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始祖竇米能一族居住在雲南嵩明

崧山細流 發佈 2023-05-28T19:30:44.930754+00:00

「彝族始祖不是希慕遮嗎?」可能有讀者會問。彝族支系繁多,竇米能後裔篤慕的六個兒子(六祖)才是今日彝族的主幹。

「彝族始祖不是希慕遮嗎?」可能有讀者會問。

彝族支系繁多,竇米能後裔篤慕的六個兒子(六祖)才是今日彝族的主幹。


一、慕靡31代

竇米能又譯為道孟尼、道彌尼、道慕儀,他是希慕遮第14世孫:

1希慕遮;2遮道古;3古珠詩;4詩雅立;5立雅密;6密乍拐(彌扎耿、恆扎耿);7乍拐作;8作阿且;9且阿宗;10宗阿賢;11賢阿基;12基迫勒;13迫勒道;

14道孟尼(竇米能);15孟立赤(彌尼赤、米能仇);16赤阿索;17;索阿德(索雅竇);18德喜所;19喜所朵;20朵必額(妥彼余);21必額堵(彼余度);22堵洗顯;23洗顯陀;24陀阿達;25達阿武(大阿武);26武阿補(阿武僰);27補侏婁;28婁侏武;29武洛撮;30撮珠篤;31篤慕(篤米)

彝族六祖的父親阿普篤慕是竇米能的直系後裔,彝文古籍說「人始道孟尼,傳下六祖根」。竇米能一脈就是六祖的來源

西南彝語支民族經歷了6大時代:哎哺、尼能、什勺、慕靡、舉偶、六祖。

每個時代都會產生大量的彝語支部落,其中竇米能一支誕生於慕靡,但未居統治地位。那個時代的統治者為竇米能的大哥竇仇訶及大嫂投皮耐,竇仇訶為天君,投皮耐為地王。

篤米(篤慕)大洪水時,居住在楚雄一帶的舉偶氏打敗武僰氏,成為第5大時代的統治者。舉偶統治了9代,就被崛起的六祖所代替。六祖後裔統治南中地區,直到清朝改土歸流。

《彝族源流》第十二卷和《彝族祭祖經》載:「幼為竇米能,傳下六祖根竇米能有九子,遷到水邊(益谷)住,三支騎青馬,穿青色衣服,三支騎紅馬,穿紅色衣服,三支騎黃馬,穿黃色衣服,打開霧靄門,打開霪雨門,飛往恆舉叩,建造華麗屋,扶持德施氏,將德畢繼舉偶,在麻列俄嘎,練善戰本領,就是這樣的。」

「將德畢繼舉偶」說的是六祖時代,老五慕克克(畢祖、布祖)一族繼承君位,成為六祖早期的統治者。慕克克一族以升麻舉垓(叟麻、壽麻)為治理中心。升麻舉垓為今雲南嵩明、尋甸及其周邊地區。

希慕遮的後裔非常多,涉及很多彝語支民族。但今日的彝族主要是指烏蠻(黑彝),烏蠻歸在竇米能後裔下面。當然,六祖的老大、老二後裔卻演變成了白蠻(白彝),布家第10代嫡長諾濮迂也是著名的大白彝。

所以,竇米能生活的雲南嵩明就可以稱為彝族的祖源地

哪本古籍里說竇米能生活在雲南嵩明?


二、尼蘇

西南「夷族」或者「彝族」都是中原漢人對彝族的稱呼,彝族人不這麼叫,他們自稱「尼蘇」。「蘇」是「人」的意思,「尼」為「中部」的意思。

「尼蘇」就是指「生活在中部的人。」

那麼,彝族人認為的「中部」在哪裡?

