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興初在陝北參加東征,東渡黃河到山西,回陝北在會上挨批評

山河歲月記憶 發佈 2023-05-28T14:07:35.487187+00:00

1935年11月底直羅鎮戰鬥勝利結束後,2團在原住地稍事休整,就經過5天行軍,轉到了宜川縣秋林鎮以北數十里的村莊駐紮。2團住在附近8、9個小村子裡,梁興初帶著團部和重機槍連,住在一個塬上的一排窯洞裡。

1935年11月底直羅鎮戰鬥勝利結束後,2團在原住地稍事休整,就經過5天行軍,轉到了宜川縣秋林鎮以北數十里的村莊駐紮。2團住在附近8、9個小村子裡,梁興初帶著團部和重機槍連,住在一個塬上的一排窯洞裡。2團在這裡住了一段時間,進行休整和訓練,而梁興初則跟著上級領導開始考慮和前期偵察,準備東渡黃河到山西作戰。

1935年12月29日,總部給101去電要求他到瓦窯堡開會,1936年1月2日,101帶著偵察參謀曾思玉和騎兵偵察連一個手槍班前往開會,會後沒回軍團部,又趕赴黃河沿岸清澗到延長一帶偵察,在黃河沿岸待了13天。1月31日總部開會決定東渡黃河,同日左權又帶人到黃河沿岸繼續偵察。2月11日,101又帶著1師、2師、4師的師長和各團長,帶領偵查人員到黃河邊繼續看地形,確定渡河點,梁興初也跟著一路。梁興初碰到101時,101問他在甘肅鎮原縣三岔鎮負的傷好了沒有,他說沒有,101對他說:「那你就一邊工作,一邊養傷吧。」

梁興初他們這些師、團長,分成幾個小組,帶著偵察科長和參謀,化裝成陝北老鄉,穿著棉襖褲,頭扎白布手巾,肩上扛個筐子,手裡拿個小鋤,沿著黃河延長、延川、吳堡3縣偵察。因當時是一年最冷的時候,本來計劃是等黃河結冰直接走過去,但1935年冬天是暖冬,冰層不厚,只有乘船過河,從渡口強渡過河。在那裡,梁興初他們和老鄉們打成一片,和老鄉關係極好,一起吃小米飯、窩窩頭,喝麵條湯。在老鄉幫助下,他們把沿線所有的地方都仔細看了一遍,連很少有人知道的羊腸小道在老鄉幫助下也找到並親自走了一遍,有時候,晚上他們還偷偷摸過河去,偵察對岸敵人的據點和火力配備,畫上地圖,再回到河這邊來。

梁興初這次偵察在黃河邊走了有七、八十里路,發現了閻錫山軍隊弱點,就是他的兵力分散在各個地方,還經常看到晉軍士兵穿著大衣,背著槍睡大覺,素質不高。最後101將強渡地點選在陝北綏德縣溝口村,對面就是山西柳林三交古鎮。

2月20日20時,紅1軍團從綏德縣溝口開始強渡黃河,紅5團曾國華帶領24名突擊隊員第一批強渡成功,隨後紅2師順利過河。開始2團作為2師後備隊,因晉綏軍戰鬥力不高,沒有撈上大仗打,後來最大的一次硬仗是與關麟征的25師在山西大寧縣打的堡村崾阻擊戰。

4月17日紅2師從隰縣午城鎮方向進入大寧縣太德塬,25師也跟到了太德塬,18日晨戰鬥就在龍吉村馬王廟附近打響,先是紅2師向永和桑壁鎮北撤,紅5團作為後衛在後阻擊,邊打邊撤,到了堡村崾一帶,因地形好就在此阻擊25師,戰鬥到下午3點,25師一部從堡村西南下溝經燕家河迂迴,對5團進行合擊,給5團造成一定損失,領導就讓梁興初帶2團換下5團,要求把25師頂住。

梁興初帶2團上去後,利用大寧各處稱呼「崾」的地形,構築堅固工事,頑強抗擊了三天,到第三天晚上接到命令才隨2師向西南方向撤退,把敵人引向西南,以便主力從西北永和縣黃河渡口回陝北。梁興初就率2團撤退,快速向吉縣前進,天快亮的時分,來到離吉縣十幾里路的地方,看到山坡上有敵人的一個連在放連哨,於是斷定吉縣駐有部隊,向師部匯報後,當時劉亞樓生病了,鄧華主任和參謀長熊伯濤命令2團擔任後衛掩護,掩護全師向西轉移。梁興初觀察地形,估摸敵人只有1個連百來人,相距不到1里,當機立斷決定趁其不備把它消滅,就命令1連和3連摸上去,不到20分鐘就把這個連包圍繳械投降了。天亮以後,2團在後也撤退了,因吉縣敵人消息不明,也不敢出城追擊,2團順利追上師部,隨後安全渡過黃河。

回到陝北後,在5月14日,紅1方面軍在延川縣大相寺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總結東征經驗,部署西征任務,梁興初也參加了會議。在會上,批評1軍團的本位主義時,也揭發了紅2團的一件陳年舊事。那是直羅鎮戰役後,2團的傷員,包括1個副連長、4個排長、10幾個戰士被送到延長的後方醫院治療,傷好後醫院不讓他們回2團,要留在醫院分配工作。本來這是那時傷員安置的正常程序,但2團幹部戰士有點戀家,梁興初和2團政委知道後,上報師部同意後,就派人去接人結果沒接出來,然後梁興初倆人就帶上一個排,去醫院強硬的把傷員要回了2團。

會上這件事被捅出來後,參會人員眼光都盯向2團的領導,幸好師長劉亞樓站出來說這事是他同意的,把責任承擔下來,但是梁興初還是受到了處罰,就是在會上站了一會兒,後來才叫他坐下。從這件事上看,梁興初和戰友關係好,性格隨和,戰友可以叫他外號「梁大牙」,但其實他也是有性格的,有時也是一個「刺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