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遒/文 悟空的選擇(散文)

怡情之頁 發佈 2023-05-28T20:09:54.478212+00:00

一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跋千山涉萬水,艱難備嘗。路過西梁女國時,唐僧、八戒口渴難耐,誤飲了路邊子母河裡的清水,頓時「腹痛有胎」。和尚懷孕,滑天下之大稽!悟空嬉笑不停。當地人好心告知:只有喝一口三十里外解陽山「落胎泉」的泉水,才能脫去胎氣。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跋千山涉萬水,艱難備嘗。路過西梁女國時,唐僧、八戒口渴難耐,誤飲了路邊子母河裡的清水,頓時「腹痛有胎」。和尚懷孕,滑天下之大稽!悟空嬉笑不停。當地人好心告知:只有喝一口三十里外解陽山「落胎泉」的泉水,才能脫去胎氣。孫行者收住笑,拿缽取水,不期遇上了占水稱霸的如意真仙。

如意真仙說:我是聖嬰大王紅孩兒的叔父。我侄兒在號山枯松澗火雲洞占山為王,你這猴頭將他害了。「我這裡正沒處尋你報仇,你倒來尋我,還要什麼水!」

先前悟空四人經過「六百里鑽頭號山」時,占領此山的紅孩兒攔住去路,興起昏天黑地的妖風,將唐僧攝進洞去,要他性命。孫悟空三番五次爭鬥,勝他不過,只好搬來觀音菩薩,收服了魔頭。從此,紅孩兒脫離妖界,投身佛門,追隨觀音前後,修成正果。

孫悟空說:「如今你令侄兒得了好處,現隨著觀音菩薩做善財童子。我等尚且不如,怎麼反怪我也?」

佛法渡人。孫悟空認為自己對紅孩兒,做的是天大的好事。此類話,後來他也曾多次炫耀。

對紅孩兒的母親鐵扇公主誇口:你兒子「現在觀音菩薩處做善財童子,實受了菩薩正果。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庚」;

對紅孩兒的父親牛魔王說:「你兒現今做了善財童子,享極樂之門堂,受逍遙之永壽,有何不可?」

如意真仙聽了孫悟空的回答,火冒三丈,怒不可遏:「這潑猢猻!還弄巧舌!我舍侄是自在為王好,還是與人為奴好?」

只一問,叩擊靈魂,石破天驚!

占山為王,雖然是妖怪,卻也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吃喝享樂,快活一世;皈依佛門,儘管成了正果,卻處處清規戒律,時時聽人差遣。孰優孰劣,孰是孰非?為妖為佛,何去何從?——這真是生命中天大的問題。

人生,到底該如何選擇?

其實,孫悟空早就碰到過這個天大的選擇題。

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攪得周天寒徹」,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唐僧西天取經揭開咒語,放他出來,收作徒弟。至此,妖仙依了佛門,邪魔歸了正途,山林野猴變身取經行者。

孫悟空可不是個窮猴子。在如來降伏他之前,他學會七十二般變化。舞得金箍棒,翻得筋斗雲。「上天有路,入地有門;水不能溺,火不能焚」。「會聚四萬七千餘猴眾」,雄據花果山,稱王水簾洞。「四海千山皆共伏」,日子自是逍遙自在。唐僧放他出山,他的人生有了一次選擇機會。他沒有選擇先到花果山看一看,畢竟,五百年沒有回家了呀!再說即使打個來回也就一瞬間,一個筋斗雲而已。可是他沒有。他信守諾言,二話不提,旋即跟師父上路。

當時八戒、沙僧尚未入伙,唐僧身邊僅有悟空一個徒弟。行不多久,路遇六個山賊持刀搶劫,嚇得唐僧「跌下馬來」。剛出山的悟空,正無處施展本事,渾身技癢,笑嘻嘻迎上前去,「一個個盡皆打死」。

緩過神來的師父埋怨他:「他們雖是剪徑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只可退了他去便了,怎麼就都打死?這卻是無故傷人的性命,如何做得和尚?······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

絮絮叨叨,怨責不斷。孫悟空哪裡受得了這種氣,老孫不幹了!他撇下唐僧,「使一個性子,將身一縱,逕到東洋大海」。他按下雲頭,到水晶宮找人吐吐悶氣,然後再回他的花果山。老龍王問明情況,勸他說:「大聖,你若不保唐僧,不盡勤勞,不受教誨,休想得成正果。」又道:「不可圖自在,誤了前程。」悟空聞言,沉吟半晌,許久回答:「老孫還去保他便了。」

