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國聯軍:中國志願軍都是狠人!嚼石子撿子彈,五天斃敵1800人

申維觀史 發佈 2023-06-05T00:50:20.424350+00:00

從情報上的消息來看,中國已經在他們本土的電台中公開承認了他們的軍隊已經赴朝,不過沒過多久,威洛比就放下了心來,因為在所有報導中,中方並沒有提及中國軍隊這幾個字,而是被冠以一個「志願軍」的名頭。

文丨不吃桃

編輯丨申維觀史

「我們美國人就是回去跟貞子跳舞,也再也不和志願軍打仗了!」

從朝鮮戰場上死裡逃生的美國大兵如是說,志願軍到底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讓這些美國大兵說出這種話?

「意料之外」的情報

1950年11月2日,時任美國遠東司令部情報處處長的威洛比,接到了一份極其特殊的情報。

從情報上的消息來看,中國已經在他們本土的電台中公開承認了他們的軍隊已經赴朝,不過沒過多久,威洛比就放下了心來,因為在所有報導中,中方並沒有提及中國軍隊這幾個字,而是被冠以一個「志願軍」的名頭。

在威洛比看來,他們中國人之所以將入朝軍隊定義為「志願軍」,為的就是在日後不敵聯合國軍和美軍的時候,不損害中共軍隊的聲譽,說白了他們這麼做的真實目的,其實還是害怕自己無法戰勝強大的美軍。

可即便威洛比本人真的這麼安慰自己,前方傳來的其他線報,卻由不得他忽視中國志願軍強大的作戰能力。

根據前方傳來的情報不難看出,目前至少已經有三個軍在內的十萬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露面了。

他們白天隱蔽在山上的叢林中,可是一旦到了晚上,他們就會利用黑夜的掩護疾行,有時候他們甚至還能神不知鬼不覺的將聯合國軍包進他們的包圍圈中。

但除了和他們發生過交鋒的部分聯合國軍以外,幾乎沒有人真的看見到過志願軍們的蹤跡,這也正是威洛比和麥克阿瑟不相信中國志願軍援朝的根源。

可隨著己方王牌部隊的重大失利後,無論是在朝鮮的指揮官還是國內的高層,都不再相信這還是北韓軍隊的傑作,顯然中國不止是派出了一小部分軍隊入朝。

根據推算,中國志願軍至少派出了二十個軍奔赴朝鮮,可當威洛比把這個消息告訴麥克阿瑟後,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不同於其他人的緊張,麥克阿瑟對於這些消息非常不以為意,他先是列舉了中國志願軍入朝後可能採取的幾種方式,之後又根據這些方式逐一進行排除,身為麥克阿瑟最得力的威洛比,很快就從麥克阿瑟的話語中聽出了他的態度。

他洋洋灑灑分析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長官對於中國志願軍入朝一事並沒有多重視。

但很快局勢就告訴他們,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出其不意的戰略部署

不同於麥克阿瑟的判斷,此時進入朝鮮境內的中國志願軍人數,早已超過了38萬人,這些人按照既定戰術分布於東西線不同地區,時刻等待著總司給出下一步的命令。

在第一次戰役結束後的會議上,彭老總對第一次戰役的結果並不滿意,這是因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我方並沒有按照既定規劃把敵人的後撤路線截斷。這就導致了我方並沒有完成「殲滅南韓軍隊幾個師和美軍幾個師」的戰略設想。

隨著聯合國軍在西線的潰敗,他們就迅速向清川江附近撤退,直至11月4日,所有敵人都已撤退至清川江一線,這樣一來我方追擊殲滅敵軍的計劃就徹底行不通了。

此時我方志願軍已經連續作戰十天,這十天裡大家的精神時刻保持在高度緊張狀態中,堅持到現在別說是彈藥補給不夠,就連食物都所剩無幾如果在這時繼續追擊,那麼很有可能會招來聯合國軍的反撲,那樣一來我軍就會由主動變成被動。

