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絕出席印度G20旅遊峰會,並給出理由,除非更改主辦地點

議史紀 發佈 2023-06-01T08:25:40.203914+00:00

如果印度不更改舉辦地點,中方不會參加,在例行記者會上我國對G20峰會的舉辦地點一事,做出了明確的回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如果印度不更改舉辦地點,中方不會參加,在例行記者會上我國對G20峰會的舉辦地點一事,做出了明確的回應。

此話一出瞬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一時之間關於中國的態度,外界也是眾說紛紜。

而我國之所以會如此回應,是因為擔任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印度,將旅遊峰會的地點設在了克什米爾地區,此地偏偏爭議極大,此番行為完全是印度在耍著「小聰明。」

那麼在印度選擇旅遊峰會舉辦地點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心機?中方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而義正言辭的拒絕參加旅遊峰會呢?

印度包藏私心,中方率先不答應

印度在極度的盼望之下,終於擔任了G20輪值主席國,對於他們的國家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提高自己國際形象和影響力的重要的機會。

從今年年初開始,印度媒體就不止一次的向外界披露,未來除了在首都新德里舉辦G20峰會以外,也將會在全國55個地點舉辦200多場不同級別的會議。

其中就包括氣候行動、能源安全以及公共衛生等各個領域,要重點推動各大領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印度懷揣著「大國夢」是世界皆知的,甚至在此之前美國總統還稱讚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顯然他們多年來也在朝著這個目標不斷邁進。

因此在如今的大環境之下,印度能夠抓住輪值主席國這一契機,也著實是極有利的。他們在之前的報導中,想要大張闊斧舉辦盛大會議以顯示自身實力的行為,也就無可厚非了。

作為印度前副國家安全顧問的潘卡吉•薩蘭也公然宣稱,在印度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期間,勢必要和中國打交道,因為我國和他們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兩大經濟體。

尤其是兩國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且不論人口問題,單就氣候變化以及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種種挑戰,也算是頗具共同點。

因此無論是加強經濟協調,還是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方面,兩國都應該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彼此包容著走向更為穩定且繁榮的局面,可根據在G20峰會事件的表現上看,印度顯然不想如此。

作為G20成員國的我方,綜合實力也在不斷增強,在整個國際體系中也榮獲了極大的話語權。所以多年來我國對於某些事件的舉動和態度,也一直是印度密切關注的對象。

因此印度在發布峰會舉辦地點後,就有意無意的試探中國對於此件事情的態度,甚至後來在記者會上還進行了公然提問。

我方的態度一時之間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被世界各國廣泛熱議,甚至也出現了很多批判的聲音。可中方任何一個決定都不是憑空而來的,我國自是有著自己的打算和認知。

而要說到我國為什麼會有如此堅決的態度,最主要的根本點還得著眼於克什米爾地區,這個頗具爭議的地方。

印巴爭奪領土,多年來戰火不斷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的西北部,西面緊挨著巴基斯坦,南面則緊緊和印度毗鄰。也正是由於它和兩國接壤,反而讓其多年都未停止過被爭奪的命運。

其實克什米爾地區如果追溯到以前,和我國也是頗有淵源,因為早在13世紀之前,他們的文化就主要受中國西藏的影響,之後更是被中國的西藏政權控制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歷史上克什米爾地區也被中國控制過,但是如今我國從來不參與,關於克什米爾爭議的任何談判問題,反而印巴兩國對於此地的爭奪之舉,從未停歇過。

1947年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將印度教徒居多的地區劃歸到了印度大本營里,而將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劃歸到了巴基斯坦。可是當時對於克什米爾到底該歸誰管,一直懸著未定。

當時所規定的便是,克什米爾群眾有自己的選擇權,當時有著77%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都比較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偏偏克什米爾土邦內也有很多印度教徒,想要走進印度的大門,所以在兩極分化之下,克什米爾具體歸屬權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一個妥善的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就產生過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至此以後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一事,更是屢次出現炮火相交的局面。

多年來雙方屢次交火,屢次造成人員傷亡,哪怕竭盡全力的爭奪也始終沒能有個滿意的結局。期間聯合國也曾進行協調,有意讓兩國公民投票表決歸屬地的問題。

可偏偏這種辦法也行不通,因為雙方就是否舉行或如何舉行公民投票問題上,自始至終都無法取得統一的意見。

因此在1972年時,雙方就衝突問題簽署了《西姆拉協議》,協議簽署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雙方能夠秉持和平的原則,進行會晤協商。

可即便如此,印巴也是只迎來了短暫的歇火時間,期間印巴兩國的領導人也多次舉行過會談,可雙方一直你推我搡,未能達成一個十分明確的協議。

所以印巴的關係因為克什米爾地區,一直都處於緊張的局面,多年期間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衝突,也是沒有中斷過。

包括在2020年11月13日時,印巴再度爆發了衝突,在兩方相互炮擊的局面中,造成了包括印方軍隊士兵在內的,近10人的傷亡。

巴基斯坦方面也稱在此次交火當中,也有四名平民和一名士兵喪生,除此以外另有20餘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因此著眼於克什米爾地區的過往我們可以發現,此地的爭端以及戰火一直未曾停歇過。

可是印度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時,卻要將G20旅遊峰會的舉辦地點定在此處,先不論巴基斯坦方面答不答應,他們勃勃的野心,更是讓世界各國都看在了眼裡。

