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和宜昌,是湖北武漢之外的雙子星,兩者經濟體量不分伯仲,所以常常被人們拿來討論。襄陽和武漢、荊州同屬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宜昌卻不是,原因何在?
襄陽和武漢、天津、敦煌、平遙等城市都是1986年第二批入選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可見價值之高。
想要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必須達到以下幾個條件:首先、保存文物特別豐富;第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第三、保留著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
第四、歷史上曾經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或軍事要地,或發生過重要歷史事件;第五、在所申報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範圍內有2個以上的歷史文化街區。
這五點要求襄陽顯然是很符合的,襄陽古城聞名天下。早在2000多年前的楚國時期,襄陽地區就得到了開發,且地位超然。
楚國始封之君熊繹的封地即為丹陽,丹陽在睢山與荊山之間,蠻河中游近上游之處,即今南漳縣城附近;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以前的郢都在今宜城縣南部,東不過漢水,南不過蠻河。無論是南漳還是宜城都在襄陽附近,可見楚國是沿著沮、漳二水自北向南發展。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把治所從武陵漢壽(湖南常德)遷到襄陽。於是,襄陽便由縣級治所一躍成為一級政區州治所,轄區包括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個省(區)的一部分,襄陽正式取代荊州成為湖北的行政中心。
漢末大亂,為躲避北方戰亂,大批學士齊聚荊州首府襄陽,連諸葛亮都躬耕於此,襄陽至此成為湖北的文化中心。
從自然地理上看,襄陽處天下之中,「楚有二津:謂從襄陽渡沔,自南陽界出方城關,是也通周、鄭、晉、衛之道;其東則從漢津渡江夏出皋關,是也通陳、蔡、齊、宋之道。」
襄陽處在南北交通的節點上,地處中原進出南方的交通要道上。千年以來,襄陽形成了燦爛的楚國文化、三國文化……共同凝結為燦若星辰的襄陽地域文化。
清人顧祖禹縱論湖廣形勝時說:「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在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可見襄陽戰略地位之重要。
宜昌地處長江上游,因為長江上游水路複雜,行船危險,整個封建時代,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宜昌的發展便無從談起。宜昌和重慶能在近代發展起來,最為關鍵的原因是現代架橋技術和輪船技術的普及,長江上游的水路不再是畏途,成為一條直通上海的「黃金水道」。
宜昌的城市命運和晚清開埠、新中國的三線建設和改革開放之後的三峽大壩建設息息相關,它們就像三節火箭燃料,為宜昌的發展提供了助推劑,使得這座城市迅速興起,成為湖北三座代表性城市之一。
即使我不是襄陽人,都在武漢,在廣東多次吃到襄陽牛肉麵,翠綠的香菜,醬紅的牛肉片或牛雜,紅彤彤的辣湯,圓圓的麵條,湯味醇厚……大老遠就聞到香味撲鼻,再抿一口黃酒,真乃人生一大樂事之一。
宜昌在外地就沒有襄陽牛肉麵如此普及的美食,這大概也是宜昌知名度略遜襄陽一籌的另外一個原因。
如果說宜昌有外地人比較了解的好物特產,知名度比較高的大概是茶葉了,因為宜昌山水形勝,是產茶寶地。宜昌五峰毛尖茶,茶色澤嫩綠隱翠,香氣清高帶熟栗子香,滋味濃厚耐泡,葉底細嫩綠亮,且價格不高,不失為是性價比高的好茶,頗受全國各地的茶友喜愛。
你認為襄陽和宜昌這兩座城市有哪些特點?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