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丨文物主題游徑如何「叫好又叫座」

央廣網 發佈 2023-05-31T23:53:31.152668+00:00

央廣網北京5月3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國家文物局、文旅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明確「十四五」時期將試點建設3條至5條中國文物主題游徑。

央廣網北京5月30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國家文物局、文旅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明確「十四五」時期將試點建設3條至5條中國文物主題游徑。

注重體驗感,避免趨同化

文物主題游徑是以不可移動文物為主幹,以特定主題為主線,有機關聯、串珠成鏈,集中展示專題歷史文化的文化遺產旅遊線路。這種文物「珠鏈」,「串起來」的難點在哪裡?

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吳麗雲認為有三個難點:

第一,廣地域下的游徑實現問題。第二,同主題不同區域的游徑內容同質化問題。第三,縱深度和關聯度權衡問題。

吳麗雲表示,前期就需要把遊客的需求考慮進來,可以用不同的呈現方式、不同的業態來呈現相同的主題。這樣,遊客的主題參與深度就會大大提升。說到底,還是要強化遊客縱深的體驗感、沉浸式的感受。

保護在首位,利用要適度

文博學者李雪認為,如果想通過文物主題游徑形成有特色的文化遺產旅遊線路,首先不能忽視的就是保護問題。「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保護的問題要放在第一位,必須注重文物的承載力;再者就是保護與利用相結合,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文物傳承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要避免只打「文旅牌」,而忽略了「文保牌」,否則會對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如何避免出現「為了開發而破壞文物」,甚至「打著保護之名行破壞之實」的情況發生?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建議:「保護肯定是第一位的,圍繞著保護再進一步的開發利用;從源頭,從開發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保護問題;另外,使用過程中,相關單位要真的能起到監管和保護的作用;再有,對我們普通消費者、遊客來講,也應當去加強文保方面的主動學習,形成一個完整的『保』的鏈條。」

案例:大連有軌電車不該被「功能性廢棄」

近日,遼寧大連把一輛能夠安全運營的有八十多年歷史的老電車「偷偷」挪到大連北站當靜態展示品,實際上是人為的功能性廢棄。美其名曰「讓來到大連的人們,一下高鐵就能看到老電車」。

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吳麗雲表示,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因為能夠安全運營的老電車只有跑起來才能發揮「流動博物館」的價值,靜態展示只會喪失老電車的功能肌理,久而久之,好車也放壞了。

吳麗雲介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就非常強調真實性和完整性,人為破壞文物的存在環境和功能是不正確的。文物的旅遊開發一定要遵循文物保護該有的規律,要考慮附著在文物上的功能和價值,有一些文物,和周邊的環境有著天然關聯。」吳麗雲說:「為了靜態展示,人為的抹殺文物老電車本身的功能性,這是不可取的。」

紮實調查研究,遵循文保規律

要做好頂層規劃和設計,不能一廂情願地認為遊客需要什麼,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腳踏實地、扎紮實實地做調研。

文博學者李雪強調:「這是意識問題。有的歷史街區,在建設的時候就完全背離了保護的初衷,將舊建築完全拆掉,按新的設計建設,失去了街區的歷史要素,遊客不會對這樣嶄新的街區產生太大興趣。比如大連老電車,它行進在馬路上,是城市的一部分,比停在那裡效果要好很多。」

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院長助理吳麗雲給出四點建議:第一,要深入調研,了解遊客真正的需求,做出科學規劃,遵循文物保護和利用的科學規律;第二,要發揮聯動效應,推動工作有序進行;第三,關注共性,凸顯個性;第四,要善用科技手段和創意思維。只有這樣,「文物主題游徑」建設才會走得更遠,才會「叫好又叫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