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山溝里的三線廠,從生產炸藥到轉產「菊花」味精

憶三線 發佈 2023-06-01T16:28:29.050542+00:00

一九六四年,中蘇關係惡化,中美局勢緊張,我國面臨著來自南北戰爭的威脅。為了防止可能的入侵,舉全國之力將東北、沿海等重工業的機器和設備,轉移到內地相對較隱蔽的山溝或偏遠地區,這是一場盛大的自強運動,史稱三線建設。

一九六四年,中蘇關係惡化,中美局勢緊張,我國面臨著來自南北戰爭的威脅。為了防止可能的入侵,舉全國之力將東北、沿海等重工業的機器和設備,轉移到內地相對較隱蔽的山溝或偏遠地區,這是一場盛大的自強運動,史稱三線建設。

1971年,國家決定在山東省各建一個年產萬噸TNT炸藥廠和為TNT配套的年產萬噸濃硝酸廠,即國營山東立新化工廠和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從1971年5月份開始到7月底,國家開始在山東新泰、沂源、淄博、平陰等地進行勘探選址。

1971年10月,兩廠在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龍泉官莊開工建設,但兩廠分開建設不利於施工,也不利於以後的生產,後決定兩廠合併為一廠,合併後的廠名叫「國營山東紅光化工廠」,軍工代號仍是「5805廠」。

歷經八年建設,工廠基本建成投入生產,截止到1980年,國家為5805廠累計投資5615.5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也是山東「小三線」投資規模最大的企業。從1978年投產到1980年,僅兩年時間內,該廠共生產合成氨5196.69噸,生產硝酸銨1615.53噸。

當時廠子的生活水平是很好的,很多年輕人都希望到這個廠來工作。紅光廠為了安全,把生產區與生活區建在大山兩邊,用一個山洞連接。生活區內,宿舍、學校、禮堂、職工俱樂部、食堂、澡堂、郵局、糧店、圖書館、車隊、還有燈光球場等等。紅光廠的醫院醫生都是濟南來的,醫術高明,醫療設備也齊全,想當年附近十里八鄉的都來看病。廠區里通用濟南話,所以大家都叫這裡是"二濟南"。

1980年,根據中央關於「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國民經濟「八字」方針,紅光廠進入停緩建階段。1982年,開始將TNT生產線封存待用,利用合成氨、硝酸生產線轉產味精。1983年6月,味精生產線基本建成,7月就生產出第一批質量達到部頒標準的「山菊花牌」味精產品,同時還有專供出口創匯的「葵花牌」味精,工廠也更名為「山東紅光味精廠」。


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曾經的三線廠已經變成了廢墟一片,三線建設也逐漸被歷史所遺忘。曾經高大寬敞的廠房,恢復成了山野鄉村;曾經的熱火朝天,回歸了大山的平靜;曾經的戰天鬥地,成為迴蕩在三線人心田永恆的記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