見他們知道庫頁島具備採礦經濟價值;又通過庫頁島攻襲日本,進入北部阿拉斯加,可見他們對庫頁島的地理價值、戰略意義也洞察清晰。

在國土問題上,乾隆是個矛盾結合體。國家與國家的正面交鋒,他是尺土不讓,不惜代價斥巨資也要調兵遣將征服討伐。但是像庫頁島這樣國境線上邊緣地區,勘察得極不到位,甚至對於雅克薩地點,庫頁島是否還在清朝版圖之中,他都不是很確定。

乾隆因為嚴格實行清朝閉關鎖國政策,對國際關係認識不足,國際地緣關係涉及到國土安全,日俄對庫頁島爭奪實際就是在搶占地緣優勢。

以上就導致了乾隆在邊防上的漏洞,這是造成庫頁島屢遭侵奪的主要原因。

清朝時期庫頁島生活著費雅喀人、庫頁人、鄂倫春人、赫哲人,他們在雅克薩戰爭中也積極參與,保家衛國,卻最終在日俄戰爭中為躲避戰火顛沛流離,失去家鄉。

邊疆戰事多,無暇顧及

1762年,沙俄發生了政變,皇后葉卡捷琳娜奪位成功,繼任帝位。她在上位之初面對的是一個國庫空虛、海防脆弱的國家局面,她認為,要想獲得本國國民和周圍國家的尊重必須儘早將俄國建設成為一個強權國家,為開拓國土面積,俄國軍隊在葉卡捷琳娜統治期間就開始了對周邊國土的侵略拓展。

儘管有《尼布楚條約》在先,沙俄並沒有就此放棄對黑龍江北部的侵奪。在1765年,沙俄派遣一支由囚犯和少數士兵組成的遠征隊正式占領了庫頁島。

這個時期,是乾隆盛世時期。乾隆通過一些大小戰役維護了邊疆穩定,壯大了清朝國威,但也耗資巨大。

1755年-1757年,乾隆兩次平定準噶爾。準噶爾汗國是漢唐故土,不在清朝的疆域版權內,準噶爾汗國在西部威脅著清朝統治的穩定,一旦他們主權意識覺醒發展勢力要突破清朝西部防線,動搖清政府統治根基。

在康熙時期就正式與準噶爾汗國開始征戰不斷,從1688年打到1758年準噶爾汗國戰敗稱臣才結束,三代皇帝歷經前後六十年的戰爭,政府的財力到物力、人力都消耗巨大。

由此可見,西部邊疆與庫頁島都是邊塞,但顯然平定準噶爾來得尤為必要重要。

1762年,清緬之戰爆發,1765-1769四年間清廷出兵四次,耗費一千三百多萬兩白銀,折損明瑞、傅恆兩大戰將,清軍多數死於疫情,最後緬甸遭受兩面夾擊才求和,戰事勉強取得勝利。

這場戰事是緬甸貢榜王朝侵略我雲南邊境,清軍發起的自衛反擊戰。最後以緬甸稱臣收場,是國家層次的對決,相比沙俄對庫頁島時不時的侵擾、蠶食造成的局面是不一樣的。

而且雲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居民人數眾多,對清王朝的政治意義很大。不可能像庫頁島那樣被忽視。

1747-1776年,乾隆兩平大小金川之戰,起因是當地首領起兵反清。耗費白銀七千萬兩。

隨後,1788年,台灣爆發叛亂,台灣雖也是海島,但是康熙時期好不容易拿下的主權領土,乾隆派兵出征平定台灣。

1789年,乾隆平安南之亂。這是宗主國對藩屬國的庇護之戰,如果坐視不管,對朝貢體系會造成動搖,清政府是很有責任和義務前去維護的。

1791、1792年,乾隆兩平廓爾喀,當時尼泊爾藉故入侵西藏,乾隆派出福康安出征西藏,翻過喜馬拉雅山,兵臨加德滿都,這一仗以尼泊爾稱臣結束,打得十分解氣。損耗的白銀也是嘩嘩的,損耗之大自不必說。

由此可見乾隆征戰四方,哪來多餘的精力再去應付庫頁島這個納貢貂皮的小島上發生的侵奪呢?

在清廷眼裡,他們連東北的邊防都不屑維護,這個小島僅有納貢價值,左不過就是丟失一些貂皮而已,而又要派兵去征戰一場,人力都缺乏,財力上損耗的白銀是那幾張貂皮都彌補不來的。

所以即使兵強馬壯,戰功彪炳,號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他對西部南部邊疆問題都很重視,唯獨對天寒地凍的黑龍江北部的疆域意識及其淡薄遺忘,是清朝採取的朝貢體系下,疆域只有價值大小,沒有堅定的守衛意識。

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下,落後的科技水平、海軍力量無法對國際地緣關係產生認知。

乾隆時期戰事頻繁,國庫財力不足,征戰的軍費中,有一千多萬兩白銀還是鹽商所捐。乾隆無力再去過問這樣的小島。

並且清朝中後期朝廷腐敗,官場黑暗,乾隆周圍已經沒有多少忠臣關心國家大事,都是貪圖享樂之徒。庫頁島偏遠荒僻,朝廷中無人問津。

這就是沙俄侵占庫頁島時,兵強馬壯的乾隆無動於衷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