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漪漣:我只開了個頭,我們的地鐵事業會一代比一代興旺!|上海地鐵口述歷史

上觀新聞 發佈 2023-06-03T16:31:31.193708+00:00

【信源】話匣子【編輯】馬小播【本期責編】藍爸爸【本期編審】Shining靈感202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運營30周年。從醞釀到籌建、從試驗到起步、從一條線到一張網……歷經三十年發展,上海已擁有20條線路,線網運營總里程達831公里,領跑全球。

【信源】話匣子

【編輯】馬小播

【本期責編】藍爸爸

【本期編審】Shining靈感

202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運營30周年。從醞釀到籌建、從試驗到起步、從一條線到一張網……歷經三十年發展,上海已擁有20條線路,線網運營總里程達831公里,領跑全球。

5月26日起

連續推出17篇

《上海地鐵口述歷史》系列微信

通過17位帶領上海軌道交通

走過重大歷史轉折

和發展階段的「一把手」

權威專家前輩

及各專業領域代表性人物

共同回顧上海地鐵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

三十年榮光歲月!

陳漪漣,1986年2月加入上海地鐵,1992年成為首批地鐵車輛人,負責對地鐵1號線列車的監造、調試和接車驗車工作,曾擔任車輛段技術科科長、車輛廠廠長,為全面消化先進電客列車技術、提升車輛檢修能力、優化檢修流程、培養優秀青年車輛專業人才梯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對車輛國產化研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學習技術,11次遠赴德國

地鐵1號線的列車是由德國製造的。在列車運抵上海前,作為首批地鐵車輛人,陳漪漣和其他同事就去德國進行了相關技術交流,德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讓她印象深刻:「一切都按標準來執行,所有操作一絲不苟,這些我們後來都運用到了上海地鐵的技術管理上,成為了我們保障運行服務質量的關鍵。」

當時,德國當地為上海地鐵1號線車輛做了一個專門的實驗室,陳漪漣回憶:「現在1號線、2號線仍然在使用的一些參數,都是從這間實驗室里調試出來的,每一次都是零點幾的小數點這樣一次次地調試。另外,還為我們上海地鐵的技術人員又建了一個實訓基地,學習理論知識並進行實操。這些都對我觸動很大,供貨方都那麼認真,我們自己更要加倍認真!」

通宵達旦驗收車輛

1992年10月30日,上海地鐵1號線首列電客列車6節編組,由中波輪船公司從漢堡港運抵上海,陳漪漣和她的團隊立即開始接車、驗車等工作。

「其實,驗收地鐵車輛,不僅僅是我們所看到的車體、轉向架這些部分。車輛裡面的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牽引系統、輔助電源系統等等,都要認真驗收,並進行實驗測試。」陳漪漣說。

陳漪漣提到其中一項重要測試——噪聲測試。地鐵1號線的路線途徑繁華的中心城區,每一次做噪聲測試,都要等到半夜12點以後萬籟俱寂之時。

「等到一點聲音都沒有的時候,車輛開過來,在它距離一米的地方、三米的地方,看噪聲係數是不是符合技術標準的要求。另外,空調系統是在專門的全密封實驗室,把車輛車頂上的空調系統放在裡面,看它的製冷係數、通風係數是不是符合要求。這些實驗我們都是一個一個很細緻地去做。」

就這樣,陳漪漣和她的團隊以及德國專家嚴格按照標準驗收了地鐵1號線的車輛。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鐵1號線南段建成試運行,列車在嶄新的軌道上,平穩、安全地跑起來了!

上海首條輕軌——5號線的誕生

地鐵5號線是上海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輕軌,採用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提供的車型,在上海組裝。

2002年8月,陳漪漣奉調前往上海現代軌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到任後,主持5號線的接車驗收工作,對陳漪漣來說,這和1號線完全不同的,存在著諸多從未經歷的挑戰。

陳漪漣舉例說,地鐵1號線、2號線的車體寬度為3米,5號線是2.8米。在莘莊站換乘時,1號線下來的大部分客流進入到5號線車廂,空間一下子變小了,擁擠度也就提高了,特別是客流大的時候,車廂里會非常擁擠,這就對5號線的牽引系統、輔助供電系統、空調系統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因為如此,5號線其實是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調試,達到運營標準後才上線的。

「當時,5號線是上海地鐵第一條全高架線路,在全天候氣象條件下運營,需要我們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特別是極端天氣狀況下,一定要確保安全!」

除了天氣,沿線的一些機構、工廠的一些電機系統、交流系統也可能會對5號線正常運行產生影響。陳漪漣帶領團隊「一抓到干擾就反覆實驗」,終於克服了這些困難,「我們地鐵車輛看起來是一個車子在線路上跑,但是牽涉到的是方方面面,是一個整體互相支持,包括中外專家都一起來協助解決這些問題。」

見證我國技術能力的飛躍

1986年2月加入上海地鐵,並在1992年參與創建上海地鐵車輛段,陳漪漣全程參與、更是見證了我們國家地鐵技術能力的飛速發展。

「地鐵1號線1期工程以及2號線的車輛是從德國採購的進口車輛,到3號線,主要就是以我們的國產車輛為主了。我們從3號線開始,不管是車輛的車體、轉向架這些大部件,固定部件和控制系統都逐漸開始國產了。到5號線,線路上的車就是上海生產的了。這個過程,時間跨度並不大,可見我們國家軌道交通事業的發展速度有多快!我也感到非常自豪!」陳漪漣說。

地鐵事業,代代相傳

回想上海地鐵初創時,專業人才最為緊缺。到如今,同濟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高校都相繼開設了地鐵相關的專業,培養出一大批人才。陳漪漣的徒弟們大部分就是從同濟大學或者工程技術大學車輛專業畢業的,「我帶他們的時候就覺得,這些年輕人非常好學,特別勤奮,更讓我覺得,我們的地鐵事業會一代比一代興旺,一代比一代發達。」

陳漪漣很感慨,1992年,上海地鐵自主培養的第1批49名地鐵司機,後來大部分都成為上海地鐵的棟樑之材,「我覺得我們這些人只是開了一個頭,後面的事業主要是由年輕人承擔。尤其是現在,更加需要年輕人有擔當、有理想、有責任。」

面向未來:像車輪一般滾滾向前

陳漪漣退休之後,仍然沒有離開地鐵事業,成都、昆明、南寧等地的地鐵綜合調試工作中,總會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當然,對上海地鐵的建設發展,仍是牽掛在心,「每次我的同事興奮地告訴我,我們又有新線路開通了,我都非常高興!想想從當初1993年5月28日到如今,30年過去,地鐵線路長達831公里,有7400多輛列車在線路上跑,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也找不到這樣的速度。「

面向未來,陳漪漣更是充滿希望:「我們上海地鐵可以再努力一把,成為國內乃至世界最先進、最安全、最舒適便捷的地鐵系統。我相信上海地鐵就像是車輪一樣,是永遠滾滾向前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