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棟部降清之後真的戰無不勝嗎?戰績水分太多!

歷史最美 發佈 2023-05-28T20:20:44.272806+00:00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無論是嘉定的侯峒曾,還是松江的沈猶龍,抑或是起兵抗清的「嶺南三忠」這些人的手上根本就沒有正規的營兵,咱們再看看其中的嘉定義軍對抗李成棟部小股部隊的表現「梁得勝急據高岡,使兵三、五作隊,自上射下,皆應弦而倒,許龍亦中流矢死,鄉兵大潰,始知志葵固末嘗至也。天明,計首級,殺清兵八十四人。得勝率餘眾奔吳淞,狼狽得達」人數眾多的嘉定義軍和李成棟留下的300多人打了一晚上,殺死84個,自己不僅折了鄉兵頭目許龍,還潰散死了很多人,要不是梁得勝手上只有300多人,而且經過一晚上的戰鬥損失了三分之一,鹿死誰手未可知也。

看了一些相關史料,不難發現李成棟在歷史上真實的形象其實和咱們今天想像中的相去甚遠。歷史上的李成棟,他的性格大概更類似於他的老上司興平伯高傑,在他的性格中不僅有武將特有的耿直和熱血,當然也還有亂世中武將那種特有的殘暴。前者體現在他的反正歸明,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李成棟反正實際上是「分贓不均」實力遠比他弱的佟養甲就因為是舊遼人就能騎在他頭上當兩廣總督,還有就是江西反正之後廣東清軍的不利形勢。但我個人認為,李成棟反正的原因還是和「良心發現」有些許關係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趙夫人歌」事件,李成棟愛妾趙氏死諫成棟,激其反清復明。

明末武將。

後來,李成棟正式反正十天之內就有何吾騶為趙氏作傳,何吾騶又命門人鄺露作「趙夫人歌」,可見趙氏死諫確有其事。而各方史料中流傳下來的李成棟在反正前後的表現足見其並非死心塌地效忠清廷。所以,無論是廣東義士的捨生取義,還是江西抗清的熊熊烈火都不可能不對李成棟造成影響。

後者則體現在他給清廷賣命的時候對於抗清義軍的血腥屠戮,從嘉定三屠,松江之屠,金山衛之屠再到鎮壓廣東抗清義師都是如此。

明清戰爭。

但是李成棟的形象在今天其實發生了變化,他在很多時候已經由板上釘釘的「走狗漢奸」「投機者」轉變為明王朝的一個著名笑料:李成棟部面對清軍迅速崩潰投降,加入清軍攻打南明之後卻越戰越勇,從上海一直打到廣州,但是等到李成棟反正之後卻連個贛州都打不下來,最後居然戰敗溺死於信豐。這種無非就還在重複那一套「明軍剃頭就變強」的扯淡邏輯。我們在談論很多問題的時候,總是要先說這樣一句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李成棟當清軍那時候真的很猛嗎?

綠營兵。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無論是嘉定的侯峒曾,還是松江的沈猶龍,抑或是起兵抗清的「嶺南三忠」這些人的手上根本就沒有正規的營兵,咱們再看看其中的嘉定義軍對抗李成棟部小股部隊的表現「梁得勝(李成棟部將)急據高岡,使兵三、五作隊,自上射下,皆應弦而倒,許龍亦中流矢死,鄉兵大潰,始知志葵固末嘗至也。天明,計首級,殺清兵八十四人。得勝率餘眾奔吳淞,狼狽得達」人數眾多的嘉定義軍和李成棟留下的300多人打了一晚上,殺死84個,自己不僅折了鄉兵頭目許龍,還潰散死了很多人,要不是梁得勝手上只有300多人,而且經過一晚上的戰鬥損失了三分之一,鹿死誰手未可知也。

而李成棟部在之後對抗嘉定義軍的戰法也非常簡單,只要吸引住正面,然後騎兵兩翼包抄,鄉兵就失去戰鬥意志了四散逃跑了,這時候就是一邊倒的屠殺了。嘉定是如此,攻破松江府就更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了,李成棟只是派兵假冒明軍騙開了城門,然後就沒了。

紅布裹頭似乎是明軍的一個重要標誌。

荊本徹、黃蜚、吳志葵手上倒是有正規軍,但這三個人手上的部隊無一例外都是水師,李成棟部騎兵眾多,這樣一支部隊在近戰之中打贏水師又有什麼可吹的呢?而李成棟在面對金山衛世襲指揮侯承祖的衛所兵的表現是這樣的,清軍攻城「緣城上者」明軍就「手刃立盡」結果就是清軍「屢進屢卻,久而不能拔」積屍盈城,守軍終究是兵少將寡,城中怕死的叛徒幫助清軍打開了城門,金山衛城這才被攻陷,侯承祖部在城門失守之後仍然在巷戰,又擊斃了清軍500餘人,最終被擒遇害。

