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美食的名片,混得比螺螄粉還慘

新週刊 發佈 2023-05-31T12:27:41.957287+00:00

作者 | 賈 輝編輯 | 陸一鳴題圖 | 圖蟲創意封面 | 《去有風的地方》曾經,公司附近一碗小小的過橋米線,就能讓疲憊的打工人夢回心中的詩與遠方——雲南。然而,隨著一間接一間的過橋米線店的倒閉,打工人和雲南間這點微弱的連接也要被切斷了。

作者 | 賈 輝

編輯 | 陸一鳴

題圖 | 圖蟲創意

封面 | 《去有風的地方》

曾經,公司附近一碗小小的過橋米線,就能讓疲憊的打工人夢回心中的詩與遠方——雲南。

然而,隨著一間接一間的過橋米線店的倒閉,打工人和雲南間這點微弱的連接也要被切斷了。

作為和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比肩的中國快餐巨頭之一,過橋米線的門店曾遍布全國的大街小巷,如今卻逐漸被食客「拋棄」。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過橋米線相關企業超過了6.5萬家,但是存續、在業狀態的只有3萬多家。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過橋米線相關企業是吊銷或註銷狀態。

作為雲南美食的「名片」,過橋米線曾經「紅得發紫」,如今怎麼就逐漸沒落了?

過橋米線兼顧南北口味,米線口感爽滑筋道,還有很多配菜。

又貴又不正宗的過橋米線年輕人不愛吃了

俗話說:「雲南十八怪,過橋米線人人愛。」在芸芸米線之中,唯獨過橋米線最廣為人知。一碗滾燙的高湯,搭配汆燙好的米線,再加上十數碟葷素搭配的配菜,過橋米線堪稱「一個人的盛宴」。

獨特的「儀式感」、背後蘊含的「琴瑟和鳴」的故事,成為過橋米線走出雲南、遍布全國的助燃劑。因為過橋米線,大眾才更了解雲南豐富的米線文化。

和重慶小面、蘭州拉麵等地域性美食走過的路類似,不少過橋米線品牌店,如今已經成功「登堂入室」——從傳統的街邊獨立小店,升級為購物商場連鎖店。

當然,除了環境,一同升級的還少不了價格。

在雲南之外,想吃上一碗過橋米線,至少得花25—40元。

冷笑話:為什麼過橋米線這麼貴?可能含「過橋費」吧。(圖/小紅書@小馬在大馬)

艾媒諮詢2021年的一則調查顯示,選擇消費中式快餐的人普遍預算都不高,43.7%的人預算在20元以下,85.2%的人可接受的價格不超過30元。

但物價早已水漲船高,20元的午餐預算有時連一盒輕食沙拉都買不起,動輒三四十元的過橋米線,更是在挑戰打工人的錢包。

2021年中國網民食用中式快餐可接受價格。(圖/網易數讀)

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你「斥巨資」買來的這一碗過橋米線,大多並不正宗。

當看到服務員像對待其他食材一樣,毫不猶豫地將鵪鶉蛋直接推入高湯中,雲南人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這大概是他們極少在外地吃米線的原因。

最正宗的吃法,應該是將肉片先放入打散後的鵪鶉蛋液中,讓其裹滿蛋液後再放入高湯中燙熟,才能讓肉的口感更爽滑鮮美。

過橋米線必備的鵪鶉蛋,原來大有妙用。

當然,這一點要求得有點苛刻了,但類似的「謎之操作」可不止這些。

為了節省時間、耗材,不少門店甚至貼心地幫你「過橋」——直接把配菜都預先倒入高湯中煮好,讓你分不清上桌的究竟算是過橋米線還是「過橋麻辣燙」。

某知名連鎖米線店的招牌過橋米線。任誰看,這都是一碗清湯麻辣燙吧?(圖/賈輝)