我在《西南彝族2500年前也有自己的「中原」》一文中介紹:西南夷的中部(中央)不是四川盆地,也不是晉寧古滇國,而是雲南滇東北。

滇東北是雲貴川結合部,為今雲南昭通、曲靖及昆明北部的東川、尋甸、嵩明、祿勸等地。廣義的滇東北還包含四川宜賓、涼山東部、瀘州南部,還有貴州威寧、畢節、安順、六盤水等地。

滇東北能夠成為西南彝族的發祥地,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滇東北自上古就開採銅礦。公元前1200年的殷商武丁愛妃婦好墓里的青銅器,一部分青銅器經化驗發現,其銅料來自於雲南昭通永善縣。這個時間與彝族慕靡系始祖希慕遮進入滇東北的時間一致。

三、九宮八魯旺

《喪祭大經》記載:彝族將自己分布的地域劃為九片,八方稱之八「魯旺」,中央部分稱為「魯補」;地域縮為五數時,以顏色區分,東方由沽氏君主管,其色為青,西方由額氏君主管,其色為白,北方由布氏君主管,其色為黑,南方由諾氏君主管,其色為紅,中央蘇舍氏君主管,其色為黃

五方分別打各自標誌色的旗幟,穿各自標誌色的服飾,騎各自標誌色的馬匹,如居東方者打青色的旗幟,穿青色的服飾,騎青色的馬匹。古夷人部族中,因分別崇尚青、紅、白、黑、黃五種色素,故有「青夷」、「紅夷」、「白夷」、「黑夷」、「黃夷」之分。漢文獻記載的九夷當中,也有「青夷」、「赤夷(紅夷)」、「白夷」、「玄夷(黑夷)」、「黃夷」。

西南夷的中部地區被劃為了九宮八魯旺。這個九宮八魯旺與中原的太極八卦非常相似,中央「諾濮」或「魯補」為一宮,加上周邊八個魯旺一共九宮。每宮設一對天君地王來管理。

按彝族文獻記載,九宮八魯旺為支格阿魯所創製。支格阿魯是彝族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按25年每代推算,其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

中原的孔子、老子,印度釋迦牟尼及希臘的柏拉圖、蘇格拉底等名人都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阿普篤慕的爺爺武洛撮也是那個時代的人物。

貴州威寧也是其中一個魯旺,而且是最有名的一個魯旺。所以,彝書里,魯旺(魯望)也是威寧的代名詞。雲南昭通在彝書里稱「德歹魯旺」、雲南宣威在彝書里稱「能靡魯旺」。其它魯旺我暫時譯不出。

嵩明、尋甸、昆明老城居於九宮核心的「諾」位,會澤、東川、霑益居於九宮核心的「濮」位。(實際的九宮八魯旺是不規則的,不會像我的示意圖那麼工整。)


四、實液中部

公元前450左右,阿普篤慕在嵩明與尋甸之間的洛尼白(黑虎山、藥靈山)舉行了六祖分支。

老大武祖一族遷往多同(堵吐),即今昆明老城。第7代武額克繼承武德本家基業,成為滇王,建都晉寧(德晉落)。

老二乍祖一族遷往可樂與可道,即今貴州赫章一帶。成為夜郎國的4大來源之一。

老三、老四兩家遷往昭通,生活了數代人後,人口暴漲,再次分支。一部分去了四川涼山,一部分去了四川敘永、古藺一帶。

兩個小兒子,老五與老六留在「實液中部」,即上文說的「諾濮」。

老五慕克克一族留在嵩明、尋甸,繼承篤慕君長之位。第10代諾克博開創了祿勸、武定的羅婺部(5代後進攻宣威、安順及威寧),諾克博後裔俄索開創了貴州烏撒部,慕克克後裔巨阿泰的一支居住在昆明(後遷魯布革)

老六慕齊齊一族留在東川、會澤,後裔妥阿哲(濟火)開創了貴州羅殿國,羅殿國於公元225年建立(諸葛亮南征),到公元1698年終結(清代改土歸流),經歷1473年,成為世界上有史可查的存在時間最長的地方政權。奢香夫人為羅殿國妥阿哲後裔。


五、益谷

我在《西南彝族祖源地洛尼白在雲南嵩明》及《雲南嵩明與尋甸歷史上的武僰人》中介紹過武僰人僰叟額後裔傯米古、傯舉舒的事。

王繼超翻譯的《彝族源流》記載:傯氏八子分布在八方。而傯米古無立足之地,見到一片河谷,既不能放牧,也不能耕種,懸崖之上住不下,使他無法立足,就遷往嵩米(輸彌)方向,定居在妥皮婁,一直到如今

