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活暴擊的成年人,躲進動畫裡

新週刊 發佈 2023-05-28T22:31:51.298162+00:00

6月1日,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電影《天空之城》高清數字修復版將上映,不少大人比孩子更期待——「我要激動壞了」「看到海報都會尖叫的程度」「可以去電影院看第15遍了」…1992年,《天空之城》首次在中國內地上映。

每年跟小孩搶著過兒童節的成年人,終於在今年盼來了一份專屬「禮物」。

6月1日,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電影《天空之城》高清數字修復版將上映,不少大人比孩子更期待——「我要激動壞了」「看到海報都會尖叫的程度」「可以去電影院看第15遍了」……

1992年,《天空之城》首次在中國內地上映。如今,31年過去了,不少忠實觀眾已經從無憂無慮的孩子,變成了滄桑脆弱的中年人。

即便已經不是當年穿著背心褲衩,一邊吃零食一邊看動畫片的小屁孩,如今被困在柴米油鹽、瑣碎日常的他們,依然想再看看那座飄浮於天空中的城堡,感受舒達和巴斯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

《天空之城》「載夢飛翔」海報。

當久石讓的音樂再次響起,成年的我們似乎又瞬間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

這大概就是動畫世界的神奇魔力,不少看著動畫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依然離不開動畫。

B站和DT財經聯合發起的一次調研顯示,2021年,在受調查的國創動畫觀眾中,超過六成成年的90後,每個星期都要看幾次動畫;不少00後對動畫的依戀更深,他們中有13%的人一天不落地觀看動畫。

動畫,從來不只是孩子的專屬,成年人也有看動畫的權利。

宮崎駿曾說過:「《天空之城》是專門送給孩子們的禮物。」

成年後,我才真正看懂動畫

今年31歲的阿俊是一名公務員,常常跟3歲的兒子一起看《貓和老鼠》,有時候笑得比兒子還開心。

阿俊的童年,是還沒有智能電視的時代,無法在電視上隨意挑選自己想看的動畫片。「只能通過點歌台,一段一段地隨機看。」就是這樣,阿俊將100多集的《貓和老鼠》看完了。

不少看起來不苟言笑的成年人,可能都會在閒暇時打開一集《貓和老鼠》。儘管是再熟悉不過的情節,也能一次又一次地被逗笑,品出些別樣的滋味。

「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是聰明伶俐的傑瑞,遇到比自己兇猛的對手也毫不懼怕,勇敢迎戰。長大了才發現,我們其實都活成了湯姆的樣子,總是被生活捶打。」

湯姆,是液態的。

「小時候看湯姆為了追求白貓小姐,將自己賣身為奴20年來換錢只覺得好笑,長大了才懂,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只覺無盡悲涼。」

「小時候覺得湯姆太蠢了,總是被傑瑞捉弄,長大了才發現,像湯姆這樣永不放棄、永不氣餒,無論被折騰成什麼樣子,一瞬間就能滿血復活,實在太難了。」

事實上,《貓和老鼠》絕不僅僅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鬧劇」,其製作團隊更不是抱著「拍給小孩子看的隨便糊弄一下」的心態。

《貓和老鼠》製作幕後,貓鼠的誇張表情是這樣畫出來的。(圖/網絡)

這部誕生於1939年的動畫作品,雖然一集只有短短7分多鐘,但也需要一個150人的製作團隊製作近一年半的時間。

幸運的是,長大的我們終於能從那些看似輕鬆、搞笑的橋段里,看到了創作者想要講述的「人生哲理」。

五次提名、七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貓和老鼠》創造了奧斯卡歷史性的紀錄。

小佳是一個90後,每次刷視頻網站,一旦推薦了《櫻桃小丸子》的片段,她總會忍不住一段接一段地看下去。

「太上頭了。」《櫻桃小丸子》總能喚醒小佳關於童年的記憶,「小學放學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家蹲守《櫻桃小丸子》,時間一到,準時轉台到TVB。」

小丸子的金句,依然在如今的社交平台上活躍著。(圖/《櫻桃小丸子》)

小時候看《櫻桃小丸子》,從未想過她為什麼總能那麼無憂無慮、沒心沒肺。長大了發現,小丸子這份鬆弛和自信,有多麼來之不易。

比起家財萬貫的花輪少爺、知書達理的小玉,小丸子的家庭並不富裕。

家裡吃不起昂貴的牛肉火鍋,只能把牛肉換成豬肉,小丸子連火鍋湯底都要喝掉;同學帶的便當用料充足,而小丸子只能吃一點肉丁都沒有的肉汁飯,但她依然開心得手舞足蹈;小丸子沒有自己的房間,只能和姐姐擠一間房,白天是書房,晚上是臥室。

