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若聽,亦興亦喪;若不聽,亦喪亦興」。
·
✔️秦可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何齊國不行,楚國不行?
✔️吳越相爭,為何蕞後是越國滅了吳國?
✔️愷撒被刺,為何是名不見傳的屋大維贏了,而非心腹安東尼呢?
·
✨歷史事件一一證實,告訴我們,成功的背後,聽與不聽完全是兩個世界!
·
「聽」——聽到了,且去做
「不聽」——聽了,沒進入心坎,當成耳邊風
·
比如書中講述齊桓公九合諸侯,為春秋第一霸主,但晚年卻身死無人問!曾經的他聽從了鮑叔牙的安排得到齊國,在人才選用上也遵從鮑叔牙的安排,甚至對曾經的敵人管仲稱為仲父。可惜卻在他們離世之後,並未遵從遺囑的安排,蕞後誤國也誤己,下場淒涼無比。
·
這句至理名言:「良藥苦於口,忠言拂於耳。」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也是從歷史的經驗里得到的!可惜,遵從的人又有幾個呢?
/
~
本書是作者朱成寫的《聽或不聽·從歷史典故體察人生進退》,以現代企業管理的思維來重新解讀中外歷史典故,顛覆我們對中外歷史己有的刻板認知,並且從企業管理里的領導、溝通的角度來提供建言給當代人指明人生的方向。
·
這也是我喜愛讀歷史書籍的原因,以史辨今,以史明鏡!讀完書中內容,就會明白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其實都歸結於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聽或不聽。
-
書中提到愷撒的一句話:「人不管是誰都無法看清現實中的一切,大多數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現實而已。」相信90%的人都深有體會!只專注眼前的認知和自己的一畝三分田,又怎能達到人生的高度呢?太局限了!
·
曾經,我對古人的一些言語頗有偏見,總覺得時代不同,他們的言論並不適用現代社會!而事實上證明,古人的言論,聽且去做,但凡做了改變,你的人生就會完全被改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