此外,過橋米線的靈魂——滾燙、現熬的高湯,如今也難免被「科技與狠活」染指。

部分商家用濃湯寶、香精勾兌湯底,用價格更便宜的干米線,配菜的種類、分量能少則少。

為了提高客單價,不少過橋米線店還加入小吃、燒烤、米飯等品類。在吃過橋米線的同時,你還能吃到四川的蒜泥白肉、重慶的口水雞翅,甚至是日式的串燒茄子……

曾經非常強調雲南風情的過橋米線店,逐漸變成了「四不像」的小吃快餐店。

2022年5月發布的過橋米線餐飲加工衛生規範。(圖/百科)

究其根本,只因過橋米線的定位尷尬。

如果定位為平民快餐,動輒三四十元一份的價格太貴,而且分量太少,不扛餓,難以成為快餐的首選;

定位為中高端餐飲,過橋米線的分餐制、較短的用餐時間,又並不適合宴請、聚餐。

在個性和商業化的拉扯中,過橋米線原本鮮明的特質逐漸變得模糊,顯得「水土不服」。

過橋米線,一個人太貴,一群人太「小」。(圖/視覺中國)

正宗的過橋米線,走不出雲南?

目前,米線品牌主要分為三大陣營:紮根雲南的本土米線品牌,分店遍布全國的連鎖米線品牌,以雲南菜為主、米線為輔的雲南菜餐廳。

前者像建新園、橋香園等植根雲南市場的品牌,主打正宗地道的雲南米線,在雲南本土擁有較高知名度。

1988年在雲南成立的橋香園,是最早的米線品牌,曾在全國開了100多家門店,後因家族內鬥,退守雲南市場。(圖/小紅書@cmizru醬)

而知名度更高的連鎖米線品牌,發源地大多不是雲南。

蒙自源的創始人雖然來自雲南,但公司的創立地卻是廣東東莞;阿香米線創立於山東淄博,最早叫「阿香拉麵」,為了實現去廚師化、標準化的規模化發展,從賣拉麵改賣米線。

這些連鎖米線品牌主打的並不是傳統的過橋米線,方便快捷、便宜大碗、口味多樣的小鍋米線、快捷米線等才是銷量更高的主營產品。

分店越開越多,「雲南味」越來越淡。(圖/紅餐品牌研究院)

不難發現,正宗的過橋米線叫好不叫座。

在餐飲行業,想要實現規模化、持續性的發展,離不開去廚師化、標準化。而過橋米線的「基因」,顯然與此相悖。

正宗的過橋米線,從湯底、米線、配菜、吃法都有講究,而且與雲南本土工藝難以分離。其中,「如何正確地吃一碗過橋米線」,是可以出一本書的程度。

「玉帶過橋式」吃法。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圖/@今日蒙自)

湯底是過橋米線的靈魂,講究一個高湯現熬,多用老母雞、大骨、老鴨、老鵝、雲南宣威火腿等經長時間熬煮而成。

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雞湯,湯麵必須覆蓋著厚厚的一層雞油,看似毫無熱氣,而湯溫在100℃以上。

汪曾祺在《人間至味》中寫到,從前過橋米線用的雞不是一般的雞,是「武定壯雞」——把母雞騸了,這樣母雞就能使勁長肉變「壯」。(圖/圖蟲創意)

判斷一份過橋米線是否正宗,米線也是關鍵。

雲南米線分為兩大「門派」:酸漿米線和干漿米線。

正宗過橋米線用的是酸漿米線,是雲南特有的一種米線,先用大米進行發酵,再經磨製、澄濾、蒸粉、擠壓製作而成。

酸漿米線。

酸漿米線不方便保存,做好後基本放一天就幹了。再者,傳統的酸漿米線製作法在工業化的衝擊下,正慢慢被更便宜、方便的機制干漿米線和方便即食米線取代。

因此,有人說:「出了雲南,米線都不是米線。」外地人想要吃到正宗的新鮮的米線,基本不可能。

雲南米線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精髓:米線和蘭州拉麵一樣,也可以分為一細、二細、韭葉等粗細,還有卷粉、紅米線等不同品種,這都離不開雲南本土的工藝。