傯米古居住在嵩米(嵩明),其後裔惹恩氏居住在益谷(水國度),與嵩明、尋甸的布家,東川、會澤的默家結為了三角親家,相互通婚,直到「天地津梁斷」時。惹恩氏從米雅(慕雅)遷走了。


上文提到一個地名叫「益谷」(劃紅線處),在別的彝文典籍里音譯為「液各」、「液閣」。

「益谷」的彝語意思是水國、水國度、水邊。貴州彝文古籍上的字是帶有書法格式的,不是標準彝文



「輸彌」即收靡,雲南嵩明與尋甸在漢武帝時稱收靡縣。靡與麻通,收靡即收麻、壽麻,《山海經》西王母國所在地。


益谷為水國、水邊,嵩明與尋甸一帶最大的水域為嵩明嘉麗澤(楊林海)

在清代的老地圖上,嘉麗澤(嘉利澤)居然比撫仙湖、陽宗海還大。古代測繪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嘉麗澤曾經是非常大的水域:

嵩明縣小街鎮下面至今還有一個矣得谷村。彝書里說,益谷在水邊,是一個河谷。矣得谷剛好在匡郎河谷里(俗稱匡郎槽子),位於藥靈山的西北側,山谷里有一條匡郎河,水從東北側向西南方向的小街流過來,最後匯入嘉麗澤與牛欄江水系。

上圖裡,矣得谷、匡朗、月字本、阿革勺都是彝語地名,但現在居住的都是漢族人。旁邊還有阿古龍、矣則、本納克、乃卜村等,都是住滿漢族人的彝語村名。月子本彝語意思為「水神山、龍王山」,本納克為「黑彝居住的窪地」,阿古龍為「螺螄村」,矣則為「水壩」。

我認為,彝文古籍里的「益谷」就是今天雲南嵩明小街鎮向匡朗山谷走的這一帶。


六、竇米能遷到益谷

《彝族創世志·六祖的尋源》記載:竇米能一族生活在益谷。

竇米能在家排行第9,他遷到了液各(益谷),也就是到了雲南嵩明縣小街鎮一帶。

一些現代研究者把竇米能居住的益谷翻譯為「水星國」。


七、竇米能後裔生活在益谷

《彝族創世志·六祖的尋源》記錄了赤阿索七兄弟的故事。

按父子聯名:竇米能的兒子米能赤(米能仇、彌尼赤),米能赤的兒子赤阿索,赤阿索的兒子索雅竇(索阿竇)。

《彝族創世志·六祖的尋源》記載:竇米能(道彌尼)娶了舅舅的女兒阿宗洪課,生了彌尼赤。彌尼赤娶了宗阿武的女兒阿武赫車,生了赤阿索七兄弟。赤阿索七兄弟遷到了益谷(液各),即今嵩明小街鎮矣得谷一帶。


八、六祖分支前竇米能後裔從嵩明分支到昆明老城

《彝族創世志·六祖的尋源》記載:阿武赫車是竇米能的兒媳婦(赤阿索的母親),她勸孫子索雅竇(小名奪拉孺、索阿德)留在堵吐彌各。

堵吐彌各又譯為多同米谷(慕谷),多同即今昆明老城,多同米谷即滇池以東,昆明到師宗、羅平一帶。

《彝族源流》第三卷《開天闢地及人的產生》裡記載:希慕遮第17代索雅竇(奪拉孺、索阿德)從升麻大地方分支到多同甸嫩。

索雅竇(奪拉孺、索阿德)是竇米能的重孫,他們一族從升麻大地方(嵩明垻子)分支到昆明老城。是篤慕-六祖一支最早擴展到昆明老城的一脈

《彝族創世志》及《彝族源流》都記載了黑彝始祖竇米能後裔遠在篤慕大洪水之前就已經生活在嵩明垻子及昆明垻子。

篤慕是慕靡(牧靡)第31代,其第20代祖先妥彼余、第21代祖先彼余度在嵩明及尋甸一帶開創了很大的基業。大約為公元前725-700年,彝書里把嵩明、尋甸一帶稱為「余靡」。


