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中國人買房不讓租房,美國再一次排華箭在弦上?

晉中政法 發佈 2023-06-01T16:48:39.971109+00:00

這個法案只是美國一系列針對中國人法案的開始。在5月份,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名華裔議員還提出了一項更加嚴格針對中國公民的法案,《HB537,Provides for a prohibition against foreign adversary purchasing, leasing, or acquiring land》。

5月8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簽署了《SB 264,Interests of Foreign Countries》(外國利益)法案。按照這一法案要求,從7月1日開始,禁止中國公民或非綠卡持有者在該州購買房產或土地。

這個法案只是美國一系列針對中國人法案的開始。在5月份,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名華裔議員還提出了一項更加嚴格針對中國公民的法案,《HB537,Provides for a prohibition against foreign adversary purchasing, leasing, or acquiring land》(禁止外國對手購買、租賃或收購土地)。

看名字都知道,這條法案不僅禁止中國公民在路易斯安那州購買不動產,甚至連租房子都不行。如果該法案通過,在該州工作的中國公民就等著睡馬路吧。

在美國類似這樣針對中國公民的法案還有德克薩斯、阿拉巴馬等十幾個州在跟進。也就是說,這類法案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國全國性的政策走向。特別是帶頭簽署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還將在2024年參選美國總統,如果他當選,類似法案甚至可能成為美國國家法律。

美國又要開始新一輪排華了嗎?當然不是,美國不存在新一輪排華,因為美國一直都在排華。


傲慢與偏見

1872年,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寫了一部小說《苦行記》。在他的筆下,維吉尼亞的中國人會因為美國人的小偷小摸挨罰,因為美國人的搶劫罪坐牢,因為美國人的謀殺而送命。任何白人都可以在法院裡宣誓作證,送掉中國人的性命,但沒有哪個中國人可以作證控告一個白人。

馬克吐溫是現實主義作家。他這段文字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真實寫照,《獨立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並不是現實,起碼在中國人、黑人和白人之間並不存在平等。美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早在1882年《排華法案》之前30年,從中國勞工進入美國就開始了。

1847年,一名叫做陳明的中國人到達加利福尼亞淘金。當時的加州,正值淘金熱潮。陳明憑藉他的勤勞賺了一小筆錢,然後就動員家鄉的同胞到美國來淘金。到1851年,加利福尼亞的中國移民已經有2.5萬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從事淘金相關工作。

歧視從這時就開始了。美國人規定中國人不允許購買採礦權,只能去他們淘過兩三次的河段淘金。當中國人獨立找到比較容易淘到黃金的河段時,聽到消息的白人就會跑來把中國人趕走。當時,很多白人都把中國人稱為「China man」(這個詞早年意為「中國人」,後來發展成歧視性中國人甚至包括亞裔的詞語)。

1863年,美國開始修建太平洋鐵路。負責中部路線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在穿越危險的內華達雪山(Sierra Nevada)時,遇到極大的工程困難,很多白人工人不願意在危險的作業條件下進行施工,中央太平洋公司覺得中國人吃苦耐勞,就開始大量僱傭以頂替白人(主要是愛爾蘭人)。

中國人勤勞團結、不畏困難,在工程建設方面幾乎是種族天賦。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原定計劃是用14年修建600公里鐵路,實際上,在大量中國工人的支持下,僅用6年時間就修建了超過1100公里鐵路。

到工程後期,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工人超過90%是中國人,最多的時候人數超過10萬。同時,也有超過1.5萬名中國工人死於鐵路修建過程。這個數字非常驚人,在穿越內華達雪山時,就有超過1000人死亡。所以才有「每一條枕木下面都有一具華工屍骨」的說法。

那麼,對這些用汗水和生命建設美國的建設者,美國人是什麼態度呢?很遺憾,就是兩個字:排斥。在政府層面,從1852年開始,到1882年全國性《排華法案》出台為止,美國各州出台排華立法多達20餘個,包括禁止中國人購買土地、對中國人額外增稅等等。

這個味道和今天是不是差不多?還沒完。在輿論層面,放任各種報紙對中國人妖魔化報導進行醜化,並採取各種方式公開對中國人進行羞辱,在各種場合把中國人稱為「Coolie」(苦力的英文發音,這大概也是某個二鬼子給美國人提供的詞彙)。

有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媒體,美國民眾對中國人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1871年,洛杉磯白人暴民衝進唐人街燒殺搶劫,殺害了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18名中國人。1885年,懷俄明州石泉鎮礦區內,白人暴民殺死了29名中國人並重傷15人。

這兩起慘案發生的過程中,都有大量白人無論男女老幼參與到對中國人的搶劫中。在石泉鎮慘案里,有一位平常日子裡教中國人英文的白人婦女,也攔住中國人搜身,搶奪手絹和其他物品。這兩起案件的結果也完全一致,所有兇手無罪釋放。