再談李成棟對於「嶺南三忠」義軍。嶺南三忠是指陳子壯、陳邦彥、張家玉三位廣東籍的抗清義士,話不多說,就看《南疆繹史》之中對這三位作戰經歷的描述。

先看陳子壯「乃與邦彥約共攻廣州,結故指揮楊可觀等為內應,子壯兵先至,城中不敢動,事泄,可觀等死,子壯退駐五羊驛。時我大清遣降將李成棟攻張家玉於新安,及邦彥至,與子壯謀伏兵禺珠洲側,伺成棟還救會城,縱火以焚其舟,己軍以青旗朱斿為號,子壯如計,果焚舟數十。成棟走下風引西,而邦彥尾之,會日暮,旗幟不能辨,皆疑為敵舟,陣動,風忽轉,大兵乃順風返擊,大潰,長子上庸死焉,子壯走還九江村。

晚明步兵。

再看張家玉「明年,與舉人韓如璜結鄉兵攻東莞城,知縣鄭霖降,籍前尚書李覺斯等貲以犒士,甫三日而大兵至,眾敗走。知永明王立,奉表賀,進兵部尚書,無何,兵至,戰又敗,如璜死,家玉走西鄉,祖母陳、母黎及妹石寶俱赴水死,妻彭被執不屈死;鄉人殲焉。西鄉大豪陳文豹奉之取新安,襲東莞,戰赤岡,大兵大至,攻數日,復敗走鐵岡,文豹等皆死。覺斯怨家玉甚,發其先壟,毀其家廟,盡滅其族,村市為墟,家玉過故里,號哭而去。途次得眾數千,取龍門、博羅、連平、長寧,攻惠州,克歸善,還屯博羅。大兵來攻,乃走龍門,復募兵萬餘人,分其眾為龍、虎、犀、象四營,攻據增城。十月,大兵以步騎萬餘來擊,家玉三分其眾,犄角相救,倚深溪高崖以自固。大戰十日,力竭而敗。

最後看陳邦彥「秋九月,密與陳子壯約復攻廣州,水陸兼進,邦彥復至,謀泄不果,乃與子壯伏兵伺擊,以火舟沖之,大兵引卻,已而乘風夜戰,大敗,奔三水、清遠。指揮白常燦以城迎奉,乃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嬰城固守,精銳盡喪,外無援軍,越數日,城破,常燦死,邦彥率數十人巷戰,肩受三刃不死,走朱氏園中,見學熙自縊,拜哭之,旋被執,饋之食,不食,系獄五日,被戮。

綠營兵。

這三位所拉起來的隊伍無一例外都被李成棟的廣東清軍消滅掉了,但是從這些文字之中也不難看出李成棟消滅這些非正規抗清武裝的過程也不是那麼輕鬆,比如張家玉就是「大戰十日,力竭而敗」。

綠營兵。

所以綜合來說,李成棟的戰績看著非常嚇人,光南明皇帝就擒殺了兩個,但實際上非常水,真正的硬仗並不多,他的對手絕大多數都是臨時組織起來的老百姓。面對真正的明朝正規軍又是什麼表現呢,蒙正發《三湘從事錄》記載「璉士卒閉城門,王師之入城者不得出,繞城走。璉復殺數人,乃棄馬越城下,璉三百人開門追之。王師自渡江來,未有抗衡者,見璉出,方錯愕,而璉引騎直貫其營,左右斬首數千級,沖王師為三,已複合圍之。璉大呼入,戈刃所及,血雨肉飛。諸將白貴、白玉,亦開城出,追奔數十里,桂林獲全」當然李成棟本部人馬也就4100人左右,加上在福建投降的明軍其能調動的兵力就萬把人左右,其攻打桂林所動用的的人數一說五千,一說七千,但是成功保衛桂林的焦璉部總共才兩千人,這兩千人中戰鬥力最強的又是焦璉自己指揮的三百名騎兵。

明軍的騎兵。

所以李成棟真正的實力也就是仗著手下的正規軍欺負一下鄉兵,一旦遇到真正的狠人就露餡了。由此可見他在反正之後攻打贛州失敗也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事,畢竟之前戰鬥力遠比他強的金聲桓王得仁都未能得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