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豪賭」MR:七年磨一劍,不行也得行

華爾街見聞 發佈 2023-06-02T11:17:56.603170+00:00

「你們看懂了嗎(Are you getting it)?」賈伯斯這樣問,「一台音樂播放器,一部手機,和一部網際網路通訊設備。」賈伯斯以他魅力十足的颱風,向世界展示了這台沒有鍵盤、銀灰色鋁合金和黑色塑膠拼接的設備,台下傳來一陣陣的驚嘆和掌聲。這是2007年初代iPhone問世的場景。

「你們看懂了嗎(Are you getting it)?」賈伯斯這樣問,「一台音樂播放器,一部手機,和一部網際網路通訊設備。」

賈伯斯以他魅力十足的颱風,向世界展示了這台沒有鍵盤、銀灰色鋁合金和黑色塑膠拼接的設備,台下傳來一陣陣的驚嘆和掌聲。

這是2007年初代iPhone問世的場景。

我們都熟知事情接下來的走向:市場看懂了,iPhone出色地完成了「重新發明手機」的使命。據CounterPoint數據,在過去16年裡,iPhone累計銷量接近23億部,穩坐機皇位置,連續11個財年為蘋果貢獻過半營收,也助力這家公司成長為市值2.8萬億美元的巨無霸。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蘋果一直在依賴其創始人賈伯斯的遠見而前行。不管是Mac、iPad還是iPhone,乃至在賈伯斯去世4年後發布的Apple Watch,背後都離不開他的參與。

對於在2011年接任的現CEO蒂姆·庫克而言,情況稍有一些尷尬。

儘管庫克重塑了蘋果的供應鏈,打造了完善的產品體系,讓蘋果股價一度翻14倍,創造了無比豐厚的股東回報,但在外界對他的評價中,總要跟上這麼一條:缺乏代表性的產品。

在21年的高點,蘋果股價一度較2011年庫克接任CEO時翻10倍

按照一些蘋果分析師估計,這位執掌蘋果近12年的供應鏈管理大師,最早可能在2026年退休,留給他施展才華、改變外界印象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6月5日的WWDC大會上,蘋果將發布其已研發七年之久的MR(即融合AR&VR技術的混合現實)頭顯,這款頭顯從立項到研發,都沒有賈伯斯的參與,它將成為繼iOS、MacOS和WatchOS之後的全新終端平台,也是定義庫克職業生涯legacy的重磅產品。

然而,同時,這也是一款無比割裂、前景存疑的產品:

根據目前的爆料,蘋果有一個外置的電池模組,需要通過線纜連接本體,笨拙的設計非常「不蘋果」;它的起售價將高達3000美元,遠超市面上的現有VR產品,大約是迄今最暢銷VR頭顯Quest 2的七倍;它的研發和量產過程充滿坎坷,內部爭執不休;前蘋果市場部門高管Michael Gartenberg認為,蘋果MR可能是「科技史上的最大的失敗之一」。

即將在一周內與市場見面的蘋果MR,究竟是一場魯莽的豪賭?還是蘋果在後賈伯斯時代的又一次顛覆式創新?

迄今最暢銷的頭顯Meta Quest 2,429美元起售,僅為即將發布的蘋果MR的1/7

七年磨一劍 不行也得行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蘋果的MR頭顯都是一款妥協的產物。

在2015年立項之初,當時已連續收購多家創企、手握大量專利儲備的蘋果信心滿滿。

根據知名蘋果爆料人Mark Gurman的說法,庫克最初的想法,是打造一款外觀類似普通眼鏡、可以日常佩戴且能夠替代iPhone的增強現實(AR)眼鏡。長期以來,庫克一直認為AR是一種能增強人際聯繫的技術,相信AR是和智慧型手機一樣重要的發明,並且最終「會像一日三餐一樣普遍」。

不過,由於技術上的種種挑戰,蘋果決定先從融合VR/AR功能的頭戴式設備開始試水,再慢慢疊代到庫克設想的外觀輕便時尚的AR眼鏡。

硬體部門一開始希望這台設備能夠擁有強大的性能和精美的畫面,所以需要和一台大小接近Mac Mini的基站相連。但在項目開始不久後加入的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維(Jony Ive,蘋果靈魂人物之一,2019年已離職)否決了這一方案,他更青睞獨立、輕便的產品,擔心戴上笨重的頭顯會把人從社交中隔絕,因此傾向於犧牲性能,保障頭顯的便攜性。

