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過兒童節,10後都怕了

新週刊 發佈 2023-06-02T19:06:49.514610+00:00

去年今天,一個能歌善舞的可達鴨玩具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心頭好,肯德基相關套餐隨之賣爆,呈現出「一鴨難求」的盛況。

去年今天,一個能歌善舞的可達鴨玩具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心頭好,肯德基相關套餐隨之賣爆,呈現出「一鴨難求」的盛況。今年六一,新晉頂流又變成了「布丁狗」。作為社交貨幣的符號來來去去,年輕人對於童真與快樂的需求卻始終如一。

作者 | 阿禎

編輯 | 陸一鳴

題圖 | 《重啟人生》

大概是嘗到了去年爆款「可達鴨」的甜頭,今年肯德基的「六一」活動,來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早在5月20日,肯德基就上線了三麗鷗IP的兒童節套餐,正式打響了今年兒童節餐飲品牌營銷大戰的第一槍。

如果說去年的兒童節是可達鴨一枝獨秀,那麼今年的戰況則堪稱餐飲品牌的團建。無論是肯德基、麥當勞 這樣的老牌快餐,還是如喜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飲,都紛紛搭上了「六一」的順風車。

隨著各個品牌聲勢浩大的營銷,14歲以上的「大齡兒童」們蠢蠢欲動。逐漸成為新一代消費狂歡節的「六一」兒童節,正在全方位「圍剿」年輕人。

附贈三麗鷗玩具的兒童節套餐,520上線的第一批發售即售罄。(圖/@IT網際網路那點事)

當兒童節成為卷王爭霸賽大耳朵圖圖還是海綿寶寶?三麗鷗還是Loopy?

雖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直接all in,但今年的兒童節儼然是「舊愛」與「新歡」齊飛,年輕人們空有一顆想要全都拿下的心,卻缺乏一個都能裝下的胃。

「聯名」在餐飲品牌營銷大戰中,並不少見,喜茶與FENDI沸沸揚揚的聯名事件,也才剛剛塵埃落定。但十幾個品牌同時推出聯名,還都是清一色的可愛童趣風,則著實能讓人產生不小的震撼。

奈雪的茶推出的海綿寶寶主題手提袋、貼紙和泡泡機等。(圖/@奈雪的茶)

新式茶飲品牌中,滬上阿姨聯名大耳朵圖圖,奈雪的茶攜手海綿寶寶,給90後、00後們帶來了中西結合式的童年回憶殺。畢竟誰沒有害怕過牛爺爺,又有誰會忘記打開電視的那一聲「Are you ready ?」呢?

《大耳朵圖圖》裡的牛爺爺和《海綿寶寶》每集開頭都會喊出「Are you ready」的船長。

除了選擇大家耳熟能詳的動畫聯名,為了貼合「兒童節」的主題,呆萌可愛的IP也是大多數品牌的主要選擇。一些原創潮玩形象,也出現在了兒童節限定包裝上。

樂樂茶選擇了粉嘟嘟的海狸Loopy,谷茗則和潮玩品牌52TOYS達成合作,KIMMY&MIKI系列的動漫形象搭配上了同樣粉嫩的外包裝。

樂樂茶的六一兒童節限定包裝,印滿了可愛的海狸形象。(圖/@樂樂茶LELECHA)

除了新式茶飲,如海底撈、好利來這樣的網紅餐飲品牌也應對有方。米菲兔的聯名小手提包不一定能吸引兒童吃火鍋,但足以成為年輕人今晚走進海底撈的充足理由。

而好利來兒童節限定的味道如何拋開不談,可愛的外觀設計和「食物+扭蛋機」的新奇玩法,對小朋友來說可能有些幼稚,但對年輕人來說絕對是會心一擊。

好利來和LINE FRIENDS聯名的兒童節限定,主打商品就是扭蛋機。(圖/微信小程序截圖)

聯名熱潮之外,品牌的花活兒也不少。外觀設計上,幾年前迎合兒童節推出的奶茶mini杯今年依舊沿用。一點點、谷茗、茶救星球等都上線了兒童節限定mini杯套組。

Coco奶茶則在mini杯的基礎上疊加新活兒,不僅推出奶瓶款「寶寶杯」,還主動幫年輕人們找起了過兒童節的理由——「憑我臉上的嬰兒肥,難道不該過六一嗎?」

Coco寶寶杯杯身的貼紙上,印著年輕人過兒童節的理由。(圖/Coco官方微博)

貼紙、餐盤、扇子、毛絨玩具、塑料玩具……為了吸引年輕顧客,餐飲品牌同時捲起了周邊設計。產品四季常在,而兒童節贈品一年只此一次。

有聯名的可借聯名東風,沒有聯名的,大概全靠本門設計師努力。看到LINLEE隨飲品加購的鴨鴨爬梯和鴨鴨水槍,很難說設計師當初是否更應該入職玩具廠。

LINLEE的鴨鴨爬梯需要另外加購,許多年輕人願意為可愛買單。(圖/視頻截圖)

要說又實誠又會整活兒,當數今年在兒童節「混戰」中不顯山、不露水的麥當勞。迷你圓筒冰激凌免費送,但前提是,你要進店和服務員大聲對暗號「誰還不是個寶寶」。

年輕人過兒童節,又被「割韭菜」?

