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六一」,再聽《少年中國說》

輕風清揚915 發佈 2023-06-01T08:22:22.369963+00:00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早已背得爛熟的《少年中國說》,在小學生嘴裡又一遍一遍響起。

五月的天,驕陽似火。下午五點的街道,依舊炙熱難耐。一陣悅耳的童聲吸引了我,駐足在小學校園的圍牆邊,饒有興趣的看著那一群茁壯的花朵。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朗頌聲漫過校園,飄散至街道、小巷、進而千家萬戶。

四五個方陣,整齊劃一的小學生,圍著鮮艷的紅領巾,在烈日驕陽下,汗水早已濕透衣背。

早已背得爛熟的《少年中國說》,在小學生嘴裡又一遍一遍響起。聲音不夠洪亮,重來,節奏不一致,再來,這次還不錯,穩住,繼續。

除了朗誦方陣,旁邊還有幾個舞蹈方陣,統一的制服,統一的動作,烈日下顯得英姿颯爽。

圍牆內一道醒目的橫幅,迎六一**區文藝匯演。全區的活動,相信各中小學都是積極響應,熱情高漲。

莊重、嚴肅、刻苦、有序,堅定不移、訓練有素,展現了全區中小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蓬勃的愛國熱情。

01丨少一點壓力、多一些快樂

想起遙遠的那時候,六一的快樂簡單而自然。沒有華麗的演出服、沒有莊嚴的大禮堂,也沒有必勝客、肯德基。整整一天的放鬆,自由自在。

那時候的小學還是五年制,應試考上大學的還是鳳毛麟角,既然大多數終歸是考不上的,所以也無所謂競爭激烈。

然今時今日,每年考上的達千萬之多,如果再有考不上的,那也算是鳳毛麟角。競爭可謂白熱化,愈演愈烈。

網上聽到一個聲音,建議將小學、初中、高中都納入義務教育,改為九年,小學五年、初中、高中各兩年。其實小學五年時間足夠,畢竟1986年以前,一直如此。初三和高三這兩年基本上都是在複習備考,也無太大必要。統一在高中結束再實施分流。既節約時間還提高了整體教育程度,全民一舉突破至高中文化水平及以上。

其實這種觀點也不無道理,基礎的學科教育,從6歲到18歲,整整12年。最好的年齡,都在學著一些未來大都無用的所謂知識。比如英語,一門語言類學科,大可不必單獨作為一門學科,90%的學生未來用不到,等需要用的時候再學,完全來得及,論重要性還不如體育。

兩次分流、兩年的應試複習,整個期間緊張感拉滿。既要應試又要減負,既要學科成績突出重圍又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既要承受高壓又要享受到快樂教育,不得不說,能出來的不光是人才,還是奇才。

02丨要改變,就不能治標不治本

日新月異可以用來形容新中國近三十年的巨大變化,但教育除外。幾十年如一日的固定套路,畢竟百年才能樹人。距離上一次的新文化運動,已過去108年,我們需要新時代的新青年,目前的教育機制,顯然拖了後腿。

取消學區、取締課外培訓、初中強制分流、完善職業教育,一系列措施層出不求,但效果甚微。片區教育水平嚴重不平衡,課外培訓也轉入地下,分流起不到作用,因為職業技術不受重視。一方面急需大國工匠,另一方面藍領總是低人一等。

靠政策封堵不是辦法,引導疏通才是上策。百年來的固化觀念不容易被洗滌,實實在在的措施引導才能深入人心。

沒有職業的貴賤,沒有學歷的歧視,才會降低應試的桎梏。有公務員這一中國特色的特殊群體存在,有金領、白領、藍領的人為區分,讀書考試、跨越階層的衝動就會一直存續。

為什麼每年越來越多的人擠公務員的獨木橋?這也是中國特色的一大奇葩現象。因為這個職業太穩定,而且能獲取優越感、安全感。

一個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一個靠勞動人民稅收來養活的群體,為什麼會有優越感?

一個上班就喝茶看報紙的人,一個務必要為衣食父母做好全方位服務的人,誰給你的安全感?