但我們依然很羨慕小丸子,比起擁有富裕的生活,幸福健康的家庭、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也許才是更難得的。

小丸子的生活,平凡但幸福。(圖/《櫻桃小丸子》)

1990年首播的日劇《世界奇妙物語》,其中有一集叫「遇到小丸子的街道」。主角是一個35歲被公司辭退的大叔,找不到工作的他在街上閒逛,偶遇了小丸子。

小丸子熱情地邀請大叔到她家裡做客,和她的家人一起吃飯。大叔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提出留下來過夜的請求,但小丸子拒絕了:

「大叔還有要回去的地方,有人在等大叔,一定有的。」

長大後,即便多麼想逃避殘酷的現實生活,成年人也只能在名為動畫的烏托邦里小憩片刻。

小丸子爸爸也非常有梗。(圖/《櫻桃小丸子》)

動畫裡,都是成年熱 的笑與淚

小時候看動畫,只是在找樂子,長大後再看,才發現動畫裡藏著的大多是成年人的故事。

2023年的開年熱梗,就是一部國產原創動畫貢獻的。

「我想離開浪浪山,我在想跟著大王是挺好的,可是這一輩子待在浪浪山也是無趣,是不是該出去闖闖?」

《中國奇譚》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中,小豬妖的這句台詞讓屏幕前無數打工人狠狠共情,也讓「浪浪山」成為了流行一時的熱梗。

當小豬妖被熊教頭拿去刷鍋,一身靚麗的豬鬃毛被刷禿,打工人仿佛看到了被生活無情蹂躪的自己。

打工人就是這樣被薅「禿」的。(圖/《中國奇譚》)

如此「扎心」、諷刺又真實的一集,讓《中國奇譚》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成年觀眾。而就在《中國奇譚》出圈不久後,「家長炮轟中國奇譚」的話題便衝上了熱搜第一。

一位網友發帖稱《中國奇譚》的前兩集把自家孩子嚇哭了,並留下了「童年陰影」。他認為,動畫片就是應該給兒童看的,但《中國奇譚》給兒童看太暗黑、恐怖,給成年人看太幼稚。

網友發的帖子(節選)。

對動畫最大的誤解,大概是「動畫片是兒童美術片」。曾經的中國動畫多以青少年,尤其是低齡兒童為目標觀眾,更加深了這種偏見。

然而,動畫從來不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成人向也不意味著兒童不宜。正如央視網的點評:「動畫既然是一個『超現實』的世界,它就不應該只存在一種想像力。幾歲的人看《中國奇譚》,就能得到幾歲的故事。」

無摸魚,不打工。(圖/《中國奇譚》)

學者李濤在論文《美、日百年動畫形象研究》中指出,縱觀美國、日本成功的動畫形象,其實都沒有定位於「童稚動畫形象」。相反,他們更熱衷於發展動畫片的各年齡段忠實觀眾群,這才使得動畫獲得更廣泛、持久的生存土壤。

動畫作為一種極具創造力和表現空間的媒介形式,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演化,足以承載濃厚的文化涵義、精神內涵,能夠深刻地刻畫情感和人性,契合成年受眾的觀賞趣味和需求。

這種需求在北美動畫界已經得到重視,隨著流媒體平台的發展,成人觀眾終於獲得和兒童受眾同樣的「待遇」,被單獨劃分為一類重要的細分受眾。

Netflix召集全球頂尖動畫製作團隊,創作出涵蓋科幻、恐怖、廢土、黑色幽默等元素的成人動畫實驗合集《愛,死亡和機器人》系列。(圖/《愛,死亡和機器人》)

談及成人動畫,《馬男波傑克》必定有一席之地。有人說,《馬男波傑克》是世界上最喪的成人動畫。每個人都能在這部動畫裡,找到似曾相識的情景,認出自己的影子。

波傑克是一匹中年過氣明星馬,無所事事的他終日癱在年輕時買的豪宅里醉生夢死,反覆看自己年輕時主演的、曾風靡一時的電視劇《胡鬧的小馬》,沉溺在過去的成功中不願面對現實。

馬男波傑克,毒舌、懶惰、虛榮、自私、玩弄感情、逃避現實……全網最紅、最討人「喜歡」的渣男。(圖/《馬男波傑克》)

每當他覺得人生要出現轉機時,現實總會再狠狠地將他打倒,他感到人生無望,做什麼都是白費功夫。於是終日酗酒麻醉自己,把一切怪罪於這個世界。

充滿反諷、苦澀又不失幽默的毒雞湯,是波傑克釋放情緒的出口,也讓每一個觀眾感到解脫——原來,不只我這麼倒霉。

波傑克的原生家庭十分糟糕,刻薄的母親總愛打擊波傑克,出軌的父親將婚姻失敗的原因歸罪於波傑克。(圖/《馬男波傑克》)