最終,為了滿足蘋果管理層「保持社交互動」的需求,頭顯研發團隊做出了內部代號為N301的樣機。從Mark Gurman的描述看,這台樣機相當古怪:它和市面上主流的VR頭顯一樣,佩戴者不能直接看到外面的環境,但上面配備了一塊朝外的顯示屏,可以從外面看到佩戴者的眼睛和面部表情,佩戴者也可以通過頭顯上的相機看到外面。

蘋果認為,這是它與市面上的封閉式VR頭顯的關鍵區別:有了外部屏幕,人們就不會覺得是在和一個頭上頂著大盒子的機器人交談。

蘋果把這項功能稱為「video pass-through」,它看起來可能是這個樣子,圖源inverse

隨著頭顯項目的推進,蘋果工程師們逐漸意識到,要想做出庫剋期待的可以替代iPhone、且能日常佩戴的AR眼鏡,他們需要讓這款眼鏡性能比肩iPhone,同時只消耗其十分之一功率以確保不發熱,以現有技術來看幾乎不可能。

AR眼鏡在蘋果內部變成了一個笑話。有工程師嘲諷道,繼續推進無望的AR眼鏡項目,只是為了讓庫克開心。

與此同時,MR頭顯的推進也不及預期。

此前,一度有傳聞稱,蘋果或在2020年底推出這款MR頭顯,但由於疫情擾亂、技術難題,以及蘋果遲遲不能為這款頭顯找到一個可信的消費場景,MR頭顯的發布一再延期。

直到今年3月份,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稱,庫克和蘋果營運長傑夫·威廉士(Jeff Williams)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儘管設計團隊仍然希望能等待技術成熟再將這款產品推向市場,但運營團隊認為,先推出初代產品搶占先機更加重要,就算昂貴、笨重一些也沒關係。庫克最終拍板,駁回了設計團隊的反對意見,要求頭顯在年內上市。

畢竟,這款產品的發布已經反反覆覆推遲了多次,七年磨一劍,不行也得行。

諷刺的是,雖然最後拍板、強推這款頭顯上市的人是庫克,但在頭顯的整個研發過程中,他的表現可以稱得上是漠不關心。

和賈伯斯截然相反,庫克對產品沒有什麼執念,在團隊眼裡,也缺少說一不二的果決。Mark Gurman援引蘋果頭顯團隊前成員的說法表示,庫克完全沒有在項目中發揮他應有的作用,讓工程師們覺得很沮喪。考慮到這是一項每年預算超過10億美元、參與人數上千的大項目,CEO的疏離導致了項目的拖延和對未來能否獲得足夠資源的擔憂。

蘋果MR工藝複雜,早期良品率不足1/5

頭顯一再跳票,引發了許多傳言。

在GQ雜誌4月刊的專訪中,庫克似乎對頭顯的難產給出了隱晦的解釋:

「我不想把別人的東西拼湊在一起,我們想要主導這項技術,因為我們知道,創新就是這麼進行的。」

一些供應鏈人士認為,MR頭顯可能是蘋果有史以來生產的最複雜的產品,他們預計產品發售後首年產能或許不到50萬部。

早在去年3月,就有媒體爆料稱,蘋果MR已經進入大規模量產前的設計驗證階段(DVT),這是大規模量產前的最後幾個步驟之一,按理說,幾個月後就可以進行產能爬坡。

結果,科技媒體Information近期報導稱,直到今年4月份,蘋果MR依然處於DVT階段,且仍在對頭顯的設計進行微調,以讓頭顯能更容易量產。而從代工廠立訊精密的招聘節奏來看,頭顯預計會在今年秋冬正式發售——蘋果很少會把時間表排得如此緊湊。

這主要是因為,頭顯超乎尋常的複雜設計,增加了量產的難度。

根據Information的報導,頭顯上曲面前置玻璃比iPhone上的平面玻璃更易碎,也需要工程師反覆調整;並且,因為要契合弧形的外殼,所以蘋果把主板也做成了弧形。輕薄的框架里要同時容納鏡頭、顯示器、密集的電子元件和用於加固的碳纖維填充物,工人組裝起來非常麻煩,在生產早期階段,蘋果MR的良率僅有1/5。

