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波羅的海上運輸方式,可以有效保障自身的航行安全

巴普羅的獨白 發佈 2023-05-28T18:39:01.880873+00:00

文|巴普羅的獨白編輯|巴普羅的獨白為了避免公路上的危險和盤剝,商人們在可以使用內河的地方一般使用內河運輸貨物。「雖然從布蘭登堡到呂訥堡的陸路是很短的,但通過從布蘭登堡到呂貝克和什切青到呂訥堡的水陸運鹽,被認為是有利的」,由此可見,內河運輸有公路運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文|巴普羅的獨白

編輯|巴普羅的獨白

為了避免公路上的危險和盤剝,商人們在可以使用內河的地方一般使用內河運輸貨物。

「雖然從布蘭登堡到呂訥堡的陸路是很短的,但通過從布蘭登堡到呂貝克和什切青到呂訥堡的水陸運鹽,被認為是有利的」,由此可見,內河運輸有公路運輸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三點優勢

這種優勢一般有三點:第一是運輸量大,適合大宗貨物運輸,例如如果運輸300噸(英制長噸,約305公噸)貨物,用船舶僅需一艘,但是載重馬車卻需要100輛;

第二是運費便宜,例如在14世紀的英格蘭,陸地運輸內河運輸和外海運輸的運費比例大致是8:4:1,內河運輸的運費相對陸運要非常低廉;

第三是運輸速度快,14世紀時騎最快的馬的平均速度大概是每小時15英里,商隊是每天走15英里,而乘船的速度是陸地速度的四到五倍,特別是在中世紀那個比較溫暖的時期,河流的水量要大於今天的水量。

如此通過河流的運輸不僅提高了運輸效率,還節省了運輸成本和運價,可以說是一種對貿易商人非常友好的運輸工具。

中世紀時期海盜比較猖獗,大城市往往不靠近海岸線,一般在海岸線以內50到100公里,城市外有通航的大河或者海灣可以連通大海,這種城市的布置雖然保證了城市的安全,但是在高緯度的環境下冬天會有比較長的封凍期。

如果在冬季發展貿易,一般會使用陸上交通線路,冬季的東北歐,尤其是下雪後的東北歐十分泥濘,使用重型馬車是不合適的,冬季運輸一般使用的是大型雪橇,這種大型雪橇會使用馬或者馴鹿作為牽引動力,也有載人和運輸質量較輕的貨物的狗拉雪橇。

在雪地上狗拉雪橇的運輸能力可以達到一噸,馴鹿和馬牽引的雪橇的載重量可以和大型馬車媲美,狗拉雪橇的速度一般在每小時15公里左右。

若是為了牽引而訓練的狗可以跑的更快,而起到運輸作用的馬拉雪橇和馴鹿牽引的雪橇會和大型馬車的速度類似,即每天25到30英里。

但是在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30度的冬季這個運輸方式比使用馬車便捷得多,雪橇可以在雪地上和冰上無障礙的通行,不會像夏季一般需要繞來繞去。

雖然河流已經是成熟的商路,但是河流也會被盯上,貪婪的封建主也會在河流上設置收費站,而且收費站往往會放在一些航行條件比較惡劣的地方。

「在十四世紀是時,單單在羅亞爾河一條河流上,這樣的關卡有74座,在加隆內河上有70座,在羅尼河和索恩河上有60座。在萊茵河上從美因茨到科隆就有13座關卡」。

「船難法」

除了收費站,還有可惡的「船難法」,封建主通過「船難法」來占有遇險船隻船上的貨物,甚至故意引導船隻遇險,造成船難。

這種方式在地形險要的河段和近海海面上會時常出現,羅盤直到十四世紀才在西歐的海船上普及,在此之前測定方位需要海員夜觀星象,航海技術的提高降低了船舶的失事概率,也提供了航線向深海中延伸的機會。

此前航海被限制在近岸航線上,受天氣和航行條件的限制較大,而在深海中航行則提高了航行的速度,縮短了航行的時間,也可以使用更大的船舶運輸更多的貨物。

東北歐的海上貿易網絡屬於漢薩同盟,漢薩同盟的建立強化了北德意志的商業和貿易活動,保護了商人的利益。但漢薩同盟也會展現對商業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如何用船的方面上,中世紀的河溝港汊都會成為航道,都是水上運輸的一部分。

漢薩同盟對航運最突出的貢獻在於它開通了格萊登運河,這條運河開鑿於1390年至1398年,連接了特拉夫河和易北河;1459年不倫瑞克疏通了奧克爾河,建立了不倫瑞克至不萊梅的水上航路。