於是彭老總當即下令停止追擊向後撤退,其中西線的各個軍隊採取寬大正面運動防禦和游擊戰結合的方針,如果在撤退途中遇到小股敵人就殲滅,如果遇到了大部隊就不要戀戰直接撤退。

隨著東線參戰的部隊超過三個軍,一個新的作戰計劃就在彭老總的心中出現了。

由於麥克阿瑟根本不相信志願軍的大部隊已經過江,於是彭老總就決定利用麥克阿瑟輕敵的弱點,先示敵以弱然後再誘敵深入尋機殲滅。

這個計劃聽起來沒什麼難度,但它其實是一個極其大膽且風險極高的作戰計劃,此時的聯合國軍已經開始向北進攻,而此時的中國志願軍卻處在戰後休整的疲勞階段,這個時候又該如何誘敵?

對於這個問題彭老總也早有安排,在對前線搜集到的情報進行分析時,彭老總就找到了一個能夠根本上打擊到麥克阿瑟的辦法,在聯合國軍東西兩線之間,有一個寬達一百公里左右的縫隙。

而這個縫隙就可以被志願軍拿來做文章,但這個方法到底能不能實施就又是一個問題了。

按照彭老總提出的戰略設想,幾天之後整個軍隊將呈現出一個「V」字,而在「V」字的中心則是溫井和雲山附近的地區。

從戰略圖上不難看出,要想實現誘敵深入的目標,就需要在「V」字正中心位置進行誘敵,而這裡正好是三十八軍所在的飛虎山。

這個戰略目標看起來好像和之前第一次戰役前,布置的口袋陣容一樣,但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三十八軍一個團,一邊抗住整個西線美軍的全面進攻,一邊想辦法將一個團打出主力的樣子,同時還能把敵人引入提前布好的圈套當中。

這對於整個三十八軍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全軍撤退前的三十八軍

早在彭老總下令全軍撤退之前,第三十八軍就一路從清川江南岸連破數座城防,如果他們能按照既定規劃迅速拿下軍隅里和新安洲,那麼我方剩下的幾個軍,都可以集體向西線的軍隊發起攻擊,一舉將其殲滅。

那時的三十八軍在入朝後的作戰中處處不順利,所以為了不再因為各種意外而延誤戰機,三十八軍的軍長在接到命令之後,當機立斷命令個部隊減輕裝備前往軍隅里一帶。

為了第一時間趕到軍隅里,三十八軍的335團丟下了所有不必要的裝備,只帶了足夠完成爭奪戰的彈藥和槍械,就開始拼命趕路,在當時沒有人會預料到,這場爭奪戰會變成一場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阻擊戰。

深夜時分,趁著敵人都還在戰壕里呼呼大睡的時候,335團已經在一片煙雨濛濛中向飛虎山的側翼發起了進攻。

早在發起進攻之前,三十八軍就發現在山脊附近堆滿了新鮮的土壤,這種現象讓三十八軍的軍長意識到,敵人很可能在山脊處提前做好了防禦工事,所以在進攻時他們決定由二團擔任主攻從山凹處發起攻擊。

之後再由一營和三營一起從北側向飛虎山發起進攻,在接近主峰的地段,隨著雙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遠程的炮火攻擊已經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於是雙方再次亮出白刃。

然而沒過多久,飛虎山的主峰就被聯合國軍鋪天蓋地的炮火給掩蓋了,不過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守住飛虎山,而是儘快掩護山上的聯合國軍儘快撤退,而在發現敵方退意之後,三十八軍就派出了一小支隊伍向著軍隅里沖了過去。

可他們前腳剛朝著軍隅里進發,後腳三十八軍的軍長就接到了彭老總停止攻擊就地防禦的命令。

這個命令讓三十八軍的軍長非常吃驚,他想不明白,明明已經進攻到這個地步了,現在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機會,為什麼會突然撤退,難道說是整個戰局出現了什麼問題嗎?

