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組徐州漢代玉器將赴匈牙利展出

徐州發佈 發佈 2023-06-01T04:51:29.869625+00:00

「非常高興,匈牙利的公眾很快就有機會近距離感受中國的漢代藝術和厚重歷史了。」5月30日,在徐州博物館完成18組(件)玉器文物的點交後,匈牙利代表貝思文博士滿懷期待地說。

「非常高興,匈牙利的公眾很快就有機會近距離感受中國的漢代藝術和厚重歷史了。」5月30日,在徐州博物館完成18組(件)玉器文物的點交後,匈牙利代表貝思文博士滿懷期待地說。

6月24日至12月31日,由上海博物館、徐州博物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的「不朽的玉甲——漢代文物精品展」,將在匈牙利塞格德莫拉·弗朗茨博物館舉行。


徐州漢代玉器,外展中的亮點之一

「匈牙利是第一個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歐洲國家,而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主持此次文物「出訪」工作的徐州博物館副館長宗時珍告訴記者,「在這樣一個節點舉辦漢代文物精品展,對促進中匈兩國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博物館文化交流辦公室主任徐立藝經常與徐州博物館有業務往來,她對2018年兩館聯合參與的展覽中,徐州博物館的銀縷玉衣與古埃及的木乃伊在德國同館展出的盛況至今難忘。

對於此次匈牙利外展,徐立藝說:「『不朽的玉甲——漢代文物精品展』的主旨,是通過漢代精品文物,反映漢代人的政治、生活,漢代人事死如生的生死觀,中國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文物上的漢字演變等,彰顯中華文明璀璨多姿的風采和強大的生命力。」

「整個展覽由3家文博機構合作,共展出100多組(件)文物,徐州博物館提供的18組(件)玉器精品文物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徐立藝感慨道,「徐州的漢代玉器材質好、工藝精美,在全世界都非常突出。感謝徐州文博的大力支持。」

文物出庫點交,環環都要簽字確認

5月30日,在徐州博物館陳列樓的接待室,偌大的桌案上鋪著柔軟的氈布,點交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按照事先列好的文物清單編號,工作人員從庫房裡將裝文物的囊匣一個個取出來。交接雙方對文物的名稱、編號、質地、保存狀況等信息一一進行檢查、確認,並逐項簽字。

「斷粘修復完整」「有沁斑」「台座有磕缺,邊緣三處有舊劃痕、污漬」「部分有綹裂」……點交過程中,工作人員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處,將文物現狀事無巨細地寫在登記表中。

其間,雖然有專業的攝影師拍攝記錄在案,貝思文還是不時拿出手機,拍下精美的漢代玉器文物,流露出欣賞的神情。

經過一天的文物點交,徐州博物館館藏的金縷玉衣,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虎頭玉枕飾、雙聯玉管、玉豹等18組(件)漢代玉器文物被一一封閉打包。它們將由專業的文物運輸公司送達匈牙利的展出場館。

18組(件)寶貝,多為楚王貼身物

徐州漢代玉器精美珍貴,被學者稱為徐州「漢代三絕」——漢墓、漢俑、漢畫像石之外的「第四絕」。此次出展的玉器文物多為徐州市民熟知,且材質好、雕工佳、玉主人級別高。

例如在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雙聯玉管,曾到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過,被多部學術圖錄和專著收入。雙聯玉管一端開通,一端封死,有人認為它可能是筷子籠或樂器管,也有人認為是勺子柄或玉容器,所以在介紹其功能用途時,多以「用途不明」一筆帶過。徐州博物館副館長劉照建分析,雙聯玉管的特徵與多地發現的漢代筆套相同處頗多,由此分析這件玉管可能是用來裝毛筆的筆套。

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文物看,玉器已滲透到楚王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次外展的玉器文物中有7件出土於獅子山楚王墓,其中的虎頭玉枕飾為楚王玉枕上的附件,用新疆精雕而成,晶瑩剔透、虎虎生威。

S形龍玉佩在獅子山楚王墓共出土了5件。這5件雖造型相似,但龍尾部的捲曲程度不一。其中的兩件作為徐州漢文化文創設計元素,被廣泛應用。據徐博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外展的這件S形龍玉佩,為首次出庫展出。

增進文化交流,把徐州講給世界聽

被工作人員親切地稱為「老貝」的貝思文,從事匈牙利與中國之間的博物館交流和文物數位化工作已有15年。操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他說,自己也記不清來過徐州多少次了,每一次都有新的收穫。

「這一次來徐州博物館點交文物,宗副館長給我們做講解,參觀了展陳提升後的各大展廳,感到很榮幸。」貝思文說,「在匈牙利舉辦這麼專業的漢代文物精品展,尤其是有多家中國知名博物館和考古機構參與,對我們來說也是首次。非常遺憾不能帶更多的文物去匈牙利展出,真想再打包幾個展櫃。」

在「天工漢玉」展廳,貝思文對提升後的展陳形式表示讚賞:「這裡的氛圍營造、燈光都非常專業,為觀眾製造了很奧妙的觀展環境。被放大的玉器文物3D模型,可以讓觀眾清晰地欣賞到玉器上的細小花紋。」

「從博物館出來,再到遺址或是考古工地看,直接跟歷史接觸,又是另外一種感覺。」此前參觀過獅子山楚王墓、土山漢墓的貝思文對徐州頗有好感,「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漢代遺址和文物都很棒。以文物為媒,徐州的漢文化正在走向世界更多舞台。」

記者 張瑾 文/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