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幕上,《送你一朵小紅花》裡,乘坐天平山索道,近處是城市,遠處是山海;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園吸引了《流浪地球》《脫口秀大會》等影視綜藝項目進駐拍攝……青島人常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熟悉的海灣風景,灣與城、人與海,譜成一曲詩意的城市戀歌。
青島由海而生,因海嬌媚,49處美麗海灣勾勒著她的美貌和氣質。如今,水清灘淨、魚鷗翔集的美麗海灣已然成為青島市民臨海親海的城市「會客廳」,助力青島「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願景早日實現。
青島市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深化海灣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建設,形成「黨政同責、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公眾參與」的陸海一體化治理體系,以「美麗海灣」建設提升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深入推行灣長制,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行政區域總灣長,對全市海灣環境保護工作實施頂格協調和統一指揮。成立青島市美麗海灣建設工作專班,科學規劃、統籌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形成齊抓共管的美麗海灣建設大格局。去年,青島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
青島市出台的《青島市「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全市49處海灣劃分為六大灣區。青島將利用三個五年規劃時間,因地制宜、梯次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即:「十四五」期間,將嶗山灣、西岸前海灣區率先建成「美麗海灣」,打造「美麗海灣」建設樣板。「十五五」期間,將東岸前海灣區、膠州灣、古鎮口-董家口灣區建成「美麗海灣」。「十六五」期間,將丁字灣-田橫灣區建成「美麗海灣」,實現「美麗海灣」建設全覆蓋。
為保障「美麗海灣」建設,青島市印發《青島市美麗海灣建設工作方案》,提出了建設標準、建設時序、重點任務以及工作要求等,明確各部門職責任務,這是青島市首次出台市級層面美麗海灣建設方案,為全市美麗海灣建設提供了有力指導。制定《青島市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膠州灣海洋塑料垃圾「清漂」專項行動方案》,指導開展海灣污染治理,推動清潔、健康、美麗海灣建設,實現「水清灘淨、漁鷗翔集、人海和諧」。
目前,青島已完成全市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實施雨污合流管網清零、城市黑臭水體清零、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兩個清零、一個提標」三年攻堅行動,「一河一策」紮實推進入海河流總氮等污染治理與管控,完成漁港環境綜合整治,建立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制度,全面接收轉運處置船舶油類污染物。連續3年開展「淨灘行動」,維護岸灘清潔。青島存量互花米草及防治復生區域互花米草全部清除治理。組織開展膠州灣、嶗山灣、丁字灣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在全國範圍內首次建立海洋生物可視化信息庫,實現了海洋生物多樣性普查數據的可視化、信息化。
生態「含綠量」提升了發展「含金量」,促進了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獲批運營,打造「藍色糧倉」;建成全球領先的超算大科學裝置,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正式運營,聯合清華大學組建中國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島),全國首個標準淺海試驗場開工建設;以蛟龍、海龍和潛龍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潛裝備體系在青島實現「三龍聚首」,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深遠海科考船隊……
青島海灣的華麗蛻變,實現了生態、產業和市民幸福感的「三大升級」,下一步,青島市將以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核心,以建設美麗海灣為主線,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在清潔海洋的基礎上,向健康海洋、和諧海洋邁進,切實提高人民群眾臨海親海享海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曉帆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