這是孫悟空的第二次選擇。此時他與唐僧認識不深,頭上也沒有轄治他的「金箍圈」。他是個自由身。他完全可以回近在眼前的花果山稱王稱霸,可是他信義尚存,還是選擇了保唐僧西天取經。如果說第一次是被動選擇,因為觀音點化他,唐僧解救他;而這一次,則完全出於本心。那麼個「洞天福地」的花果山棄之不顧,毅然踏上靈山之路。

「自在為王,還是與人為奴」,孫悟空已經作過選擇。

可是唐僧不能原諒他。在菩薩授予「緊箍咒」秘訣後,西行路上,師父兩次念動咒語,將悟空趕出取經隊伍。

第一次是「三打白骨精」。三具屍首擺在路旁,慘不忍睹,唐僧肉眼凡胎自然識不得妖怪。心中惱恨,口裡念咒,大罵悟空:「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你怎麼步步行兇!打死無辜平人,取將經來何用?」又說:「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撞出大禍,教我怎得脫身?你回去吧。」「我不要你做徒弟!」

孫悟空幾次三番求情,唐僧鐵心不允。

孫悟空道:「實不瞞師父說,老孫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簾洞大展英雄之際,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萬七千群怪。頭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黃袍,腰系的是藍田帶,足踏的是步雲履,手執的是金箍棒,著實也曾為人。······師父果如不要我,把那個『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

唐僧實情告訴悟空:菩薩沒有傳授他「松箍兒咒」。既然師徒今日一拍兩散,那「緊箍咒」從此「再不念了」,隨手寫下一紙貶書做憑證,「永不聽用」。

行者無奈,含淚返回他的花果山。

離了悟空沒多久,唐僧被「碗子山波月洞」的黃袍怪捉了去。八戒、沙僧不是妖怪對手,無計可施。八戒只好硬起頭皮,到花果山請師兄回來搭救。孫悟空心中怨氣未平,對豬八戒說:我隨你去報仇,「報畢,我即回來」。降伏黃袍怪救出師父之後,有情有義的孫悟空順坡下驢,再也不提回歸山林之事,選擇重新加入隊伍,共詣西天。

這一次被逐,責任全在唐僧。這長老人妖不分,是非顛倒。倒是悟空「身回水簾洞,心逐取經僧」,不計前嫌,滿心牽掛。

第二次情況則完全不同。第一次殺的是妖,錯不在悟空;第二次被驅逐,殺的是人,悟空雖然有理,但也難逃其咎。這一次,師徒在山路上遭遇了三十幾個搶劫的強盜,眼看就要傷及師父性命,悟空出手打死了為首的兩個,其餘人四散逃跑。夜晚唐僧等人借宿楊家莊,卻不料這家主人的兒子,恰是強盜之一。半夜帶人回家,要趁熟睡之時,殺了取經人,奪取行囊和馬匹。楊老漢偷聽得兒子作惡,急開後門,悄悄放走了師徒四人。賊寇吃飽喝足動手時,發現人不見了,緊追不捨,喊打喊殺,一直鬧騰到天亮。

孫悟空不耐煩了,說道:「老孫了他去來!」

唐僧勒馬道:「悟空,切莫傷人,只嚇退他便罷。」悟空哪裡肯聽,一棒下去,跑不掉的毛賊,全都見了閻王。最後他割下楊老漢兒子人頭,血淋淋提給師傅看。「似這等不良不肖,奸盜邪淫之子,要他何用!」

唐僧大驚,不忍觀看,急叫八戒掩埋了頭顱,口中念動「緊箍咒」:「你這潑猴,兇惡太甚,不是個取經之人。······又殺死許多人,壞了多少性命,傷了天地多少和氣。屢次勸你,更無一點善念,要你何為?」

悟空又一次被驅離了取經隊伍。

悟空這次無顏再回花果山,直奔南海,尋觀音菩薩訴苦。菩薩說:「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

悟空噙淚叩頭道:「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此時悟空千般苦忿,萬般委屈。對西天取經,心灰意冷。

