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提醒:身上若有4處不適,小心腸病變

普外科醫師呂金利 發佈 2023-06-01T14:07:14.329221+00:00

「嗬,你這檢查報告單都是二十年前的了。」這天,醫生在診室里收到了陳舊的「老古董」——一份來自20年前的腸鏡檢查報告,病人是55歲的李大叔。李大叔最近5個月身體不大舒服,一天要跑五六次廁所,還便血。

「嗬,你這檢查報告單都是二十年前的了。」

這天,醫生在診室里收到了陳舊的「老古董」——一份來自20年前的腸鏡檢查報告,病人是55歲的李大叔。

李大叔最近5個月身體不大舒服,一天要跑五六次廁所,還便血。他一開始覺得是自己的痔瘡惡化了才這樣,秉持著「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醫院」的想法,他自行到藥店買了痔瘡膏來塗。

塗了幾個月,情況並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糟糕,李大叔的食慾越來越差,整個人也消瘦了一圈。家人看著他狀態越來越差,苦口婆心地勸了一番,李大叔才願意到醫院進行檢查。

接診醫生詢問了病情,在問過往病史的時候,李大叔只掏出了一份泛黃的腸鏡檢查報告單,醫生定眼一看,上面的日期居然是2003年的,頓時就有些傻眼了。

原來,早在20年前,李大叔就在別家醫院檢查出有腸息肉的問題,當時的醫生發現李大叔體內有一個6毫米的直腸息肉,醫生建議切除,但是李大叔卻覺得息肉長在身體裡不痛不癢的,沒有引起症狀,不需要處理。於是李大叔也就離開了醫院,並且也沒有再對息肉進行複查。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醫生再為李大叔安排了腸鏡檢查,發現當年那個6毫米的小不點,已經長成了5厘米的大腫瘤,病理活檢顯示為「直腸中分化腺癌」,需要做手術進行切除

面對如此結果,醫生也有些惋惜,如果早在20年前,李大叔就能對腸息肉引起重視,直接在腸鏡下進行切除,根本不會拖到腸癌這一階段,也不用經受手術之苦了。

腸癌的全名是結直腸癌,民間也把它叫做大腸癌,它是原發於結腸、直腸的惡性腫瘤,最高發的部位就是直腸,大概有7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醫學界把腸癌視為人類可以消滅的第二個癌症,好防也好治,但是很多人卻忽視自身的健康,一步步拖出了腸癌。

腸癌已經成為全國第二高發癌症,越來越多人拖出來腸癌

國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一共新發癌症406萬例,其中肺癌人數最多,高達82萬例,腸癌緊隨其後,患病人數有40萬之多,發病率連年攀升。

為什麼醫學家會把腸癌視為人類第二個可以消滅的癌症呢?因為腸癌很「笨」,在腸道癌變之前,我們有無數個機會阻斷它。

據統計,90%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引起的,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可以理解為腸道內多出來的一小塊肉球。腸息肉按照組織類型,可以分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樣息肉、錯構瘤樣息肉。

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但是某些類型的息肉癌變風險特別高,比如腺瘤樣息肉,它是癌變風險最高的息肉。此外,息肉是否會癌變,還和其數量的多少、形態、大小、生長速度相關,生長越快、數量越多、體積越大,息肉惡變的風險也就越大。

如果在體檢中發現了腸息肉,醫生一般會建議切除,寧可錯殺不可放過。因為醫生也只是肉眼凡胎,在腸鏡檢查中,醫生沒辦法只靠一雙眼睛確定息肉的具體類型,乃至確切的良惡性。只能根據息肉的形態進行粗略的判斷,需要切下來送到病理科做活檢,才能明確息肉到底是好還是壞。

更何況,醫生也很難確定息肉已經在腸道內存在了多久,萬一已經到了癌變末期呢?保險起見,切掉更安心。因為腸息肉惡化為腫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如果這段時間內能及時切除息肉,那麼也就成功阻斷了腸癌的發生

醫生處理腸息肉,操作也不會特別複雜,可以直接操作腸鏡進行切除,不需要開刀做手術。部分息肉比較特殊,比如數量太多、體積太大、具有明顯惡變特徵,則需要其他操作。

身體出現息肉,大部分身體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這也導致很多人像李大叔一樣輕視息肉,拖出腸癌。如果已經癌變了,還在拖著不管,那就更是大錯特錯了。

身體出現4種症狀,小心腸道已經病變

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年齡,但是近些年,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如果你正處於腸癌高發年齡,一定要特別當心以下腸癌的典型4個症狀。

很多人得了腸癌的第一個表現就是便血,腸癌本質上是一種腸道的局部黏膜增生,隨著腫瘤的發展,會形成潰爛,或者變成一個菜花樣的腫塊。當腸道蠕動,或者大便從腫塊經過時,十分容易引起破潰、出血、組織脫落,造成血便的表現。

因為血液中的鐵離子被氧化,腸癌造成的便血,顏色多為暗紅色或者黑色,糞便的表面帶粘液,情況嚴重時可能會表現為膿血便。

腸道出現腫瘤,還可能會直接改變人的排便習慣。腸道的腫瘤以及其產生的分泌物,會刺激腸道,導致患者便意增加,出現排便次數變多、排便不盡的現象。如果腫瘤生長過大,堵塞了腸腔,還可能會引起便秘。所以,如果排便習慣忽然改變,大便次數變多/減少,腹瀉和便秘交替,都應該警惕腸癌。

