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光之後,又一美企巨頭在中國遭遇滑鐵盧,華為接盤強勢崛起

魚丸談談談 發佈 2023-06-01T09:02:38.263863+00:00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華為在國內PC市場上占據了10.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僅次於聯想,不僅如此華為的出貨量還同比增長了34.1%,在諸多廠商出貨量暴跌的情況之下逆流而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不斷發展,很多原來在電腦上才能實現的功能,如今在手機上就可以實現了,可以說智慧型手機已經在很多領域將電腦替代掉了。隨著信息用戶的數量增加,手機與電腦的市場地位正在悄然反轉。

從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pc市場都正在面臨著逐漸萎縮的慘澹前景,許多pc產品巨頭目前的日子可以說是都不好過。只不過在pc市場普遍被不看好的時候,卻有一家中國企業在逆勢而上。

根據最新的數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華為在國內PC市場上占據了10.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僅次於聯想,不僅如此華為的出貨量還同比增長了34.1%,在諸多廠商出貨量暴跌的情況之下逆流而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績。

除了華為和聯想之外,國內還有不少家喻戶曉的pc廠商,例如美國品牌戴爾以及惠普等。只不過戴爾這個曾經以質量著稱,常年保持中國市場出貨量前列的美企巨頭,卻和美光一樣遭遇滑鐵盧,出貨量直接腰斬。

美國「去中國化」

其實,戴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出貨量直接腰斬的情況,並非是因為戴爾本身的質量出現了問題,最大的原因其實在於戴爾正在配合美國「去中國化」。

美國的晶片法案不僅僅是限制晶片出口中國,也不僅僅是為了打壓中國半導體的發展,而是為了通過「去中國化」將半導體產業重新回流美國,以此來振興美國的經濟。不僅是戴爾、惠普等pc大廠,一些晶片加工、封測企業等也都被美國要求將位於中國的產業鏈轉移出中國。

根據最新消息顯示,戴爾目前準備在2024年將所有位於中國生產的晶片排除在產品線之外,到了2025年的時候需要將所有位於中國的生產線,並且徹底停止在中國的生產業務,完全中斷和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合作。

從戴爾內部的計劃不難看出,戴爾本次是鐵了心要和拜登團隊站在同一條船上,哪怕是因此損失大量的中國市場也在所不辭。戴爾有了這些舉動和計劃,出現在中國市場上的出貨量暴跌也就不足為奇了。

畢竟哪怕中國消費者沒有抵制戴爾的產品,在戴爾產能轉移的過程當中,產能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更何況無論是將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地區還是轉移回美國本土,戴爾都要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的問題。

東南亞地區雖然勞動力成本和工廠建設成本比中國更低,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的工業、供應鏈體系,再加上勞動力素質較差,很難滿足戴爾的生產需求。美國雖然在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工業體系方面都十分優秀,但是在美國建廠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成本。根據估算,同樣規模的生產線,在美國建廠和生產的成本幾乎是中國的兩倍還要多。

隨著戴爾、惠普等美國pc企業將產能從中國轉移,必然會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的問題,如果不漲價,那麼這些企業幾乎無利可圖,如果漲價,那麼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暴跌。

因此戴爾會出現出貨量腰斬的情況其實一點也不奇怪,既然想要「去中國化」那麼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美國能否成功?

美國近些年反覆修改晶片規則,限制晶片產品出口,固然有想要打壓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想法,其實更多的還是想要讓半導體製造業回流美國。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美國甚至不惜拿出了520億美元和政策補貼,吸引全球的頂尖半導體企業赴美建廠。

只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各大半導體企業對於美國的小心思也是一清二楚,雖然在美國的逼迫和補貼的誘惑之下,諸如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企業都紛紛赴美建廠。可是在面對美國要求上交核心技術和客戶數據的時候,還是在第一時間選擇了拒絕,哪怕不要美國的補貼也沒有選擇上交核心技術和客戶數據。

另外一方面,無論是台積電還是三星、SK海力士,都依然將未來發展的重心放在本土或是中國市場上。例如台積電幾乎所有的2nm生產園區規劃都在台灣,而三星和SK海力士則不斷在中國大陸擴大產能。

美國想要以修改晶片規則的方式達到半導體製造業回流的目的,卻沒有想過,企業的根本目的都在於盈利,在美國建廠的高額成本可不是一點半點補貼能夠彌補的,因此企業雖然會在美國補貼吸引之下赴美建廠,但是絕對不可能讓半導體製造業回流美國。

寫在最後:隨著戴爾和一眾美國企業的「去中國化」,惡劣的反應已經逐漸在這些企業上開始顯現,無論是戴爾、惠普等pc巨頭,還是高通、英特爾等晶片巨頭,都已經開始出現出貨量、營收、利潤一起暴跌的情況,也只能說是美國自作自受罷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