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臨帖展作品並沒有表現出王鐸的神采,但書法的功力已經顯現

書法古今 發佈 2023-05-31T12:22:28.947888+00:00

#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臨帖展,就是指臨摹古人的而參加書法比賽的作品展覽,臨帖展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堅持以從臨摹開始,以古人的書法為基礎,並且在古人這裡建立起堅實而厚重的書法基礎。

臨帖展,就是指臨摹古人的而參加書法比賽的作品展覽,臨帖展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堅持以從臨摹開始,以古人的書法為基礎,並且在古人這裡建立起堅實而厚重的書法基礎。臨帖展以前少而有之,但隨著對書法普及教育的不斷深入,臨帖展也開始得到了許多專家和書法愛好者的認可。臨帖展所入展的作品,也被認為是加入書協的條件之一。可見,臨帖展在書法展覽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如同創作一樣,也被更多的書法愛好者所接受和認可。

有人認為,臨帖展相對於創作展來說要更為簡單一些,因為它是照著字帖臨摹的,並不需要多麼高的創作水平就可以參加臨帖展了。也有人認為,臨帖展從字面上來看是很簡單,但其實,它也是一個「創作展」,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臨帖展在臨摹時要考慮到與古人的水平有所相當,但臨帖展也並不是要把古人的作品抄寫一遍,而是要在臨摹中「創作」出自己的感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臨帖展並非那麼容易的。

那麼,如何創作臨帖展的作品?在臨帖中要注意哪些問題?下面結合這幅臨摹王鐸行書的作品,具體談談上述問題。

取法與出處

臨摹,就是要從古人那裡進行取法,尤其是對經典且傳統的古人作品,而不是隨便拿一個古人作品進行臨摹,這個考慮是針對臨帖展的評審而言的,因為如果隨便臨摹一個古人的作品,在評審時可能會「難倒」評委,從而給作品帶來不必要的損失。這幅行書作品取法於明末清初的書法名家王鐸的行書,也是王鐸行書中的典型性的作品。作者在臨摹時,尤其注重王鐸行書的風格特徵,尤其是在字形上基本做到了完美顯現,這是得分的主要因素。

再現原作風貌

既然是臨帖展,那就首先要把古人的風格特徵再現出來,這是臨帖展的基本要求。這幅作品可謂是把王鐸行書的風貌臨摹得精準到位,尤其是在字形上,氣息上、字勢上都拿捏到位了。字與字之間很注重字勢,行與行之間又很注重體勢,並且在書寫過程中,對徐疾、輕重、快慢的節奏感體現到位,如前幾行在書寫時,都是以慢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寫也就進入到了快節奏之中,這樣由慢到快、由輕到重,作品也就與原作的距離拉近了,讓人一下子會感受到這就是王鐸行書的基本風格。

二次創作

前面說過了,臨帖展考察的不只是一個人的臨摹水平,其實它也更加注重人的創作才情。王鐸以前所寫的許多行書作品大都是以長條的形式流傳下來的,並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位作者臨摹作品,也就是說,這位作者對王鐸的原作進行了一定的「加工」,變成了自己的作品,至少他在形式上、整體上對作品進行了分段處理,如此一來,從表面上看是王鐸的字,但形式上已經進行了二次加工了。也有的作者在臨帖展的作品中,將古人的許多小字臨摹出來後,進行拼接、粘貼,最後做成了創作展那樣的形式,也是未嘗不可的。

不足之處

臨摹古人作品最大的困難就是再怎麼去臨摹,也會有走樣的時候,一位書法名家說,即使你使了多大的勁,想把古人的作品臨摹得十分像,那是不可能的。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這幅王鐸行書臨作,雖然很用心,但存在的問題也是很顯然的:一是字形的整體上仍然顯得有些「稚氣」,與王鐸那種老辣縱橫的「老氣」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二是筆力不足,缺少自然的書寫性。不只是這幅作品,許多臨作大都是有這樣的特點,這就是模仿別人作品的一個共性問題。三是缺乏古意。書法之所以需要表現古意?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以古為勝,這方面可通過對篆隸書法的學習便可提高。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法古今

推薦閱讀:

​10年前他融合多體,寫了8個字的隸書作品,現在有人能做到嗎

張旭光看了王厚祥的草書作品展,有感而發,這個發言他合攏嘴了

他用了這些辦法學習王鐸書法,30次在全國書法大賽上獲獎或入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