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調研一家集團工廠,上了國外著名的ERP。對方的反饋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花了上百萬的ERP幾乎成為「進銷存」系統。連最基本的MRP物料需求運算都跑不起來。問古老師有沒有詳細的解決方案。因為時間有限,調研沒有進行關鍵用戶(生產計劃、研發、技術)的面對面全面訪談。只是訪談了部分用戶並借用了公司IT部門的相關權限進入系統,去系統進行數據查詢與導出分析。解決方案暫時沒有出來,但是發現了系統中的一堆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就是造成MRP跑不準的原因。
可能很多人會說,跑不準的原因只有一個核心原因,就是庫存不准,或者是說BOM物料清單不準的原因。反正說來都是原因。只需要解決了這些原因MRP絕對跑得出來。這樣的解決方案,也沒毛病,就好比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一定能夠考上好的大學。這樣的話,在有些工廠都成為「口頭禪」了,各部門都相互說出:「只要……,就……」這樣的話。
舉例說明:
計劃說研發:只要BOM物料單對,就可以跑MRP。
計劃說倉庫:只要庫存物料準確、及時就可以跑MRP
計劃說財務:只要做帳及時準確,就可以跑MRP
計劃說銷售:只要資料提供準確及時,就可以做准BOM;
……
這樣多的原因,真實具體的真因,古老師一下子也說不出來,從進行系統後台調取的數據中分析,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
對系統功能不了解
整個集團的系統非常多,有新銷售系統、SCM系統、OA系統、數據決策系統、WMS系統、多種小程序二開系統等。但是核心的ERP系統中的功能,WIP創建關鍵用戶,對於系統的認知都一知半解。
對跑離散任務的過程,都是口口相傳,第一批核心的用戶大多已經離職,平台操作文檔沒有歸檔,連ERP的操作手冊都沒有用心看完。所以很多系統有的功能IT部門也不知道各個工廠的需求,也沒有進行針對性培訓。IT對產品對工藝了解不佳,對系統功能與產品的連接缺少串聯。
用系統的時間太少
調出後台各部門的關鍵帳號權限,發現各部門基本上都沒有用ERP,一些用戶甚至幾十天都不見上線。除了必須要用ERP操作的用戶(倉庫出入帳,計劃跑LRP),其他帳號都處於「半殭屍」狀態。
製造部門、技術部門對ERP的使用太少,基本盤的ERP都沒有用心的了解其功能,反而抱怨IT部門說ERP各種問題,要求二開,IT部門對業務不熟悉的情況,被工廠帶節奏,開發出多個配套「系統」來輔助ERP,甚至變相犧牲標準的ERP的邏輯。
結果就是系統越開越多,查個資料需要打開多個系統,又不能有效串聯。使得用系統的門檻越來越高。整個集團能夠把全部系統都全部操作熟悉的,並能說得清楚的關鍵用戶沒有幾個。整個工廠製造,基本只管實物製造,系統的帳平衡都不關注了。所以也就不上系統查看了。
未完待續……
我是古哥:
從事製造行業18年,在企業運營、供應鏈管理、智能製造系統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企業智能化,柔性化計劃運營管理專家,擅長通過企業流程優化規範,企業管理、導入計劃運營提升企業效率;對提高企業準時交貨率,降低企業庫存,輸出智能製造人才有豐富的經驗。學習PMC生產計劃,關注古哥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