九、「篤慕大洪水後從蜀入滇」是小說的寫法

《西南彝志》的翻譯者把篤慕與杜宇混為一談,說篤慕是「蜀地大洪水」後入滇的。其前30代均居於四川盆地。

易謀遠的《彝族史要》也延續了《西南彝志》譯者的說法,還把篤慕的爺爺武洛撮附會為蠶叢。與彝文原著差之甚遠。

《彝族源流》等載:「米畢吐杜,武洛撮之母。武珠氏十二,住篤佐能甸。武珠十二子,遷往水邊(益谷)去,……武珠十二子,十一渡過泰溢河,留在原地的,仍剩武洛撮。

多部彝書都記載了武洛撮的11位哥哥都遷到了益谷(上圖谷字使用了通假字),即今嵩明垻子。嵩明、尋甸古稱牧靡(慕靡),意思就是「篤慕之地」。篤慕在嵩明、尋甸之間的黑虎山舉行六祖分支,老五慕克克繼承君位,治理升麻舉垓(嵩明、尋甸及周邊地區)。


我仔細閱讀了《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族創世志》、《物始紀略》等彝文典籍(彝漢雙語版),並沒有發現慕靡31代生活在巴蜀的記錄。慕靡31代就生活在雲貴高原,更具體一點就是今天的牛欄江(塗水)流域


公元前1200年左右,慕靡第1代希慕遮渡過若水(金沙江)的白鶴灘來到牛欄江下游,即今昭通與巧家結合部。把昭通、巧家一帶的銅料販賣到中原,殷商武丁愛妃婦好墓里已經檢測出雲南永善、巧家的銅料(含低比值高放射性異常鉛)。商代四川三星堆、湖北盤龍城、江西大洋洲遺址均出土了來自於滇東北的青銅料。

公元前1050年左右,慕靡第6代恆扎祝(恆扎耿)在會澤一帶開始稱君,帶領濮烏部落參與了武王伐商。會澤、東川與巧家漢代稱堂狼縣,《華陽國志·蜀志》記載「堂狼縣,故濮人邑也,今有濮人冢,冢不閉戶,其穴多有碧珠,人不可取,取之不祥。」

公元前870年左右,慕靡第14代孫竇米能一族已經來到嵩明。竇米能的重孫子索雅竇(索阿德)從嵩明分支到了昆明老城一帶。

公元前725-700年左右,慕靡第20代祖先妥彼余、第21代祖先彼余度在嵩明及尋甸一帶開創了很大的基業。彝書里把嵩明、尋甸一帶稱為「余靡」。

公元前450左右,慕靡第31世孫篤慕在牛欄江發源地--嵩明藥靈山(黑虎山、洛尼白)舉行了六祖分支。篤慕君位繼承人老五慕克克一族就生活在嵩明、尋甸一帶,彝書里稱叟麻舉垓,叟麻是升麻的彝語發音,古代中原地區根據叟麻把嵩明、尋甸譯為壽麻。

彝族祖先竇米能-篤慕一家不是武米(皇帝)的傳承,竇米能大哥竇仇訶一家才是天君傳承人,武僰系武液那建立武米制。掌權者居住在堂狼(會澤、東川、巧家),政權源自於武王伐商的濮君恆扎耿。權力最高峰為夜郎國武液那時代。

居住在嵩明的竇米能一家只是希慕遮世系裡面小兒子的一脈,地方君長。最終熬出頭,到六祖時代成為了掌權者,管理大西南各民族。居住在嵩明、尋甸的慕克克第7代後裔阿德布(德畢)繼承舉偶,成為西南夷第6大時代的掌權者。

慕克克第10代諾隴鄧時,在嵩明、尋甸一帶樹立了極高的威望。此後,諾隴鄧、諾克博、諾濮迂三兄弟爭權奪勢,三人分家,布家勢力開始分散。彝族各部落崛起,如軍閥割據。直到滇西南詔、大理崛起,西南夷再次形成大一統的政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