如此一個有爭議的地點,又豈能作為G20峰會的舉辦地呢?中方之所以會認為極為不妥,也是料想到了如果峰會在此地舉辦,而後或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印度濫用權利,多國反對印方決定

如果要說到整個G20旅遊峰會事件的發酵起點,其實還得歸結於印度總理莫迪。因為在籌辦整個峰會期間,他也是有著自己的小心思存在的。

其實莫迪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人,在他的種種過往當中,就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他本人其實十分欣賞普京,並且和俄羅斯也有意交好,包括俄羅斯和印度的關係也是十分特殊的存在。

所以想要成為普京那樣的人物,也必須有足夠強大的野心才行,因此莫迪便緊緊抓住了,印度擔任20國集團的輪流主席國這一事件,想要以此作為自己下一步任期的跳板。

其實他的這種野心也早就顯現了出來,這點在外交政策上就能被人明顯看出。印度這麼多年以來,外交政策發生過不斷的調整,也算是開啟了印度外交的新時代。

在莫迪之前,印度的外交都是謹小慎微,基本上都在避免觸碰到大國的利益,這倒頗有一些在夾縫中尋生存,要保持平衡狀態的現象。

可是在莫迪當選之後,整個印度的外交政策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試圖重新塑造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試圖要印度扮演「南亞話事人」的角色。

可同時他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想要推動自己國家發展的同時,也難免會遇到包括政治在內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與大國外交交往的時刻,他的所有外交政策都顯得有些飄飄然。

因此從本質上而言,莫迪是一個具有極大的政治野心,且想要繼續向上攀爬的人。所以自從當選之後,他便有意扮演左右逢源的政治人物的角色,希望博取國內民眾及國際的好感。

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何在G20峰會如火如荼籌辦時,他依然不辭辛勞的與普京保持不錯的關係,同時又常常把自己的身影,暴露在歐美的關係圈中了。

其實印度總理理論上是沒有任期限制的,這也就意味著可以連選連任。在印度總理的過往史上也確實有這種先例,比如尼赫魯和英迪拉•甘地等。

因此莫迪從2014年擔任印度總理以後,也一直考慮著是否能夠連選連任的問題。所以他只要能夠將G20峰會圓滿且高調的舉辦完成,那麼很有可能在下一屆的選舉中大獲全勝。

其實說白了還是為了滿足野心,當然這種政治野心不光光體現在他自己的身上。光從印度將G20旅遊峰會定在克什米爾地區這一事件上,就可窺見其想要更大的擴張行為。

根據上述已經知道,印度想要在克什米爾地區舉行G20旅遊峰會確實沒安好心,當然他們這種行為也確實引起了巴基斯坦的強烈反對。

巴基斯坦方在得知以後第一時間表示了強烈反對的態度,甚至還給印度戴上了一個「濫用權力」的帽子,這種說法無疑是十分貼切且準確的。

要知道如今的克什米爾地區,依然是最具有危險爭議性的領地之一,印度的此番做法,無疑是在極大程度上的挑起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

但他們的野心也是昭然若揭,無非就是想藉助G20峰會的平台來展示自己國家對於克什米爾擁有「主權。」當然此種主權並不是巴基斯坦,更不是世界所公認的,只是他們自認的而已。

如此行徑,就好像印度不僅可以在國際上刷一波存在感,更想著在無形中狠狠的壓巴基斯坦一頭。

可是如果印度真的開了這個頭的話,嘗到甜頭的他們之後更會在有爭議的領土問題之上,更加肆無忌憚的我行我素。顯然如今的摩擦挑釁問題已經不足以讓其放在心上,他們想著重拳出擊。

從這些方面而言,無論是莫迪總理自身的野心,還是整個印度想要在無形中爭奪具有爭議領土的政治策略,都可以窺見其野心勃勃的行為和濫用權利的動作。

著眼於中國的堅定態度,不僅僅是因為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一直是處於友好的交往狀態,更多的則是著眼於整個國際社會的公平公正來做出的決定。

我國當然不反對其他國家,在國際上提高自己綜合形象的行為,但也絕對不會容忍任何一個國家,將本國的利益凌駕於國際的公正之上。

在外交記者會上公然作出此番回應,我國也是絲毫沒有給印度留面子。畢竟莫迪的小心思已經被我們看透,又豈能容許他再假意試探我方的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僅是中巴兩國反對印度的此番行為,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也都明白了印度的野心行徑。其中就包括土耳其、尼泊爾和斯里蘭卡等國,也相繼表示不會參加印度舉辦的峰會。

畢竟如果對印度進行妥協的話,那麼也會助長某些國家所秉承著的不正之風。好在明白大道理的國家還是居多的,所以為了國際的公平公正,是絕對不會讓此種風氣蔓延的。

最讓人感到可笑的是,當印度的野心被拿到明面上以後,總理莫迪甚至還在公共場合,公然談起中印兩國的邊境問題,話里話外都具有挑釁和暗含威脅的意味。

試想中國只是對於峰會事件做出了回應,印度方面沒有得到滿意的回答,就在背後扮演了「長舌婦」的角色,他們的胸懷和格局,也著實是讓人堪憂。

如果根據整件事情來看,印度一直想要提高國際影響力的行為,反而因為他們自己的所作所為起了反作用,不但沒能宣誓自己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甚至還落得個濫用權利的名聲。

由此可見,國際影響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提升的,腳踏實地的去發展本國的經濟和國內製度才是根本。想著投機取巧的去做「大國夢」,最後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