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月經不規律,心臟病風險高!

生命時報 發佈 2023-05-28T04:56:24.059259+00:00

受訪專家:航空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主任醫師 劉 芳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任琳賢《美國心臟協會雜誌》新近發布的一項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科研人員完成的前瞻性研究稱,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心臟病發作和出現房顫的風險也更大。

受訪專家:航空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主任醫師 劉 芳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任琳賢

《美國心臟協會雜誌》新近發布的一項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科研人員完成的前瞻性研究稱,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高,心臟病發作和出現房顫的風險也更大。

研究指出,女性規律的月經周期通常為22~34天,當身體內分泌失調時,月經周期就可能出現長短不規律的情況。此次研究提取了英國生物銀行資料庫中5.8萬餘名女性的健康數據,追蹤12年發現,與月經周期正常的女性相比,月經周期≤21天的女性,出現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房顫、中風和心力衰竭等)的風險高出29%;月經周期≥35天的女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要高11%。進一步分析發現,月經周期似乎與房顫的關係更密切。與月經周期正常的女性相比,月經周期過短,可致房顫風險增加38%;月經周期過長,房顫風險可增加30%。


月經是女性整體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時也會受到特別關注。但月經周期異常導致心臟疾病的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明確。」航空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主任醫師劉芳說,眾所周知,雌激素是心血管健康的「天然保護傘」,一旦失去雌激素的保護,女性心血管健康水平可能面臨斷崖式下跌。雌激素由卵巢分泌,月經周期異常意味著「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失調,也可能意味著雌激素分泌異常。「下丘腦—垂體軸」還是很多激素分泌的「指揮官」,其中就包括對心血管健康有重要影響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激素等。從這個角度看,月經周期紊亂確實可能與心血管健康有間接關聯。

哈佛大學2020年的一項研究曾發現,長期月經周期不規律或周期太長(≥40天)會增加由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早亡風險。學者推測,月經周期紊亂是內分泌紊亂的重要症狀之一,進而對甲狀腺功能、血壓、血脂、血糖等造成一定影響,可直接或間接引發心血管疾病。

此前由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等機構完成的針對15萬餘名中國女性的調查顯示,36.41%的女性存在月經周期不規律。劉芳表示,新研究結果是在提醒女性,應對月經周期紊亂保持必要的關注,若出現月經失調問題,最好及時到婦科或內分泌科就診。處於圍絕經期或過早閉經的女性,因為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更要重視血糖、血脂、血壓等健康指標的監測和管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