2019年,開播了6年的《馬男波傑克》迎來了最終季,波傑克在經歷了出版自傳、事業翻紅、母親去世等起伏後,終於決定改變糜爛的生活方式,住進了戒酒療養院。

所以,多年來自暴自棄的波傑克終於要改過自新,不再「喪」了嗎?可能未必。

《馬男波傑克》中有無數的扎心金句。(圖/《馬男波傑克》)

一次次被困難擊倒,再一次次站起來重振旗鼓,不僅是動畫裡的故事,更是不變的人生循環。

成年人的世界,遠比動畫裡的更加現實、殘酷。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仍舊熱愛生活。」

波傑克戳破了生活的真相,教會我們要勇敢地、不氣餒地面對生活。

雖然但是,生活還是得繼續。(圖/《馬男波傑克》)

動畫,成年人的指望

某種程度上而言,其實成年人比小孩更需要動畫。

據美國雜誌《時尚》報導,成年人看動畫可釋放壓力,從而有效緩解抑鬱和焦慮。動畫,往往是成年人的治癒良藥。

B站的鎮站鬼畜視頻之一「派大星的獨白:一個關於正常人的故事」,至今已累積了高達8000多萬的播放量、500多萬點讚,在深夜撫慰了不少成年人EMO的靈魂。

什麼是正常人,是不是和所有人一樣才能夠算是正常人?(圖/B站截圖)

從不追求事業、名利的派大星,每天只想做喜歡的事情——和好朋友海綿寶寶一起玩。

雖然這樣的日子無比快樂,可是在旁人眼中,派大星就是個「廢物」「不是正常人」。

更讓派大星傷心的是,原來身邊的朋友都在努力奮鬥,只有自己真的在「擺爛」。所以,當過上了上流生活的海綿寶寶,將派大星從豪宅請出門外時,派大星的快樂消失了。

此時,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成年人,和派大星的悲喜相通了。他們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歡樂是如何消失的呢?」

派大星的快樂消失了,因為身邊不再有海綿寶寶。(圖/@洛溫阿特金森)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動畫——一種填補理想與現實縫隙的粘合劑。

加菲貓的「父親」漫畫家吉姆·戴維斯曾說:「大家愛加菲貓是因為它說出來的話與做出來的事人們也想說、也想做,但辦不到。」

《櫻桃小丸子》的作者三浦美紀曾這樣描述自己的爺爺——「一位十分惹人嫌的老頭,狡猾、壞心眼又懶惰,虐待媳婦」。於是,她在漫畫世界裡創造了一個人人羨慕的「全世界最偏愛小丸子」的爺爺。

三浦美紀曾在生前接受採訪:「小丸子就是我的影子,她的生活是我最嚮往的家庭生活。」(圖/《櫻桃小丸子》)

宮崎駿小時候身體不好,當別的小孩在外面奔跑、瘋玩的時候,他只能待在家裡畫漫畫。

他的父親宮崎勝次,曾經主持過零式戰鬥機主引擎的製造工作。耳濡目染之下,他從小便對自由自在的飛行產生了強烈的嚮往。

所以,你能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裡,看到各種浪漫、神奇的飛行器——《千與千尋》的白龍、《魔女宅急便》中琪琪的掃帚、《起風了》中的鳥型飛行器。自由自在地御風飛行這個夢想,宮崎駿通過動畫實現了。

哪個孩子沒想過在天空自由翱翔?宮崎駿幫我們實現了。(圖/《千與千尋》)

在動畫中,我們可以無所顧忌地享受自己嚮往的生活。用「繪本奶奶」蔡皋的話說,這可能就是一種「指望」。

「中國人的智慧裡面,文化人的自救只能如此,去掉多少是多少,不可能還原成兒童,我不可能混沌。但是我還是得畫,要讓大家覺得還有指望。」

作為中國原創繪本創作的先驅者,76歲的蔡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從事圖書美術編輯和兒童插畫創作,如今依然筆耕不輟。

由松居直(日本)編寫,蔡皋配圖的《桃花源的故事》繪本,出版第二年被定為日本小學國語教材。

《十三邀》第七季鏡頭下的蔡皋奶奶,儘管頭髮已經花白,但笑起來依然燦爛得像個小女孩,會為突如其來的一場小雨感到欣喜,會因許知遠的探訪而雀躍。如孩童一般認真又鬆弛地對待這個世界,她真的做到了。

「喜歡自然、喜歡素樸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素樸不是讓你們回到簡陋,而是講究,講究到一個人不講假話,不做壞事,真誠地對人,童心就是這麼回事。」

雖然不再是小孩,但千萬別丟了那份純粹。(圖/《十三邀》第七季)

正如動畫不僅小孩子能看,成年人也能樂在其中,童心本就不是兒童的專屬。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記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