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太陽的民族」唱響新船歌

新華網 發佈 2023-05-28T19:00:56.122352+00:00

新華社哈爾濱5月27日電 題:「守望太陽的民族」唱響新船歌新華社記者戴錦鎔、侯鳴「烏蘇里芒目赫尼那,薩哈林芒目赫尼那……」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伊瑪堪傳習所,傳承人吳桂鳳身著紅色的傳統服飾,高唱起赫哲民歌。

新華社哈爾濱5月27日電 題:「守望太陽的民族」唱響新船歌

新華社記者戴錦鎔、侯鳴

「烏蘇里芒目赫尼那,薩哈林芒目赫尼那……」在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伊瑪堪傳習所,傳承人吳桂鳳身著紅色的傳統服飾,高唱起赫哲民歌。「現在好多年輕人都來學習我們赫哲族的傳統文化,我也經常在網絡平台直播,讓更多人了解赫哲族。」吳桂鳳說。

在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內,整齊的街道,花園式二層小樓,牆壁畫介紹著赫哲人的傳統習俗,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徐徐展開。

在一幢漂亮的白色房子內,52歲的張建菊正在準備午飯,院子裡的漁網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漁家獨有的氣息。「以前我們都住在磚房裡,冬天還要自己燒爐子,現在有暖氣,兩室一廳的屋子裡還有衛生間,生活不比在城市差!」當下正值打魚季,張建菊的丈夫董建勛每天早出晚歸,保持著祖祖輩輩傳統的生產方式。「黨的政策好,只要肯干,赫哲族百姓的日子過得比歌中唱的還要甜。」張建菊說。

20世紀80年代,國家向赫哲人發放了新型柴油機,安裝在村民們的漁船上。生產工具的改善,極大提高了勞動效率,也讓赫哲人告別了人力划槳時代。

除了捕魚,幾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赫哲族不斷轉變生產方式,實現了從單一捕撈到漁農並重、再到多業並舉的跨越式變遷。

在八岔赫哲族鄉海珠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裡,非遺傳承人王海珠正在向遊客展示魚皮製品的做法。「我們鄉里的旅遊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對魚皮手工紀念品的需求也持續增大。在鄉里的扶持下,我創辦了合作社,製作魚皮畫、魚骨畫、魚皮掛件等手工藝品。」王海珠說,近年來,學習魚皮畫製作的村民越來越多,自己帶過的學徒就有七八十人,還有很多脫貧戶通過學習製作魚皮畫增收,合作社的年收入達10萬元左右。

八岔赫哲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孫中馗介紹,現在鄉里打造了產業園區,主打生態優勢牌,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園區初步實現了傳統漁業對接魚罐頭加工、園區示範帶動綠色種植、綠色品牌驅動三產融合的發展模式,不斷推動傳統捕魚業煥發新生機。「八岔村的鮮食玉米加工廠帶動了八岔村及周邊村屯20多人就業,推動玉米深加工產業發展。」孫中馗說。

據了解,八岔村經濟已從單一的捕魚產業轉變為今天的種植業、水產品特色養殖業、民族旅遊業等多元化發展的格局。2016年至2022年,八岔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068元提高到25579元。

從70多年前僅存300餘人到如今有5000多人,從漁獵到發展文化旅遊等多業並舉,赫哲族這個「守望太陽的民族」在祖國的東北角,迎接著清晨的日出,唱響了新時代的新船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