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550萬大軍,世界級武裝力量,希特勒為何輸掉了蘇德戰爭?

是lc吧 發佈 2023-05-28T13:26:58.828678+00:00

#5月財經新勢力#1941年,希特勒集中了550萬德軍以及強大的機械化力量,悍然發動對蘇聯的進攻,蘇軍猝不及防,以至於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已經有超過240萬人被德軍俘虜,傷亡十分慘重。


1941年,希特勒集中了550萬德軍以及強大的機械化力量,悍然發動對蘇聯的進攻,蘇軍猝不及防,以至於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已經有超過240萬人被德軍俘虜,傷亡十分慘重。但令人意外的是,蘇軍最終抵擋住了德軍的攻勢,並一路反擊,最終反敗為勝,打贏了這場艱難的戰爭,讓世界為之震撼。


那麼,納粹德國為什麼要入侵蘇聯呢?曾經德軍的優勢到底有多強?他們為何還是輸掉了蘇德戰爭呢?

本期給大家講解希特勒為何輸掉了蘇德戰爭?

首先我們先來解決德國為什麼敢於侵略蘇聯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四點。

第一點是戰略原因。1941年德國機。本已經控制整個歐洲,只剩英美蘇三國還能被德軍視為對手。其中美國雖然強大,但盛行孤立主義,大發戰爭財,所以不可能主動與德國開戰。而英國雖然短時間內無力再戰,但卻牢牢控制著制海權,德軍因此被封鎖在歐洲大陸。此外,英國還收留了許多流亡政府,更想方設法的將美國、蘇聯拉入到對德戰爭中,儼然已成為反德勢力的大本營。所以希特勒之所以不顧兩線作戰的危險,也要堅持入侵蘇聯,是想再次以閃電戰的形式擊潰蘇聯,從而徹底斷絕英國可能獲得的外部支持。因此,希特勒準備趁蘇聯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先下手為強,入侵蘇聯。

第二點是武器裝備的差距。從當時蘇德的實力對比來看,德軍的武器是遠勝蘇軍的。例如,僅僅在蘇德戰爭的第一年,德國就生產了1100多架飛機、五千餘輛包括坦克在內的重型武器、7000多門火炮和170萬支槍。其次,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新型坦克裝甲車的國家,德軍的坦克不僅防禦力高,而且火力強、射程遠。反觀當時的蘇軍,使用的大多是20年前的裝備,至於新生產的武器,也存在做工粗糙、實戰中常發生故障的問題。因此,蘇軍的武器裝備是遠不如德軍的。

第三點是軍事素養的差距。在戰爭初期,德軍往往能打出1 : 3的交換比。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每一名德軍步兵都要發射至少200發子彈,並進行火力、隊形配合訓練,而其中成績優秀的士兵將進一步訓練,特別是小群突擊、滲透作戰、戰場熟擊、火力配合等戰術。


其次,通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閃擊波蘭、法國戰役的洗禮後,德軍誕生了諸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等一大批名將,積累了以閃電戰為代表的關於機械化兵團作戰的豐富經驗和理論。相比之下,蘇軍雖然也是名將輩出,但在1934年到1938年期間的蘇聯整頓運動中,大批的蘇軍優秀軍官遭到清洗,為了彌補職位缺口,只能快速提拔年輕軍官,而這些軍官普遍缺乏足夠的理論修養和指揮經驗,致使在戰爭初期蘇軍一路潰敗。

第四點是歷史戰績的差距。二戰爆發初期,德軍憑藉閃電戰可謂是勢如破竹,荷蘭抵抗了五天,盧森堡抵抗了一天,而丹麥甚至只象徵性抵抗六小時就宣告投降。即使是當時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開戰前的兵力和裝備都與德軍不相上下。但出乎意料的是法國只抵抗了39天就投降了。所以說,在蘇德戰爭前,德軍就是戰無不勝的代名詞。而同時期的蘇聯的其戰績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1939年,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雖然最終獲勝,但120萬蘇軍對戰20萬芬蘭軍,付出的傷亡卻是芬蘭的三倍,只能用慘勝來形容。所以希特勒揚言三個月拿下蘇聯,其實已經是非常保守的估計。不過,德軍雖然戰略上輕視,但實際上幾乎舉了全歐洲之力進攻蘇聯。1941年6月,德國開始正式入侵蘇聯,德軍最高統帥部果斷將2/3的軍隊從西線調往東線,戰場集中了180多個師,總兵力達到了規惱前的550萬人,攜帶3700餘輛坦克、近5萬門火炮和4900多架飛機,分南、北、中三路實施進攻。以迅來不及掩耳之勢直入蘇聯境內。由於德軍發動突襲,先發制人,蘇軍尚未部署完整,所以在戰爭開始,蘇軍顯得十分被動,僅在三天內就損失了3922架飛機。而在開戰後的18天,德軍已經長驅直入,突入蘇聯境內600公里。

到了1941年12月,蘇軍已經有超過240萬人被德軍俘虜,同時還損失了數千架飛機,兩萬多輛坦克。蘇聯西部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7450萬的蘇聯人口被德軍全部拿下。但誰也沒能想到,蘇德之戰卻是納粹德國命運的轉折點。

在1943年初,希特勒的大軍遭遇了史達林格勒的失敗後,從此一潰再潰,雖然期間有幾次成功的反擊,卻還是止不住頹勢,最終招致失敗。

那麼擁有550萬軍隊,又一路勢如破竹的德軍,最後為什麼還是輸掉了蘇德戰爭?