餐飲品牌的兒童節活動越來越卷,從聯名到設計,從產品外包裝到門店外觀,無一不挖空心思招攬年輕消費者。

因此也有網友表示,兒童節的營銷是否越來越成人化、商業化,從而失去了節日原本的味道?

今年杭州西湖天幕投的大屏廣告引起爭議,超過14歲就不應該過兒童節了嗎?(圖/小紅書@momo)

「節日營銷」是常見的營銷手段,商家為了刺激消費者消費,不遺餘力製造節日氛圍乃至憑空「造」節都不足為奇,比如已經形成消費習慣的「雙十一」「5·20」「女神節」等等,都是消費市場的「新節」。

因此,大眾很難不產生一種「一到節日就會被割韭菜」的警惕心理,一年比一年更受商家和消費者重視的兒童節,也是不外如是。

但如果因為年輕人扎堆過六一、六一限定的爆款周邊重金難求的節日現象,就單純總結出「年輕人容易被割韭菜」,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群體性的偏見。

年輕人為什麼想過「六一」兒童節?

一位在微博上尋找「六一」肯德基搭子的網友告訴新周刊記者,自己是在工作之後才開始關注肯德基、麥當勞兒童節套餐的,去年肯德基贈送的可達鴨也有收藏。

「小時候過兒童節,一定要和同學一起吃兒童套餐,後來漸漸就沒有這個習慣了。上班以後再想吃兒童套餐,還要上網找搭子,但無論如何都想找回過節的感覺。」

「那個玩具是我玩的。」(圖/微博截圖)

回憶和孤獨,構成了年輕人過兒童節的底色之一。在與成長反覆拉扯的過程中,美好的童年記憶被不斷翻新、修飾,能夠適時地起到安慰作用。

換言之,兒童節只是開啟童年與成年之間大門的鑰匙,讓成年人可以短暫尋求回憶的庇護。

「懷念」是大部分成年人兒童節的主題詞。(圖/微博截圖)

除此之外,年輕人熱衷於在兒童節消費,也不乏對自己的補償心理。

正如奶茶品牌一點點印在包裝上的宣傳語「小時候渴望擁有的」,實現經濟自由的年輕人,終於可以買下渴望已久的玩具。過兒童節,也是在透過無法回溯的時間,隔空安慰童年的自己。

至於讓年輕人為兒童節花錢的原因,除了回憶和補償自己的因素,還有部分商家在策劃上難得的用心。

無論是線上、線下營造的節日氛圍,還是能夠真正勾起回憶殺的聯名,都能恰到好處地激起消費欲望。

商業營銷就如層層疊疊的精美包裝,拆開才知圖窮匕見。厭倦了扯著各種大旗催促消費的年輕人,卻又很容易被一點點用心和有趣打動。比如總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海綿寶寶,或是漸漸離我們遠去的大耳朵圖圖。

一個冷知識,胡圖圖的生日是2000年6月1日,今天他23歲啦。(圖/《大耳朵圖圖》)

比起宛如智力測試的電商大促滿減,兒童節當天點上一杯奶茶或是一份套餐,還能獲得玩具,對於年輕人來說才是更為簡單有效的消費激勵。

有年輕網友表示:「所有節日中,最愛過兒童節。因為最多不超過100元,哪怕一個人也能收穫過節的『儀式感』。」

這樣的消費行為著實與「割韭菜」相去甚遠,說到底,也不過是花承受範圍內的錢給自己製造快樂而已。

餐飲品牌的兒童節限定周邊之所以能夠成為年輕人的社交貨幣,也是因為雖然同樣參雜著飢餓營銷的手段,但相較於貴价的限定商品,這樣的快樂更便宜也更容易獲得。

集齊肯德基四款玩具,絕對是讓所有人都羨慕的存在。(圖/微博截圖)

至於說「成年人過兒童節是幼稚不成熟嗎?」。不用擔心,吃完兒童套餐,回到工位,她還是那個理智成熟的「大人」。

校對:黃思韻,運營:嘻嘻,排版:鍾穎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