肚子疼痛有時候可能是腸道癌變的信號,早期腸癌症狀不是特別明顯,但是隨著病情的惡化,腫瘤不斷刺激腸道黏膜、侵犯黏膜下層或肌層,對正常組織造成破壞,引起疼痛。而且腫瘤越長越大,腸腔也會變得越來越狹窄,代謝而成的水分、氣體和糞便等就很難通過腸道排出人體,造成腸道不通暢甚至是梗阻的現象,這也會引發疼痛。

腸癌是一種消耗性疾病,還可能引起全身多種症狀,長期便血,血液流失過多,可以引起貧血,患者可能會又心慌、乏力、頭暈的表現。癌細胞會和正常組織搶奪營養成分,而腸癌作為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本身就會影響人的食慾和營養的吸收,如此一來,會導致身體能量和攝入和流失不平衡,患者出現營養不良、體重下降的表現。

因為腸癌早期特異性不強,加上患者的忽視,導致很多患者一確診腸癌就處於非常糟糕的階段。北京大學等多家機構發起的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期結果顯示,83%腸癌患者在第一次確診時就已經在中晚期,錯過了早期根治的良機。早期通過手術治療,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如果拖到晚期,5年生存率僅有14%左右。

這些沉痛的教訓告訴我們,對待腸癌,不能等到症狀出來才後知後覺,無論有沒有症狀,都建議定期做腸鏡檢查,尤其是45歲後的人群。

年過四十五歲,請給自己安排一次腸鏡檢查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曾經呼籲,45歲做一次腸鏡,可以管五年、十年平安,大幅度降低腸癌風險。李院士的建議並非毫無根據,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鏡可以明顯降低腸癌風險。

2021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學者通過對600萬人的健康數據進行分析,發現50-54歲做腸鏡,可以降低68%的腸癌風險。如果提前5年做腸鏡檢查,在45-50歲做腸鏡檢查,腸癌的風險能降低50%。

從45歲開始做腸鏡,就已經有明顯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呢?我國腸癌的高發年齡是50歲左右,而息肉需要5~10年的時間才惡化為癌,做一次高質量的腸鏡檢查,可以管5~10年的安全。

要不要做腸鏡,也不能只根據年齡來判斷,《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建議,除了45歲後的人,以下人群應定期做腸鏡檢查:

1、有相關症狀的人:40歲以上,被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腹痛等症狀困擾超過兩周。

2、有相關疾病史的人:身體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或者腸癌、結直腸腺瘤治療後。

3、有相關家族史的人: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或「遺傳性結直腸癌」,年齡超過20歲,且為直系親屬(父母、子女或親兄弟姐妹)。

預防腸癌,除了定期做腸鏡檢查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致癌禍根。

不想招惹腸癌,這些禍根要遠離

你可能想像不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腸癌有多重要。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發布《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顯示,養成健康的生活健康,或許可以避免66%~ 78%的結直腸癌。

腸癌和吃有關,首先要遠離的就是三高一低(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纖維)的不良飲食習慣。水果蔬菜攝入過少,紅肉、加工肉攝入過多,飲食不平衡,可能會增加腸癌風險。

膳食纖維對腸道有保護作用,可以促進排便,減少腸道對致癌物質的吸收。而長期高脂飲食,可能會過度刺激膽汁分泌,造成腸道內膽汁、膽固醇濃度過高,進而導致腸道菌群失衡,再加上細菌的推波助瀾,膽汁酸、固醇環可能會生成致癌物質,可能會增加腸道癌變風險。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200~350g水果,40~75g肉類,看看你達標了嗎?

其次,不愛運動人也容易被腸癌盯上。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坐著就不站著,缺乏運動,甚至沒有控制好體型。殊不知久坐可能會導致腸道的蠕動變慢,影響有毒代謝產物向下運送和排出,增加癌變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20年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是75~15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又或者是兩種方案結合,以抵消久坐對身體造成的負面影響。

最後,儘量戒菸。菸草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可以增加包括腸癌在內多種癌症風險。菸草會釋放大量致癌物,比如多環芳烴,雜環胺,亞硝胺,芳香胺等,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腸道,進而引起基因突變。

大部分腸癌都由息肉發展而來,定期進行腸鏡檢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其風險,希望人人都不要再忽視。

參考資料:

Sehgal M, Ladabaum U, Mithal A,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fter Colonoscopy at Ages 45–49 or 50–54 Years[J]. Gastroenterology, 2021.

Okely A D , Kontsevaya A , Ng J , et al. 2020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r[J].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2021, 3(2):115-118.

鄭榮壽, 張思維, 孫可欣, 等. 2016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 [J] . 中華腫瘤雜誌, 2023, 45(3) : 212-220.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20922-00647.

黃忠,張潔,程芳,候聰,陳新蓮.大腸進展期腺瘤性息肉的臨床及病理特點分析[J].華西醫學,2021,36(12):1700-1704.

蔡三軍,.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1年版)[J].腫瘤,2021,41(04):296-308.

房靜遠,時永全,.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J].胃腸病學,2016,21(11):668-686.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