這個隊伍很有特色、也很有特點。所有的大老虎、小老虎無一例外都出自於這個隊伍,但還是有無數人前赴後繼。不光要打大大小小的老虎,老鼠、蒼蠅也要一起打,都能吃人,還吸血。

每年百里挑一的錄取比例,你說都是為了進去搞服務的,不太令人信服。如果招不到人,沒人願意去的情況下,還能迎難而上,那應該壞不到哪裡去。

不幹事的公務員和干實事的藍領,有著天壤之別。我們一路高呼急需大國工匠,一方面沒人願意去學職業技術。強制的分流顯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03丨該重視的階段,卻放鬆了

初中分流,目的是加強職業技術教育,解決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但是光喊口號沒有用,吸引力在哪裡?暫不說現在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就連就業、工作環境、福利待遇都成問題,如何能引流?連餅都不畫一個,是不是過於敷衍了?

既然沒有付出引流成本,那效果也定是大打折扣。剩餘一半的人會選擇私立高中、職業高中,繼續去高校就讀,哪怕是民辦高校。一部分會直接選擇混跡社會,真正去技術學校的少之又少,去的這部分也是迫不得已,真正想學技術的微乎其微。

某大學老師談起自己這些年的感受,越來越多的大學新生,越來越眼光迷離,目光呆滯。沒有表情,沒有活力,動手能力降低,自理能力減弱。除了低頭玩手機時的傾情投入,眼冒綠光,其他一切,漠然置之。

不清楚這些經過長期應試教育束縛,啃了12年書本的大學生,能在大學裡如何蛻變,做好遭遇社會無情鞭打和錘鍊的準備,知識儲備是否豐富,內心是否足夠強大。

西交大王樹國校長對於大學階段的學習有一個指引,概括為十六個字,主動學習,持之以恆,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很多學生經過初高中六年苦讀,終於熬上岸,容易放鬆,甚至放飛。然而最關鍵的就是大一,是最苦最累的基礎階段,只有打好基礎,養成習慣,才能順利、合格的完成大學的學業任務。

大學是通往社會的橋樑,學以致用最為關鍵。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需要什麼樣的知識儲備,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才能真正將知識內化為能力,而不僅僅是為了應試。

國內的教育具備濃厚的中國特色,因為學生基數太大,不得不層層選拔,嚴進寬出。獨木橋先得擠上去才能放鬆,刻苦、努力就成了初高中階段的主旋律,而大學放飛則成了常態。

相反,國外則是寬進嚴出,初高中更多的是培養興趣、愛好、創意,盡情釋放而不是壓抑克制。等到了大學,知道自己的方向,該學什麼?怎麼學?結合興趣學好專業,會更好的融入社會。

真正要改變初高中的應試狀態,不是靠政策調控,而是路徑疏導。只有當你的選擇不止大學一條路,而是從眾多權重平均的途徑中可以選擇一條自己最喜歡的,最合適的道路,我想初高中的壓力自然能得以緩解。

而現在,我們是華山一條路,別無選擇。雖然貌似給予了選擇,但那都是下策。

04丨少年強則國強,123年了

失去了兒童的純真,壓抑著少年的無畏,造就出青年的混沌,剩下的是無盡的迷茫。

新時代的少年,一路低吟著1900年梁啓超先生振聾發聵的期許,少年強則國強……,123年了!

為節日裡,烈日下,少年們不得已的堅持與執著嘆謂。他們是未來的花朵,祖國的希望,他們的節日本該由自己做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哪怕學習累了,休息一天,喜歡就好、開心就行。

上海一位985博士博主有段視頻,看後發人深省。他小時候因家庭條件不好,沒辦法只能選擇自己奮鬥。現在給孩子創造了足夠的條件,就是希望他以後不要受那個苦,不用參與內卷,平淡快樂的過日子就足夠。

類似的人其實不在少數,曾經受過苦,也努力拼搏過,積累了一點財富。不想讓兒女過得太累,不用為生計而努力,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快樂最重要。無可厚非的想法!

但往往別人給的東西都太容易揮霍,只有通過自身汗水換來的成果才是自己真正擁有的,也才會更加可口,倍加珍惜。而恰恰就是獲取過程中的艱辛,磨礪,才是影響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每一代年輕人都會承載著不同的責任和使命,沒有責任的人生是漂浮的,沒有使命的人生是空虛的。自身的歷練才會讓生命更加厚實,人生更加精彩。

少年強則國強,強是一個綜合性的形容詞,理應包羅萬象,而遠非學習應試如此單調。他們需要獨立、需要自由,需要進步,他們要強於歐洲、雄於地球。方可謂之,強!


——END——

喜歡請關注,也歡迎大家轉發;別忘了點擊【贊+在看】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