反華的政府、反華的輿論再加上反華的民眾,在美中國人的命運可想而知。1882年《排華法案》出台,這是美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某個族群為排斥對象的法案。無論你是來自清朝還是來自其他國家,只要是華人(無論國籍)就不允許前往美國,已經在美國的不能獲得公民身份、禁止在美國擁有房產、禁止與白人通婚、禁止參與選舉、禁止在政府任職……

《排華法案》頒布後,在美中國人迅速大幅度減少,1880年時全美還有超過20萬中國人,到1890年就還剩10萬人,到1920年就只剩下6萬人。而且,這6萬人並不全是中國人,還包括很多華裔美國人。中國人是除了印第安人以外,在美國人口減少比例最高的族群。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受美國影響,現在的「五眼同盟」,當年的大英國協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同樣先後通過國家法律進行排華。

中國人大規模到達加拿大和美國一樣,是因為修建鐵路的需要。1881年,加拿大政府批准昂德頓科建築公司(Onderdonk Construction Company)從中國廣東僱傭了17000名工人修建加拿大的太平洋鐵路。

鐵路修通後,這些中國工人就從可靠的勞動力變成了必須要拋棄的包袱。1884年,加拿大緊隨美國《排華法案》開始調查所謂中國移民問題,並在1885年出台法案,對每名中國人徵收人頭稅50加元。

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當時中國人在加拿大的平均工資僅有4加元/月。一個中國人等於要把自己1年的收入交給加拿大政府作為入境費用。到1900年,這個數字變成100加元。到1904年,針對中國人的人頭稅再度提高到500加元,這基本上是讓一名中國工人為加拿大政府當10年奴工。

從1886年開始收取人頭稅,到1923年徹底禁止中國人入境加拿大為止,加拿大政府總共從中國工人身上榨取了2300萬加元的金錢。這筆收入如此之高,以至於加拿大民間傳聞卑詩省的維多利亞市議會大廈的建築經費都出自中國人的人頭稅。

1923年6月,加拿大通過《中國移民法案》(Chinese Immigration Act),主要內容很簡單:華人一律禁止入境,除非是中國外交官及其隨從。並要求所有在加拿大的華人(不僅包括中國人,還包括已經入籍加拿大的華裔)在1924年6月30日前,到移民局進行登記。

如果說加拿大主要是要錢的話,囚犯立國的澳大利亞則和美國一樣,既要錢又要命了。在1855年以前,因為澳大利亞缺乏勞動力,並沒有對中國人來澳進行任何限制。很多時候,甚至還是歡迎態度。

1847年,澳大利亞牧場主專門從福建廈門僱傭了一批中國人到澳大利亞的牧場進行工作。當時的待遇應該說還是不錯。一名叫做亞海(音譯,Yap Hai)的中國工人每周可以得到8磅麵粉、9磅肉、1磅糖、2盎司茶葉,同時每個月還有3英鎊的工資。

但從1855年開始,澳大利亞也開始對中國人收取人頭稅,每個人10英鎊,相當於3個月的工資。不多是吧?好吧。從1857年,對中國人又開始收居住稅,每人每月1英鎊,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月工資。

澳大利亞對中國人加收居住稅的原因非常奇葩。1857年7月4月,在維多利亞巴克蘭河(Buckland River)金礦區,白人礦工因為嫉妒中國礦工的效率,於是對同一礦區的2000多名中國人進行搶劫,造成3名中國人死亡,財產損失達5萬英鎊以上。

中國人被殺被搶後,澳大利亞政府不是懲罰搶劫犯,而是懲罰受害人。一方面將參與搶劫的暴徒無罪釋放,並坐視他們成立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個反華組織「澳大利亞礦工反華聯盟」;另一方面則決定對12歲以上中國人每人每月徵收1英鎊的居住稅。

受到這一事件的鼓舞,1860年12月,又再次發生藍濱灘(Lambing Flat)事件。在新南威爾斯的藍濱灘,2000多名中國人被白人(婦女和兒童也有參與)搶劫,造成2人死亡,10人受傷。

這一事件最後的結果和3年的巴克蘭河搶劫一樣,搶劫犯沒有收到任何懲罰,反而是在1861年11月,新南威爾斯州通過了地方性反華法案。

1901年,澳大利亞獨立並開始奉行「白澳政策」,要排除掉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有色人種,使澳大利亞成為純種白人國家。

不過,澳大利亞並沒有直接禁止華人入境,而是採取了相對「巧妙」的方法——語言測試。要求所有入境澳大利亞的人員,必須經移民局考察英文或其他歐洲文字50字,不合格者不得入境。入境後,也將在3年後隨時抽考,如不及格,也將驅逐出境。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50字的英文嗎?有什麼難的,但在當時普遍文盲的時代,還要學外語,根本不可能。舉兩個例子:一是1914年澳大利亞移民局的報告統計,參加語言測試的人,無一人及格。二是一名叫做James Minahan的華裔二代(父華母澳),1876年出生,1881年隨父親到中國讀書,1907年返澳,參加語言測試,不及格。