在海上,漢薩同盟建立了波羅的海航路,從涅瓦河口直達呂貝克,連接了波羅的海沿岸的所有國家的港口。

波羅的海位於東北歐內陸,西方通過松德海峽和北大西洋連通,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域,波羅的海的平均深度只有55米,波羅的海的緯度非常高,最南端也處於北緯54度左右,每當冬季來臨時波羅的海會出現漫長的結冰期。

漢薩同盟在波羅的海上的主航路沿波羅的海中央,從呂貝克出發,經過呂根島、厄蘭島和哥特蘭島進入芬蘭灣,沿芬蘭灣的中央抵達涅瓦河口,沿涅瓦河航行到拉多加湖。

厄蘭島和哥特蘭島上有漢薩同盟的商業設施,格但斯克、塔林和里加都是同盟主航路上的同盟城市,承擔著商業任務。

波羅的海在冬季除海洋中間可以行船外其他地區不適宜通航,冬季較大的港口都會被封凍,所以冬季航船一般都停靠靠近海域中心地帶的小港口,再通過雪橇道將貨物沿著海岸線通過「波羅的海之路」運往諾夫哥羅德。

「波羅的海之路」的北段和相傳的「琥珀之路」基本重合

「波羅的海之路」的北段和相傳的「琥珀之路」基本重合,冬季降雪後通過馴鹿、馬和狗拉雪橇的方式進行貨物的運送。雪橇是一種比較古老的運輸工具,現代已經成為了遊樂設施,但是居住在北極圈內高緯度的人群,依舊使用雪橇作為他們的交通運輸工具。

沿波羅的海沿岸的雪橇道,可以從但澤直達諾夫哥羅德領地內的普斯科夫。普斯科夫在諾夫哥羅德西南180公里,通過普斯科夫湖連通波羅的海芬蘭灣,是冬季通往諾夫哥羅德的主要通道之一。

雖然普斯科夫的地位不及諾夫哥羅德,但是普斯科夫也是對基輔和俄羅斯內地的重要門戶和商業中心。15世紀時,東歐地區成為西歐的原料產地,波羅的海地區物產豐隆,生產各種礦產品和一年一熟制的穀物,波羅的海的航線上變成了大宗貨物運輸的中央航路。

此刻漢薩同盟所特有的漢薩-柯克帆船也完成了改造,此前柯克帆船由於使用搭接法製造,最大載重量不超過200噸(長噸),1962年,西德發現了一艘13世紀80年代製造的柯克帆船,長23.5米,寬6.2米,吃水3.5米,龍骨長15.6米,載重130噸,水線上採用搭接法製造。

14世紀時吸收了地中海區義大利的平接式造船法後,製造出的柯克帆船載重量獲得突破,柯克帆船的長度從15到25米延長到了30米,寬度加寬到8米,吃水3米,載重達到了300噸,最大的柯克帆船達到480噸。

同盟在給這些船配備水手時有一種算法,即每10噸船重配備一名水手。在不包括戰士的條件下,每艘船最多配備45名水手。同盟的船舶擁有較遠的航程。

但需要應對北大西洋上的海賊的威脅,同盟的船舶基本以武裝商船或是以戰船遠程護航的形式出現在呂貝克到布魯日和卑爾根的航線上,這些船上配備了弓箭手和遠距離作戰武器,甚至包括了火炮,240噸的武裝商船上配備水手和作戰人員一共60人。

船後部設有船樓,可以存儲武器裝備也可以低於海賊的進攻。改用平接法製造的柯克帆船是適合於固定航路上航行,比如波羅的海這樣比較固定的航路,航行在波羅的海上的同盟船舶最大載重可以達到500噸。

1386年,在呂貝克註冊的船舶中,柯克帆船就有846艘,註冊在漢堡的柯克帆船有598艘。

註冊在呂貝克的船舶以卑爾根和諾夫哥羅德航線為主,註冊在漢堡的船舶航行在北大西洋上,連通卑爾根倫敦和布魯日。

漢薩水手以往通過口頭相傳和帶徒弟的方式訓練水手進行航海活動,但通過這種方式依然無法完全完成安全航行,由此出現了相關航海技術資料甚至是海圖。

「14-15世紀德意志出現了將漢薩水手口頭相傳的航海技能彙編的《下德意志航海手冊》」,通過確定海區的風險,繪製海圖的方式敲定航行輔助工具,降低運輸中的風險,並且確定了航道的走向。

15世紀後,任何前往波羅的海航行的船隻都要依靠漢薩同盟提供的海圖航行,使用漢薩同盟的海圖可以有效保障自身的航行安全。

參考文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