第一點是蘇聯無窮的戰爭潛力。儘管德軍在初期摧毀殲滅了大量蘇軍,然而蘇軍卻好像源源不斷,每當德軍剛打垮蘇軍的一個師後,就又要面臨和十個師作戰的困局。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軍的傷亡雖然高達近三千萬,但整個戰場的士兵人數卻從沒有低於一千萬。而且經過兩年多的較量,蘇軍各級軍官也在戰火中快速成長,蘇式大縱真裝甲作戰理論被逐漸完善,德國裝甲軍從此一步步走向了滅亡,而蘇聯裝甲軍則逐步邁向巔峰。

第二點是蘇德雙方將領的指揮差距。首先是希特勒越級指揮部隊,由於他並不專業,因此出現了許多戰略戰術失誤,尤其是在1942年德軍的藍色行動中,分兵進攻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區,而且分兵也就罷了。特勒還將霍特第四裝甲集團軍來回調動,在高加索和史達林格勒來回徘徊,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以至於史達林格勒最終沒能打下來。希特勒不僅亂指揮,而且還不聽勸告,經常強行終止一些戰役,和將帥之間搞出許多矛盾,導致將領對希特勒的命令陽奉陰違,造成了許多前線的失利。而蘇聯方面,史達林雖然有時也越級指揮軍隊,但在吸取教訓後,後來還是讓朱可夫等名將自主發揮,並給予極大的信任,以此贏得了許多戰爭的勝利。

第三點是蘇德之間的後勤差距。雖然蘇德戰爭開始於乾燥的夏季,但寒冷的冬季來臨時,蘇軍已經恢復了一定實力,而德軍的攻勢則開始受到阻撓。由於後勤受阻,德軍冬裝嚴重不足,為了保暖,德軍士兵不得不將非常缺乏的汽油當做燃料。而蘇聯士兵卻配備了溫暖的大衣、有襯底的軍靴以及覆蓋毛皮的帽子。寒冷的氣溫也導致了德軍裝備的故障,同時,德軍坦克和卡車所不可或缺的汽油也因為寒冬而凍結無法使用。而蘇軍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環境,早就經驗豐富,新生產的蘇軍坦克使用的是不會節動的柴油。這樣一來,原本蘇軍和德軍之間的武器裝備差距就被逐漸縮小。由於德軍進攻太過迅速,戰線拉得太長,對蘇聯的爛地和雨季的運輸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以至於在1941年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不得已進展緩慢。

第四點是西方國家的支援。蘇德戰爭期間,美國等西方國家紛紛向蘇聯提供援助,其中,美國一共為蘇聯提供了價值109億美元的各類物資。這些物資中,除了有15000多架飛機,7000。多輛坦克、8萬噸各類艦艇以及46萬台各類車輛,還有百萬噸的航空燃油、1.1萬節火車車廂、10萬噸棉花和400多萬噸的高熱量食品等大量軍需物資。這些高熱量食品大部分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午餐肉、罐頭、香腸等,極大的緩解了蘇軍的糧食問題。

第五點是蘇軍頑強不息的戰鬥意志。雖然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軍一路潰敗,但這並不代表已經喪失了戰役。相反,在穩住腳跟後,蘇聯立刻開始了全國總動員,蘇軍發出了每個人都是戰士的動員號召,將徵兵年齡擴大到17至55歲。一時間,全蘇聯30%左右的男性都投入到戰爭之中。此外,還有80萬蘇聯婦女也踏上了戰場,殺敵報國,其中就誕生了莉莉亞利特維亞克這樣的蘇聯王牌飛行員。以及位列世界直打王牌狙擊手榜單的柳德米拉,正是憑藉這種全民皆兵的戰鬥意志,蘇聯才能創造奇蹟,最終扭轉勝負。第六點是蘇聯情報工作比德軍更強。

德國情報部門將蘇聯劃分為五個區域,成立了130多個間諜機構和60多所間諜學校,還把將培訓過的蘇軍戰俘派往前線,讓他們收集情報。而蘇聯的諜報工作比德軍更為有效,龐大的游擊隊在德軍後方活動,查明德軍部署和動向的任務,而蘇聯民眾更是提供了德軍駐地的兵力、行軍路線,這些情報的準確性往往更高。而且蘇聯還在歐洲布置了大量的間諜小組,著名的紅色樂隊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潛伏在德、法、比等國軍政商界,其中某些人還在德國身居要職,為蘇聯提供了許多重要情報。可以說,蘇聯情報機關早已掌握德軍下一步的動向,因此蘇聯往往能先於德軍準備戰爭,獲取更多戰機。

由此可見,蘇聯徹底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格局,躋身超級大國。這並不是偶然的,蘇聯打開了新的世界格局,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也應該永遠銘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