50字的英文,如果想不讓你入境也可以成為無法逾越的高牆。

紐西蘭對中國人的態度相對好一些。1871年,紐西蘭針對中國人成立「中國移民特選委員會」,並對在新中國人活動情況進行調查。這一調查的本意從這個委員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是為了限制中國人。

但是這次調查的結果卻讓很多人感到吃驚,報告書關於中國人得出11點結論:1.勤奮節儉;2.和歐洲人一樣守秩序;3.並未危害風化和安全;4.不會帶來任何特別傳染病;5.極適合體力勞動和簡單機械農業生產;6.主要是為開採金礦而來;7.在歐洲工人廢棄的場地上繼續生產並成績良好;8.積蓄100英鎊後便會返回中國;9.很少想在此地成為永久居民;10.人均消費少於歐洲人;11.到來後並未影響治安。

這些結論顯然證明中國人和白種人並沒有什麼根本性不同。「中國移民特選委員會」根據這一相對客觀的報告,認為「排華沒有充分證據」,並向議會報告無須採取立法行動排華。

到1881年,紐西蘭受澳大利亞影響,也通過中國移民法案,要求每名入境的中國人繳納10英鎊的人頭稅。1896年,紐西蘭議會對中國移民法案進行了增修,把10英鎊的人頭稅漲了10倍,達到100英鎊。

當然,在紐西蘭也發生過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影響較大的有兩起,一起是1905年一名狂熱的反華分子特里(Lionel Terry)在惠靈頓無故槍殺了一名華人老人,理由是要引起紐西蘭民眾對「黃禍」的注意。

還有一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21年,因為華人水果店僱傭了戰後退伍的紐西蘭軍人,讓白人脆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引發暴徒圍攻。500名白人暴徒非常「勇敢」地毆打了1名華裔紐西蘭人、砸了3間水果鋪。


虛偽的正義

1943年12月1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美國總統羅斯福為了團結同樣作為同盟國的中國,撤銷了《排華法案》。緊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也分別於1945年至1966年期間,逐步取消了反華法案。

整個二戰期間,中國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同為反法西斯同盟國,但除了美國在戰爭期間取消了反華措施,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均在戰爭結束後才取消對自己盟友的歧視,這件事本身就幾乎是一部滑稽劇。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傲慢可見一斑。

但就算美國撤銷了《排華法案》,但是對中國人的排斥並沒有從美國社會消除。特別是在進入50年代後,麥卡錫在美國大搞白色恐怖,很多與中國大陸有關聯的華裔都遭到迫害。

1960年後,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逐漸興起。在美華人算是沾了點黑人的光,處境逐漸開始改善。但是在輿論和社會層面,遠遠談不上平等權利。今天美國一等白、二等黑、三等墨、四等華的社會格局,在80年代就基本定型了。

對《排華法案》這種明顯的種族歧視政策,美國立法部門直到21世紀才不情不願地承認錯誤。2011年10月6日、2012年6月18日,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採取無記名投票、口頭表決等不嚴謹的方式對當年《排華法案》給中國人帶來的悲慘遭遇表達了遺憾。

雖然很多國內媒體報導這一事件時,用的口徑是美國對《排華法案》進行道歉。實際上,承認錯誤的不是美國而是美國立法部門,美國政府從未對就《排華法案》向中國政府表達任何歉意。另外,美國參議院、眾議院的用詞是「遺憾」(regret)、而非「道歉」(apology)。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開始全方位打壓,想逼迫中國放棄高技術產業。在這個大背景下,美國媒體又開始毒化美國社會氛圍,對中國人的仇恨情緒逐漸重新上升。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的美國,利用疫情抹黑中國。整個美國社會針對華裔亞裔的暴力行為明顯增多。白人暴徒在街頭襲擊無辜華裔亞裔屢見不鮮。

2020年美國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激增149%,2021年激增339%。2022年5月,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報告指出,63%的亞裔美國人認為針對亞裔的暴力活動仍在增加,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擔心被威脅或攻擊。

據制止仇恨亞太裔美國人組織統計,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64%的亞裔美國人受到侮辱性言辭對待,超過13%受到不同程度的身體攻擊。其中華裔在受歧視的群體中占43.5%,韓裔、菲律賓裔、日裔和越南裔占比42.7%。華裔成為受害最為嚴重的群體。

最近,美國的制度性歧視又開始死灰復燃,未來幾年,在美中國人可能會面臨非常艱難的處境。現在是不允許購房租房,下一步可能就是要被迫退出所購買的不動產,再下一步可能就是被沒收財產。

這不是危言聳聽,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僑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僑民都是享受過美國集中營待遇。再往前的印第安人,也是事實上被剝奪財產(土地、牛群)後再圈禁。在這方面,美國政府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