觀音菩薩勸他,還是要保唐僧以求正果,並親自送他歸隊。悟空聽從安排,又一次逐後返回,繼續西行取經。

走過一十四載寒暑,斗過九九八十一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靈山到了。美猴王,與其他三人,一同得道成佛。

「與人為奴,還是自在為王?」

在孫悟空俯身為徒,保護唐僧艱難西行之時,他當年的結拜大哥牛魔王,正在他取經的路上,自在稱王。花果山時期,牛魔王其實是孫猴子一黨。他們七兄弟結義山林,「自作自為,自稱自號」。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牛魔王跟著稱「平天大聖」。牛魔王年長,還被尊為兄長。五百年過去了,眾兄弟各走各道。如今,牛魔王一妻一妾,占據多處山頭,享樂逍遙;他弟弟如意真仙在西梁國稱霸,他兒子紅孩兒在號山為王,他妻子鐵扇公主霸住翠雲山,他自己與小妾玉面公主占據積累山。家族勢力綿延數千公里,在魔界作威作福,自成霸主。同是昔日魔王,由於選擇不同,而現今的孫行者,與人為徒,手中只有一缽,用來化齋討飯。論起經濟地位,孫悟空比起大哥牛魔王,真是寒酸得可憐!

兩兄弟分別多年,本來井水不犯河水。因為取經必過火焰山,需要牛魔王手裡的芭蕉扇熄火。這才有了人妖交際,兄弟大戰。最終,妖王做不到頭,牛魔王被孫悟空搬來的天兵天將,打回原形。

牛王魔頭一個,選擇山林快活不足為奇。誰承想天上蟾宮搗藥的玉兔,竟也變身妖怪,下凡人間。師徒四人路過天竺國,正遇公主「高結彩樓,拋打繡球,撞天婚招駙馬」。繡球不偏不倚,正中唐僧頭上。原來這公主正是月中玉兔。她攝取了國王女兒,自己變作公主,「欲招唐僧為偶,採取元陽真氣,以成太乙上仙」。算計被悟空識破,好事不成。玉兔惱羞成怒,持杵與悟空廝打。悟空舉棒相迎,「恨不得一棒打殺」。太陰星君見了,帶著姮娥仙子,急在空中叫停,收取玉兔,復回蟾宮。

這當然不是織女下凡人間,私嫁牛郎一類的愛情故事,但它可以說明:不單單是人間的凡夫俗子,仰慕神仙生活;在那巍峨的天宮仙境,反過來嚮往凡間煙火的,同樣大有人在。

更有甚者,這種反向選擇,在最高佛祖如來身邊,也屢有發生。唐僧師徒路過獅駝國,被三個毒魔擒拿。妖王將他們捆在蒸籠里,準備蒸熟了分吃。孫悟空逃脫出來,徑奔靈山如來佛處求救。如來告訴悟空,這三怪是獅王、白象和大鵬金翅雕。前兩者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的坐騎;而大鵬金翅雕,正是他那裡的「護法」。悟空聽了,大叫這些妖怪都是你如來的親戚,難怪這麼猖狂!文殊、普賢遵命收了前兩個妖魔。如來要收大鵬歸隊時,妖怪說:「你那裡持齋把素,極貧極苦;我這裡吃人肉,受用無窮。」這妖怪毫不隱瞞,取捨定奪,字字分明!不像人類,做壞事時,還要講一大套偽善的說辭。如來決不容他再作妖禍害人間,使出法力,收伏他重回靈山。

牛魔王、小玉兔、獅駝國三怪:一者生自山野,同孫悟空一樣,出身即是妖精。不同的是,兩兄弟各選各道,終於分道揚鑣;二者出自天宮,放著天仙不做,寧到人間作妖;第三者乾脆就來之於唐僧取經,千辛萬苦要奔赴的寶剎祖庭。佛祖身邊人沒有一心向佛,反而為了「受用無窮」而興妖作怪。

天地間誘惑實在太多,各色人等,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四海之內,處處都有行善之人,也處處都有作惡妖魔。你修你的德行,我吃我的「人肉」;你要做人做佛,我偏做鬼做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人生就是一次次選擇: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有人拜東嶽,有人朝華山。有時,一選還可再選;有時,一選就是一生!

——孫悟空選擇了正道,因此,他修成了正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