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民族是農耕民族擺脫不掉的影子

重述華夏文明 發佈 2023-05-28T18:37:53.168057+00:00

遊牧民族是農耕民族擺脫不掉的影子---論遊牧和農耕的共生關係每當讀史,有一個現象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當農耕王朝四分五裂的時候,草原上也是部落林立,當農耕王朝完成統一的時候,草原上的諸多部落也趨向於統一。

遊牧民族是農耕民族擺脫不掉的影子

---論遊牧和農耕的共生關係

每當讀史,有一個現象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當農耕王朝四分五裂的時候,草原上也是部落林立,當農耕王朝完成統一的時候,草原上的諸多部落也趨向於統一。

比如春秋戰國中國處於分裂時期,北方草原上同樣處於分裂狀態,在燕趙的北方是肅慎、東胡、林胡、匈奴、樓煩等,秦國的西方和北方是犬戎、義渠、綿諸、燕戎、余無之戎等。

當中原被秦國統一的時候,北方草原也開始了統一的進程,秦二世元年匈奴頭曼單于太子冒頓發動政變,殺父自立為單于,並開始了統一北方草原的戰爭。當中原處於大漢王朝的時候,北方草原同樣被匈奴統一,成為漢帝國的勁敵。

當大漢滅亡,進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雖然彪悍,對農耕文明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同樣處於分裂狀態,分為匈奴、烏丸、鮮卑、羯、氐、羌等。

當隋唐開啟統一進程的前後,北方草原也由突厥開啟了統一進程並持續了近兩百年,成為隋唐的勁敵。

遊牧民族就像農耕民族的影子,趕也趕不走,躲也躲不掉。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草原和農耕保持著大致相同的狀態呢?

這便是農耕和遊牧兩種社會形態的共生關係。就像喬木和藤,喬木長得越高,藤也爬得越高,就像農耕社會越發展,遊牧社會也越強大一樣。藤依賴者大樹,當時往往會給大樹帶來傷害,甚至會把大樹纏死,就像遊牧以來農耕卻不斷傷害農耕一樣。有人講中原文明的宿命在北方,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遊牧為什麼依賴卻又傷害農耕呢?這和兩者的經濟結構有關。農耕社會是一個分工完備的社會,有分工便會發展出文明。一個分工完備的社會就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社會。日用品都可以交換獲得。遊牧民族經濟單一,大家都放牧,沒有分工,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不能自給自足,只能通過交換和搶劫,這就造成了遊牧生活方式對農耕的依賴。

二者為什麼大致同步呢?原因在於,當農耕繁榮的時候,草原獲得的資料也多,便同步繁榮。當農耕衰落的時候,草原得到的資料也減少,便同步衰落。

由於中國文明的昌盛,因此中國周邊的遊牧民族也獲得了同步的繁榮強大,所以被中國王朝驅逐的遊牧民族到了歐洲便如同入無人之境。這是中國古代文明強大的一個客觀例證。

因為中國北方土地貧瘠,所以這裡的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有著更強的依附和共生關係,二者之間的衝突更為頻繁。

在中東,因為農耕的北方氣候條件好,當北方遊牧學習農耕的時候,北方遊牧對南方農耕在文明層面的碾壓更為慘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