事實上,此時的聯合國軍早就在清川江南岸建立好了堅固的防禦戰線,如果再繼續追擊下去,不僅沒辦法達到切斷敵人退路的目的,反而還會讓我軍陷入被動地步。

所以眼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敵軍的行動重新布置作戰計劃,這時候三十八軍的軍長范天恩還不知道,這個「就地防禦」的命令,給他和225團帶來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飛虎山阻擊戰

在聯合國軍的大部隊都陸續撤回清川江南岸之後,麥克阿瑟就開始命令西部的各個部隊向著北邊繼續前進,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快速的北上,都是為了儘快實施出麥克阿瑟布置的「鉗形攻勢」。

為了阻止聯合國軍的北上計劃,志願軍就必須根據飛虎山這個特殊地形,對他們進行阻擊。

這個任務看起來簡單但實施起來卻相當艱難,通常來說,都會讓非主力部隊來執行誘敵深入的任務,但這一次彭老總卻一反常態的讓三十八軍的一二師來執行這個任務。

這是因為這次的任務並不像往常一樣簡單,他們既需要拼盡全力抵擋強有力的敵軍,還要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而在這個任務里,最重要的就是抵住敵人的攻擊,一旦沒能抵擋住敵人的攻擊,那麼他們後續的作戰計劃就會毀於一旦。

儘管三十八軍自入朝以來的所有作戰任務都完成不理想,但彭老總始終認為這是一支擁有極強戰鬥力的部隊。

不只是我軍將領,三十八軍的每一位志願軍,都深知這場阻擊站意味著什麼,如果陣地丟了,那麼敵人就會迅速通過飛虎山,然後從北方長驅直入,而朝鮮的北邊就是中國邊境。

所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輕易撤下飛虎山,但對於三十八軍來說,他們要面對的問題遠遠不止裝備精良的敵人。

在他們奪下飛虎山之前,三十八軍為了能夠儘快切斷聯合國軍的後撤線路,他們輕裝簡行沒帶任何糧草。但眼下爭奪戰一夜間就變成了阻擊戰,缺少食物和彈藥的他們,面對的將會是一場極其艱難的戰鬥。

為了保存體力和戰鬥狀態,年輕的戰士們甚至用嚼石頭分泌唾液的方法進行充飢,沒有挖戰壕的工具,他們就徒手一點點的挖。

被輪番轟炸過的土地堅如磐石,即便是用鐵鍬進行挖掘也要花費不少功夫,但戰士們卻硬生生用充血的雙手,挖出了一條條戰壕。

每天天一亮,聯合國軍們就會將飛機和大炮的彈藥一起丟進飛虎山的陣地上,到了晚上聯合國軍們就會點燃白天被炸成粉末的樹枝和枯草,然後再接著滾滾的濃煙向陣地上的志願軍們發起攻擊。

可即便是如此,三十八軍的士兵們依然堅守在陣地上,彈藥沒了就把敵人放進適當的距離品白刃,然後等到把敵人擊斃之後,就把敵人的裝備和彈藥撿起來當作補給。

短短兩天的時間內,聯合國軍就在後勤不斷補給的情況下,連續向飛虎山發起了進十六次攻擊,然而每一次都被我方志願軍打了回來。

在飛虎山阻擊戰的最後一天裡,美軍甚至出動了八十多架飛機和數百門大炮,對著陣地進行了一場慘無人道的狂轟亂炸。可即便如此我方志願軍仍舊沒有退縮,他們堅守著沒有命令絕不後撤的命令,和敵方肉搏到最後一刻。

11月8日,在三十八軍苦苦堅守了五個晝夜之後,麥克阿瑟終於改變了作戰計劃,而我軍以依據他們的行動,開始了邊打邊撤的戰略部署,至此三十八軍飛虎山阻擊戰的任務圓滿完成。

在這五天的戰鬥里,三十八軍以一團之力抗住了敵軍將近兩個師,前後將近六十次的進攻,以自身傷亡七百餘人為代價,守住了飛虎山這個關鍵陣地,同時擊斃敵人一千八百多名。

事後只要是聽說過三十八軍和聯合國軍這場戰役的外國士兵,都從心底萌生出了深深的恐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