正宗的過橋米線,其實是道「功夫菜」。

生雞肉片、生豬肉片、豬腰片、烏魚片、火腿片等食材,都必須切得「薄幾如紙」,而又完整無缺,才能使食材在推入高湯的瞬間熟透,不生不老,恰到好處。

知名美食家@沈濤 在微博上發了一段視頻,在某雲南菜餐廳,他點了一份過橋米線,服務員居然當著他的面,將凍成團的肉片艱難地扒開,試圖放入高湯中燙熟。(圖/@沈濤)

即便是到了「吃」這最後一步,過橋米線也很有講究。

作為極具雲南特色的美食,傳統過橋米線有隆重的儀式感,一頓正宗的過橋米線吃完至少需要半小時。

過橋米線講求對烹飪溫度的巧妙利用,需按食物從生到熟的難易程度和高湯溫度的變化,有順序地放不同的葷素配菜。

美食家汪曾祺曾說:「未到昆明之前,我沒有吃過米線,(來了以後)每星期都要吃兩三回……離開昆明之後,也幾乎沒有再吃過米線。」

凡是親自到雲南吃過當地米線的人,似乎都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離開了雲南的水土,米線似乎也失去了「那種味道」。

過橋米線的吃法,大有講究。

過橋米線,過時了?

與過橋米線坎坷的「出雲南記」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一路高歌猛進的。

僅短短兩三年間,螺螄粉的市場規模就躍升至數百億元。螺螄粉的成功,可謂是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

憑藉鮮、香、辣的強烈風味,再加上「臭中帶香」的獨特酸筍調料,螺螄粉搭上了流量時代的快車,依靠「一傳十,十傳百」的帶貨效應,迅速火爆全國。再加上背後有柳州強大的工業能力支撐,螺螄粉的出圈之路走得格外順暢。

雲南米線的代表是過橋米線,廣西米粉的佼佼者則非螺螄粉莫屬。

與特色鮮明的螺螄粉相比,過橋米線則多少顯得有點不溫不火,甚至有些「過時」。

過橋米線強調鮮味,對食材要求較高,口味偏清淡,顯然與這個「食辣」時代格格不入。

更適宜堂食的過橋米線,也註定難以成為年輕人點外賣的首選。你甚至不知道送達的會是「過橋麻辣燙」還是渾水摸魚的「過橋米粉」。

不同於媲美線下門店的袋裝速食螺螄粉,儘管袋裝的速食過橋米線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產品,但始終難以還原正宗過橋米線的質感,讓人感覺還不如吃一包方便麵來得便捷、美味。

速食過橋米線,始終差點意思。(圖/小紅書@Pluto)

難以走出雲南的過橋米線,在當地的角色也越發尷尬。對雲南當地人而言,過橋米線逐漸變成了一種非必要的「儀式」的存在。

昆明雲線樓的過橋米線,一份盛惠68元,在滾燙的高湯碗之外,「鑲嵌」了一個可旋轉的圓環形桌板,上面放了滿滿一圈的配菜。但這顯然不是雲南當地人會用來填飽肚子的選項,街邊小店10元、20元一碗的小鍋米線、豆花米線,才是他們更日常的選擇。

雲線樓,一家能聽戲、喝茶、吃米線的茶樓。(圖/小紅書@尹老師愛吃肉)

但是,對於每一個到雲南的遊客而言,去打卡一頓儀式感滿滿的過橋米線,卻是必不可少的行程。

陳曉卿在《至味在人間》中寫道:「當地特色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判斷,它更多是作為一種概念存在。吃特色菜,也就相當於在艾菲爾鐵塔下拍了張照片,意味著去過巴黎了。」

不過,對於食客而言,其實過橋米線能否走出雲南似乎與他們關係不大,沒了過橋米線,他們還有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長沙米粉、重慶小面……

畢竟,競爭激烈、九死一生的餐飲市場,從來不缺一碗過橋米線。

校對:賴曉妮

運營:嘻嘻

排版:韓博菲

[1]中國米線第一大省!你給認得在雲南甩米線究竟有多少種花樣?丨極物

[2]過橋米線——一味傳承百年的佳肴丨雲熵位置智能

[3] 《飲食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嵌入式」 傳承與精品化發展——以雲南過橋米線為例》,程小敏,於干千,《思想戰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