因為製造難度實在太高,頭顯原本的代工廠和碩在參與項目四年後宣告放棄,去年才由立訊精密接過了生產任務。

此外,據業內人士估計,由於頭顯上的Micro-OLED顯示屏尺寸特殊,供應方索尼今年的面板產能可能尚無法滿足25萬個頭顯的需求。

綜合多家媒體的爆料,最終將在六月WWDC大會上亮相的頭顯,外觀類似滑雪鏡,右上方有一個類似錶盤的按鈕可以讓用戶在AR和VR功能之間進行切換,鏡腿上有一根電源線和外置的電池模組相連,用戶可以把電池放在口袋裡或夾在衣服上。相比厚重的Quest、Pico等一體式VR頭顯,蘋果MR整機重量更輕,也避免了發熱的問題。

在硬體規格上,蘋果MR非常對得起它的價格:兩塊1.4英寸的4KMicro-OLED顯示屏;搭載兩枚與最新款Macbook Pro同級別的M2改款晶片;光學方案採用業內最先進的Pancake摺疊光路,視野範圍達120°,遠超Meta旗艦產品Quest Pro的108°,與人類的視野(124°)相當,能實現更強的沉浸式體驗;同時,機身上還有十幾個攝像頭和傳感器,以實現眼動追蹤和注視點渲染功能,可能還會配備一個智能指環,來實現手勢控制。

由公眾號「VR圈」製作的蘋果MR渲染圖

在軟體方面,蘋果MR可能會配備全新作業系統xrOS,並且與現有的蘋果生態深度契合,兼容iPad應用,支持從遊戲到健身到視頻聊天等一系列功能,且一些蘋果原生App會提供xr優化版本。

因為高昂的物料成本和誇張的工藝難度,蘋果基本不會在初代MR頭顯上賺到什麼錢。它此前甚至一度計劃虧本銷售,來推動這類產品的普及,但最終還是把價格定在了3000美元上方——和成本勉強持平。

什麼群體會為這款頭顯買單?市場尚無定論,可能連蘋果自己也不太確定。

內部文件顯示,蘋果劃定的使用場景之一是,人們會在派對上戴著這款頭顯互動——聽起來冷門得有些可疑。

現在押注MR,可能太早了

回溯歷史,事實是,從賈伯斯時代開始,蘋果就不是一家擅長開拓新品類的公司。它更擅長的是切入一個已經成熟的品類,為消費者提供體驗更出色的產品,並藉此主導市場。

它沒有發明智慧型手機——在iPhone之前,已經有了諾基亞3210;也沒有發明MP3——在iPod之前,有索尼的Walkman;在第一台Mac誕生之前,個人電腦已經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成熟市場。

回想一下2007年初代iPhone發布的那個時刻,當賈伯斯問「你們看懂了嗎」的時候?他篤定市場一定能看懂:眼前這台設備,從圖標上陰影的面積,到觸屏的感覺,都經過他本人和團隊日日夜夜的細緻打磨;手機+iPod+移動上網,是一個在商業上有確定性的產品組合。

但MR不是,至少現在還不是:市場調研公司NPD的數據顯示,2022年整個VR頭顯市場銷售額只有11億美元,僅僅是蘋果營收最低的硬體——iPad的1/30;根據Forrester的一份報告,2023年,願意在工作中嘗試使用MR設備的人不超過5%。

蘋果暢享的下一台iPhone的願景,顯然需要再等等。就現在的這台設備而言,再頂級的硬體配套,也沒辦法回答一個問題:用戶為什麼要把在手機上點幾下就能完成的事情,轉移到一台價格高達3000美元、交互更麻煩的頭顯上?

而這項技術背後那個更宏大的理念——元宇宙,時至今日都依然只是一個理念。不信?看看Meta股價就知道了。

當然,庫克自己並不喜歡元宇宙這個詞。2022年,在接受荷蘭媒體Bright採訪時,他表示,元宇宙這個詞離普通人太遠了,對蘋果來說,讓人們理解它在兜售的東西是什麼很重要。

蘋果用「Copresence」(同在)這個詞來描述在虛擬空間中共處的體驗,但再多的修飾也不能改變其本質——從目前已有的爆料來看,蘋果MR的那些功能——打電話、開會、健身、玩遊戲,和我們每年能在Meta Connect大會上聽到的口號、以及多年來一家又一家致力於創造新世界的元宇宙創企的口號,沒什麼兩樣。

