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熱評:C919商業首飛成功,中國大飛機「一飛沖天」

紅星新聞 發佈 2023-05-28T11:58:24.902509+00:00

2023年5月28日,由國產大飛機C919執飛的中國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在北京首都機場平穩降落,穿過象徵民航最高禮儀的「水門」,順利完成這一機型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當天,130餘名旅客率先感受了C919的空中之旅。

2023年5月28日,由國產大飛機C919執飛的中國東方航空MU9191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在平穩降落,穿過象徵民航最高禮儀的「水門」,順利完成這一機型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當天,130餘名旅客率先感受了C919的空中之旅。

這是一次載入史冊的飛行,它見證了C919客機從立項到商業飛行的非凡歷程,凝聚了幾代航空人的心血與付出,更承載了中華民族奔赴星辰大海的航空強國之夢。從此以後,普通人買張機票,就能坐上「自己國家的大飛機」了。

作為我國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新一代單通道幹線客機,C919客機正式商用,是中國航空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展示了中國大飛機參與全球競爭的信心和實力。

大型飛機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工業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一架C919客機有724根線纜、2328根導管、總長近80公里的管線,零部件總數達250萬個。這麼多零部件「組合」在一起且實現飛行的安全、高效,本身就是極其艱巨的任務。

國產大飛機從立項、研製,再到完成數百個試飛科目、上千項試驗科目、數千個小時飛行的適航取證審定工作,交付後又開啟100小時的驗證飛行,成果來之不易,過程何其艱辛,整個過程猶如一場接力跑。如今,隨著C919「一飛沖天」,所有為之付出努力的人都值得驕傲。

中國人為什麼一定要造自己的大飛機?

大飛機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中國不能長期依靠進口國外飛機,受制於人。「某國外機型的一個螺絲釘,就要價15美元。」在討論上馬國產大飛機項目的意義時,業內人士的一番話,指出航空工業殘酷的現實,也深刻闡釋了我國自主研製大飛機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當時美國航空周刊就嘲諷說中國人要造大飛機,是『虛晃一槍』。現在C919已經造出來了,說明我們不是,我們是真正把大飛機干出來了!」重溫倡導和推動大飛機項目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的肺腑之言,令人感慨萬千。C919乘風而起,標誌著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扶搖直上。

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民用飛機的市場需求量持續增長。中國商飛有關人士表示,C919規劃未來五年年產能計劃達到150架,現在已經有1200多架的訂單,產能進入成熟期。國產大飛機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成為中國製造業從低端製造向高端製造轉型的縮影。

航空是勇敢者的事業。C919翱翔藍天之際,我們不能忘記在研發一線默默奉獻、無私耕耘的勇士。他們充分發揚長期奮鬥、長期攻關、長期吃苦、長期奉獻的優良作風,以「永不放棄」的精神,為實現中國的大飛機夢奉獻青春與熱血。

「缺少參考資料,我們就一次次仿真計算;沒有經驗可循,我們就一次次試驗驗證。干累了就睡一會兒,再接著死磕。」為自主掌握大型客機控制律技術,年輕的研發團隊面對「連石頭都沒有」的困境,終於開拓出一條「從無到有,從零到一」的道路。

十年磨一劍。作為民用航空製造業的後起之秀,C919客機在整體設計上採用先進的技術更多,自動化程度更高,乘坐體驗更加舒適。未來,隨著國際市場的打開,國產大飛機一定能飛得更遠,到達更多的地方,深度參與國際航空市場競爭。

與老牌的航空工業大國相比,我們起步晚,在核心技術上仍有一定差距。國產大飛機C919的正式商用只是開始,隨著廣大航空人接續奮鬥、不斷創新攻關,必將在逐夢藍天的征程上創造更多奇蹟,書寫新的時代榮光!

(文丨王鐘的)

來源:央視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