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次對話是處理中美關係的必由之路

中國日報 發佈 2023-05-28T18:29:58.936632+00:00

導讀近年來,美國對華政策始終以遏制打壓為主,但在實踐中面臨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上導致中美關係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走向嚴重衝突的風險加劇。要處理這一重要而複雜的雙邊關係,有必要從過往的危機處理中總結經驗,並開展持續和高質量的政策與戰略對話。

導讀

近年來,美國對華政策始終以遏制打壓為主,但在實踐中面臨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上導致中美關係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走向嚴重衝突的風險加劇。要處理這一重要而複雜的雙邊關係,有必要從過往的危機處理中總結經驗,並開展持續和高質量的政策與戰略對話。多層次對話有助於兩國達成一些原則性共識,確定中美博弈的邊界,從而靈活處理雙邊關係,推動中美關係向前發展。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英文版。

作者:吳心伯

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對華政策始終以遏制打壓為主,將中國視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兩屆政府期間,這一戰略設計在理念上不斷強化,在實踐中不斷深化。

針對美國對華戰略的重大變化,中國也不斷調整對美戰略,中美戰略博弈愈加激烈。在此背景下,中美兩國相互認知越來越負面,針對對方的敘事越來越消極,行為上的對抗傾向越來越突出,走向惡性循環的趨勢更加明顯。

不僅如此,中美戰略競爭和對抗越來越受到國際和國內結構性因素的驅動。隨著拜登政府執政進入第三年,中美戰略博弈更加激烈,美國對華戰略與政策在實踐中面臨一系列問題。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其一,美國視中國為最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和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以競爭的名義對華實施遏制和打壓政策。但中國又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美國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美國在處理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跨國挑戰方面也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如何在這兩方面之間求得平衡是美國對華戰略與政策的最大挑戰。

其二,美國基於經濟和安全考慮,對華實施貿易保護、科技封鎖、投資限制、產業鏈「脫鉤」等措施,在打擊中國的同時,也使其自身付出巨大代價,引起美國工商界和科技界的不滿與反對。

其三,美國在經貿、科技、外交、軍事等領域全方位實施對華遏制打壓,不斷強化對華軍事威懾,推升兩國和兩軍間的敵意與對抗,同時美方又表示「不尋求衝突或新的冷戰」,強調要管控風險和危機,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任務。實際上,美國對華戰略正在導致中美之間的「冷戰」氣氛越來越濃、政治互信越來越低、對抗的風險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新華社

其四,由於美國國內在對華問題上的政治氣氛極端消極、非理性,兩黨競相打中國牌,國會在涉華問題上表現得空前活躍而強硬,加之拜登政府處理國內政治的能力較弱,嚴重製約了其所聲稱的「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的努力。例如,2022年7月28日中美元首通話,並就雙邊關係發展達成一些重要共識,然而三天之後,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就竄訪台灣,給中美關係帶來嚴重衝擊。

其五,拜登政府為阻撓中國力量的增長,積極拉攏盟友和其他國家隨美國起舞。然而,美國通過貿易戰、科技戰等方式打壓中國,破壞了國際經貿規則,嚴重擾亂了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穩定;其「印太戰略」過分依賴安全手段,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美國經貿政策中的保護主義傾向越來越突出,侵蝕著包括其盟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經濟利益。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其他國家配合美國對華戰略的意願。

在僅僅數年裡,中美兩國幾十年形成的總體雙贏的互動模式轉變為雙輸模式,彼此都沒有從近年來不斷惡化的雙邊關係中獲益,而且還在繼續為此付出代價。美國持續推動「脫鉤」與對抗,對華施加經濟、政治與安全壓力,中國則堅定而頑強地抵禦來自美國的壓力,中美關係正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走向嚴重衝突的風險。考慮到中美關係當前的發展趨勢和結構性因素,期待兩國關係在可預見的將來得到顯著改善是不現實的,真正迫切的任務是確定中美戰略博弈的邊界,即在何種程度上「脫鉤」和對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中美博弈邊界的探索主要有兩條路徑:一是通過對事件與危機的處理總結經驗。2022年佩洛西竄訪台灣引起中美關係與台海局勢的緊張,表明了在處理雙邊關係中的重大問題時不能突破底線的重要性。2023年2月美方對中國氣象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空域反應過度,給雙邊關係造成不必要的負面衝擊,凸顯了在處理意外與偶發事件時保持冷靜,在國內壓力下行為克制的重要性。此外,評估美國對華貿易戰以及技術「脫鉤」、封鎖的成本與效用,也有助於美方正確認識其在對華經貿領域採取單邊強制性手段的限度。

二是通過持續和高質量的政策與戰略對話凝聚原則共識。中美關係極端重要而異常複雜,中美對話應基於以下基本認知:兩國在經貿和人文領域不可能完全「脫鉤」;中美戰略競爭將長期存在,一方不可能完勝另外一方;兩國在眾多領域有合作與協調的必要;防止發生重大衝突符合雙方的利益;其他國家主要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來處理與中美兩國的關係,選邊站不是多數國家的政策偏好。

對話達成的共識將使雙方更好地處理兩國關係中的競爭與合作、交往與限制、對抗與妥協等。政策與戰略對話可以通過多種渠道舉行:政府層面的「1軌對話」問題意識更強,更有實質性;「1.5軌對話」(即由政府官員和民間人士共同參與的對話)或「2軌對話」(即由學者、退休官員等進行的民間非官方形式的對話)靈活性更高;專家學者之間的對話有研究和學理支撐,有助於透過現象看本質。鑑於中美關係的複雜性,兩國之間常態化地開展多渠道、多層次的政策與戰略溝通是非常必要的。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英文版標題為 "Talking out of trouble"

責編 | 宋平 辛欣

編輯 | 張釗

實習生莊舒涵、劉芷彤亦有貢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