不過,一些分析師認為,蘋果初代產品通常能夠聚集一批忠實用戶,繼而進一步吸引開發者入駐,打造生態粘性,再通過硬體疊代推向更廣的受眾。並且,蘋果在過往的產品開發中也經歷過類似的顛簸。

比如Apple Watch,蘋果最初的構想是讓它成為一款時尚配飾。初代Apple Watch包含一款售價1萬美元的18k金版本,天后碧昂絲曾經多次戴著這塊金表出鏡。

歌手碧昂絲,戴著黃金版Apple Watch

但很快,蘋果就意識到自己搞錯了方向。蘋果手錶的健身輔助和健康監測功能,才是它切入大眾消費市場的利器。2022年,蘋果手錶、耳機等配飾,為蘋果貢獻了超過400億美元的營收,已經成為常規硬體之外的重要收入支柱。

而蘋果MR,也被許多人認為,有希望復刻Apple Watch的路徑。前提是它要找到類似健身需求之於Apple Watch那樣的Product-Market Fit.

蘋果可能賭錯了方向

庫克急切想推出新終端平台的心態,其實不難理解。

2023財年第二財季,蘋果營收同比下滑2.5%,其中硬體收入同比下滑4.6%。

當舊終端頹勢已現,增長的勢頭臨近終結,除了股票回購,庫克還能拿什麼拴住華爾街的心?

只有被冠以「下一代iPhone」之名的新硬體了。

但時代的浪潮,似乎並沒有站在蘋果這邊。

今年上半年,微軟元宇宙部門和騰訊XR部門相繼宣告解散,字節旗下VR硬體部門Pico也公布大裁員計劃。

在拋棄元宇宙的同時,這些公司幾乎同步加大了對人工智慧的投入,微軟更是憑藉對Open AI的投資,力壓老對手谷歌,隱隱成了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領頭羊。AI賣鏟人英偉達,更是憑藉大超預期的一季度業績,一躍成為第九家萬億市值企業(萬億俱樂部里的「老六」Meta,早已因為元宇宙部門的連年虧損,市值跌到了6800億美元)。

圖源:visualcapitalist

上百萬的用戶在興奮地嘗試用AI工作,他們不需要像Meta元宇宙那樣複雜的產品演示視頻,就能夠理解ChatGPT驚人的革命性。

就連一向執著於元宇宙的Meta CEO扎克伯格,也開始頻頻展示公司多年來在AI上的投入,不願意在新的AI浪潮中掉隊。

但蘋果卻顯得格外沉寂。5月份,在大約一小時的蘋果財報電話會上,庫克只花了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回應了一個關於人工智慧的問題。

相比之下,Meta、Alphabet、微軟和亞馬遜的高管們則在各自的財報電話會上一共說了168次「AI」。

歷史的天平會更青睞誰的選擇?蘋果MR,究竟會是引爆元宇宙行業的下一個iPhone?還是會變成像谷歌眼鏡那樣過於超前的糟糕賭注?

華爾街仍然相信蘋果點石成金的魔法,和庫克大師級的供應鏈調度能力,但一切都有待市場的檢驗。

尾聲

某種程度上來說,蘋果面臨著和所有元宇宙夢想家們相同的困境。

圖靈獎得主、計算機科學先驅Alan Kay曾經說:「人不僅是工具的製造者……他也是宇宙的創造者。」

這是庫克、扎克伯格和其他所有元宇宙擁躉們所相信的未來——在這裡,虛擬數位世界與物理現實世界彼此交疊,計算機將賦予人類更方便地在現實世界中navigate的魔法:全息擬態可以讓你瞬間和地球另一邊的朋友共處一室;只需掃一眼就能量出嬰兒的體溫;一切知識都能眨眼間在視野中浮現;只要你願意,可以讓恐龍復活,讓寶可夢降臨人間......

這即是所謂「增強現實」——現實與虛擬間的界限被抹去,人成為掌控宇宙的超人。

圖片來源:Meta

但資本關心的事情要現實得多,未來屬於未來,股價屬於今天:目標客群是誰?預期營收多少?能成為可靠的第n增長曲線嗎?

6月5號,蘋果會交出怎樣的答卷?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台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