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男性陪產假延長能成為解決少子化的新福音嗎?

蔣豐看日本 發佈 2023-06-01T16:08:00.577006+00:00

◆《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近日,來自大阪地區的一則新聞恐怕吸引了不少正為了育兒焦頭爛額的媽媽和一大批即將焦慮的「准媽媽」的眼球。日本名企之一的大和房屋工業公司位於大阪的子公司宣布,將對休完3個月以上陪產假的男性員工支付100萬日元的一次性補貼,約相當於5萬人民幣。

◆《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

近日,來自大阪地區的一則新聞恐怕吸引了不少正為了育兒焦頭爛額的媽媽和一大批即將焦慮的「准媽媽」的眼球。日本名企之一的大和房屋工業公司位於大阪的子公司宣布,將對休完3個月以上陪產假的男性員工支付100萬日元的一次性補貼,約相當於5萬人民幣。可以說,對於既有經濟負擔,又有時間壓力的家庭而言,這樣的支持還是相當給力的。

在少子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男性陪產假的實施和完善是日本社會解決這一課題的積極手段。上述企業的新舉措的看點就在於,在把補貼額度與育兒數量掛鈎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陪產假長度的要素。切莫小看這一細節,換個角度講,它釋放了進一步鼓勵休假的強烈信號,是對現行做法的強化和充實。有日本網友幽默地表示,現在大和公司還招人嗎?

有助於解決男性陪產假制度面臨的新課題。作為男性主導職場的社會,長期以來,日本男性在家庭育兒中的「缺位」被社會默許和接受。某種意義上,加強男性育兒參與度也是日本面臨少子化嚴峻形勢下被倒逼出來的改革。政策之初,其實推廣落地並不理想,阻力重重。突出表現是男性陪產假執行率低下,主要原因是大型企業的傳統氛圍根深蒂固導致轉身艱難,中小企業出於人手壓力也是面露難色,而政府行政部門也因固化的機關文化而並不順暢,且工作壓力普遍大。

隨著日本政府將有關措施法律化,特別是今年4月還把公開男性員工陪產假執行情況作為企業法定義務,「難休」的問題大大緩解。相比之下,「時間短」成為了新的突出課題。日媒分析稱,把時間底線的要求擺上檯面,則體現著該做法不只是為了粗暴地強制休假,而是真心要樹立夫妻共同解決「家庭事業兩不誤」的導向。

幫助減少男性陪產假政策落地中的 「形式主義」。男性陪產假政策實施以來,廣受日本專家學者們關注的就是「休假式陪產」,相當數量的男性徒有陪產之名,卻難行陪產之實,到頭來變成一次「悠悠假期」,給自己的另一半徒增新的無奈。其原因除了男性因長期脫離家庭事務而在主觀上的無所適從和手足無措,更重要的是因企業這樣那樣的隱形限制和諸多不便,絕大部分人的陪產假往往在時間上「蜻蜓點水」,難以給予家庭實質性的支持。在收入和補貼保障的背後,納入規定的假期時長,有利於男性在育兒和家務中的存在感更加具化。

對帶動企業進一步優化陪產假制度實施環境有一定示範效應。不少日本媒體和學者認為,陪產假制度已寫進法律,家庭又有迫切需求,而對於既能回歸家庭又能享受補貼的男性而言顯然利大於弊,所以制度能否走向成熟並取得實際效果,關鍵看企業有沒有擔當和智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主動推出新策,勢必會對周邊產生帶動效應,並為更多用人單位提供參考。

男性陪產假政策方面的新嘗試能否奏效,還需要時間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改變固化的育兒模式,挖掘和激發爸爸的潛能,「喪偶式育兒」將繼續成為各國生育率下降的「幫凶」之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