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魏河山第一奇

光明網 發佈 2023-05-28T20:21:21.747713+00:00

作者:卓然張居正改革的得力助手,萬曆年間的戶部侍郎王國光,在遊覽珏山之後,題寫了七律《游珏山》:晉魏河山第一奇,青蓮雲湧出天池。花擎日月開千丈,藕發龍蛇走萬枝。清水灌根常不老,金仙趺坐穩如斯。諸賢攜我尋幽谷,欲著荷衣賞景時。

作者:卓然

張居正改革的得力助手,萬曆年間的戶部侍郎王國光,在遊覽珏山之後,題寫了七律《游珏山》:

晉魏河山第一奇,

青蓮雲湧出天池。

花擎日月開千丈,

藕發龍蛇走萬枝。

清水灌根常不老,

金仙趺坐穩如斯。

諸賢攜我尋幽谷,

欲著荷衣賞景時。

王國光的詩寫成後,他的女婿鳴吾問他:「晉魏之地,縱橫千里,好山好水,處處都是,岳父大人為何獨譽此山?」

王國光說:「晉魏不乏名山大川,有以雄著稱者,卻是雄而乏秀;有以秀為美者,卻又少了幾分險峻;有山形雖美,卻無瀑布飛泉,便少了幾分靈動;有的雖有高山流水,卻無老松古柏相映,缺乏精神氣質。珏山集雄、險、奇、秀於一山,瀑布溪流,相映成趣;奇花異草,遍及山間;古剎梵宮,鐘鼓隱約。如此完景,何處可尋?被稱為『晉魏河山第一奇』,當之無愧。」

被王國光譽為「晉魏河山第一奇」的珏山,在晉城東南部,距晉城市區七公里,山腰有佛寺上下兩院,因為建築年代不同,下院為古青蓮寺,上院為新青蓮寺,又名福岩禪院。樓閣殿宇,山衣水帶,這就是王國光詩中的「青蓮雲湧出天池」。這只是一幅千古江山圖,與天下眾多寺廟一樣,紅牆黛瓦,飛檐螭頭,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其中有幾處出「奇」的小景,觀後會讓人慨嘆不已。

福岩禪院中有座款月亭。置身款月亭中,俯瞰丹水,仰望珏山,乃極目騁懷之境。款月亭待月,須是中秋,珏山雙峰會穩穩地托出一輪明月,被譽為「珏山吐月」,是晉城四大風景之一。款月亭待月有「雙峰孕月」「雙峰吐月」「雙峰捧月」「雙峰哺月」四個過程。待月不可焦躁,否則必無閒意,必無雅韻。

走進福岩禪院,有「子母柏」兩株。子柏蒼翠,母柏枯槁,像是青春正盛的兒子緊緊抱著白髮老娘。傳說,母柏枯槁已久,僧眾夜議砍伐。翌日早晨,見一根青藤似的小柏樹,纏繞著古柏緣干而上。露水點滴,猶若淚水淋漓。寺僧驚為神意,又感人間親情,隨喜棄斧罷伐,為古寺留下了這一人倫範本、曠世奇景。母柏高27米,下粗上細,合乎柏樹的生長常形;那高24米的子柏,卻藤子般上下一般粗細,這是一種有違自然規律的現象,可謂天下之奇。

通往上青蓮寺的山間小徑旁邊,有乳竇泉,不知道泉水源自何處,竇中乳汁般的泉水卻是雨不溢旱不涸,殷殷潤澤山中生靈。

珏山是峻拔的,山崖上倒掛著形狀古怪的崖松與崖柏,虬曲,蒼老,仿佛一個個彎腰弓背的老和尚趺坐在山崖上,念佛,誦經。那些崖柏,又如一群群古猿,倒掛在山崖上,熬過了幾千萬個白雪皚皚的冬夜,卻依然那麼快樂,那麼精神。崖柏的枝頭傳來鳥聲,清脆悅耳,讓人情淡心逸,頓然生超拔之想。古人說得好,鳥鳴山更幽。除了鳥聲,還有水聲,濕漉漉的水聲那麼靈動,那麼輕盈,和了那鳥聲,與江南絲竹無異。

崖畔掛著飄逸的白雲,把那古松古柏逗得努力向著遠處伸展腰肢,像一隻又一隻蒼老的手,想抓一團雲抱在山的懷抱里,不知是誰暖和了誰。

野花香格外濃郁,讓人想到屈原的詩:

芳與澤其雜糅兮,

羌芳華自中出。

紛鬱郁其遠蒸兮,

滿內而外揚。

情與質信可保兮,

羌居蔽而聞章。

令薜荔以為理兮,

憚舉趾而緣木。

鷹在幽藍的高空翱翔,讓山中景色更加古樸,更加幽深,仿佛沉睡在公元前的哪一個世紀。

山崗一層一層地蒼茫,峰巒一層一層地淡遠,先是由蒼而黛,繼而由黛而紫,由紫而青,由青而藍——水藍,天藍,淺藍……如此這般,一層一層地漸淡漸遠,及至天山共色,淡到再也分不清哪兒是天,哪兒是山。於是,你只能遠遠地望著它,無法走近它,也無法觸摸它。你只能用心去體認它,感受它。

初近珏山山谷,遠遠地你就會聽到幽谷中隱約有琤琤之聲,那是丹溪流響。

丹溪是從丹朱嶺流過來的,丹朱嶺因堯的兒子丹朱而得名,或許它秉持了丹朱的性格,一路奔流下來,有點急躁,有點猛烈。然而,一經流入珏山,那水流就不再那樣野性,不再那樣不通情理,而是那樣歡快,一路歌唱——是那種低吟淺唱,讓人聽了可以忘卻人間煩惱,忘卻人生的有限和無限。

流水中泛著漣漪,時而翻起一朵朵浪花,潔白得就像一朵朵白蓮花。心想,當年青蓮寺怎麼不叫白蓮寺呢?不過,只要用心去看,便發現與山色相映,那潔白的浪花還真的含一點紫。

那丹溪水,一經流到峻絕的珏山之下,流經禪寺,便在那裡容與而不進,無休止地紆折,縈迴成一潭碧綠。山水相映,那蒼蒼的山便顯得姿容姝麗,青蓮寺被那輕柔的一抹山色圍著裹著,也越發顯得秀曼都雅。難怪唐代詩人元稹也在這裡寫下《西歸渡丹河詩》:

今朝西渡丹河水,

心寄丹河無限愁。

共到莊前竹園下,

殷勤圍繞故山流。

還有杜牧,他既然涉過丹水,就不能沒有詩作。他也寫了一首五律:

何事苦縈迴,離腸不自裁。

恨聲隨夢去,春態逐雲來。

沈定藍光徹,喧盤粉浪開。

翠岩三百尺,誰作子陵台。

《光明日報》( 2023年05月26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