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就服歐洲人的腦袋瓜子,從來都喜歡自己人給自己人挖坑。
按照歐盟立法的時間表,歐7排放標準將要在2025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當初歐盟各國和車企一致同意通過的新標,但就在距離實施還有兩年的這個節骨眼上,歐盟內部又有部分國家和車企開始「反水」了。
前不久,歐盟成員國法國、匈牙利、義大利、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在的帶領下簽署了一份文件,表示歐7排放法規過於脫離現實,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不切實際,呼籲推遲實施歐7。
這八個歐盟國家當中不乏有法國、義大利這樣的汽車大國。眾所周知,法國有著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Stellantis集團以及雷諾汽車,義大利有著不少知名超跑品牌,捷克則是斯柯達的總部所在。
法國財長勒梅爾表示,歐盟應該放棄可能傷害本地汽車製造商的歐7排放標準。更早之前,德國交通部部長、歐洲汽車工業組織也都表示過不支持歐盟委員會對該法規的執行:「歐7排放法規根本不是正確的方法,它會以極高的成本對環境產生極低的影響。」寶馬執行長奧利弗·齊普斯也曾經在第103屆股東大會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歐7的這些規定是完全不可行的,並說這些規定不會帶來任何空氣品質的改善。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歐7極有可能是歐洲針對燃油車排放制定的最後一套重要法規,特別是除了歐7之外,歐洲還有著實施CO2排放及內燃機禁令的潛在可能,這就使得歐洲車企推出歐7合規車輛的時間窗口和市場窗口都非常有限。歐7排放標準帶來的挑戰到底有多嚴格?居然能讓傳統汽車工業的發源地變得如此「撕裂」。我們不妨來簡單看一下。
首先,歐7標準並沒有關於二氧化碳排放新的規定,反而對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標準進行提高。同時,歐7首次對車輛制動器的顆粒物排放和輪胎的顆粒排放進行了限制,要求車輛制動器的顆粒物排放減少27%,而且電動汽車也包含在內。同時歐7還要求新車要具備更長的耐久性,滿足20萬公里和10年車齡的用車時間,以此減少廢棄電池組的回收污染。
此外,歐7排放標準中還涉及到了幾個對車企來說尤為重要的因素:第一,擴大了車輛的測試條件,特別是極低溫度下,這使車企滿足限制條件更具挑戰性;第二,取消了一致性因素,在實際駕駛排放測試中,取消了可攜式排放測量系統的一致性因素,以提高測試的準確性;第三,添加了納米顆粒測量,新法規增設了測量PN10的顆粒數量的規定,以監控細顆粒物的排放情況。
簡單的說,排放標準和測試要求都變得更加嚴苛。車企們能做到嗎?能!但是沒幾個車企願意這樣做。為什麼?因為成本太高吃不消。
此前,歐盟委員會對歐7實施後的影響做出過評估,估計小型轎車和皮卡的製造成本將會上漲180-450歐元(約合人民幣1370-3425元),卡車和公共汽車的製造成本將會上漲2800歐元(約合人民幣21307元)。
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製造成本的增加幅度遠遠高出歐盟委員會的預估。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歐7將會導致配備內燃機的汽車和貨車單車成本上漲約2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5220元),而柴油動力的卡車和公共汽車成本將上漲近12000歐元(約合人民幣90000元)。這幾乎是此前歐盟評估的成本上漲幅度的4-10倍,難怪歐洲的車企紛紛「反水」。
這意味著歐洲車企們一邊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來讓現存的燃油車符合歐7排放標準,一邊又要為電動車的研發和市場競爭付出更多的投入。那麼對於一些財力有限的廠商,如果需要投入巨大成本改進內燃機,會削弱燃油車利潤以及對電動汽車的投入。而且,這些花費高昂成本改進後的內燃機,在之後又不得不因為禁燃而被完全放棄,轉而採用零排放的電動車。
奧迪CEO馬庫斯·杜斯曼就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奧迪品牌在電動汽車研發層面已經投入了近百億歐元和大量的時間,而嚴格執行歐7排放標準將進一步減少奧迪品牌在燃油車方面獲得的利潤,而這些利潤又是奧迪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源動力。
所以歐7對於車企來說就是個坑,而且還是歐洲人自己挖的坑。
其實最划算的做法,要麼放棄歐7,直接一勞永逸的奔著禁燃的時間點去,加快禁燃的步伐,讓歐洲的車企儘快完成向電動車的轉型。如果退而求其次,就是推遲歐7和禁燃的時間,給車企喘息的時間。現在這種既要又要的迷之操作,無疑是既增加負擔又沒有好處。
考慮到歐盟最近已經撤回了2035年的燃油車銷售禁令,尤其是中國在純電動車市場已經具備潛在優勢的情況下,歐洲直接拋棄燃油車全面轉向電動車的可能性已經不大。那麼,最終歐盟很可能還是會在歐7的標準和時間節點上做出一定的調整和讓步。
很難說歐盟如今的做法,除了保護環境外,對歐洲的汽車工業是一種促進還是摧毀。但這種「內亂」的局面,卻給了中國新能源汽車一個良機。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更是稱,如果過早實施「歐7」排放標準,將會使歐洲的汽車工業落後中國數十年。
如今中國已經超越德國、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而其中,出口歐洲市場的占比正在與日俱增。2023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歐洲的占比已經達到12.3%,增速僅次於北美。當歐洲自亂陣腳時,中國汽車將會迎來對傳統汽車「老大哥」們的徹底超越。(文/優視汽車 老炮)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