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非遺大放異彩

懷化新聞網 發佈 2023-06-05T19:23:14.983082+00:00

走進雪峰山景區看旅遊,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非「熱」莫屬。「五一」假期,雪峰山景區內100餘家大小酒店、民宿、客棧近萬間客房全部住滿,一房難求。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軍 李夏濤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藝瑤 通訊員 夏喜衡

走進雪峰山景區看旅遊,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非「熱」莫屬。

「五一」假期,雪峰山景區內100餘家大小酒店、民宿、客棧近萬間客房全部住滿,一房難求。

「五一」過後,景區又迎來「研學潮」,一波接一波師生前來領略雪峰山風光之美、民俗之奇。

每當周末,掛著粵、贛、浙、蘇等外地牌照的車輛,穿梭於山背花瑤梯田、穿岩山森林公園、雪峰山大花瑤等景區。「今日客滿」的民宿招牌提醒隨處可見。

數據最有說服力。今年1月至5月,雪峰山旅遊五大景區接待遊客62.6萬人次,同比增長113%。

作為旅遊景區的「後起之秀」,雪峰山旅遊為什麼這麼火?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雪峰山旅遊之所以火爆,除了本身景致優美外,還在於當地把特色非遺文化當作重要財富精心呵護,植入景區建設,打造整體品牌,實現了非遺文化與全域旅遊、鄉村振興深度融合。

將散落的「非遺」珍珠串成鏈、結成面

(漵浦穿岩山景區雁鵝界古村非遺集市,民間藝人在表演木腦殼戲。)

素有江南「青藏高原」之稱的雪峰山脈,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奇山異水,美不勝收;文脈深遠,魅力無窮。

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樣式」,雪峰山有花瑤挑花、嗚哇山歌、辰河高腔、灘頭年畫、漵浦龍燈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600餘項。

「文旅大山,非遺鑄魂。」2014年,當地引入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堅持「文化先行」,致力集群發展、串點成線,以非遺打造差異化精品旅遊。

非遺保護、傳承的前提是摸清家底。在當地文旅部門支持下,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組成專門隊伍,深入166個村寨尋訪,將統計的非遺資源分為三大類。通過整理分析,對與景區旅遊產品契合度高的非遺資源心中有數、運用得心應手。

雪峰崖壁挺拔陡峭,莽莽綠意沿著山脈起伏蜿蜒。6月4日,在晨曦的浸染下,在此起彼伏的嗚哇聲中,雁鵝界古村「醒」了。村民們擺攤設點,迎來新的一天非遺集市的開市。

漵浦穿岩山景區的雁鵝界古村,始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因昔日有大雁棲息而得名。遊客沿著游步道品嘗非遺特色小吃,把玩非遺文創產品。在賀家小院、文創小院,打鐵、彈棉花、榨油、磨豆腐、織染、花瑤挑花等非遺體驗讓遊客興奮不已。各類非遺戲曲表演,更是讓遊客如醉如痴。

傳統的非遺項目,在雁鵝界非遺集市實現一站式體驗。這個昔日的「雲端古村」,成了網紅打卡地。

「文化是景區品質提升的核心要素。在景區建設之初,我們就考慮到文化元素的植入。」漵浦縣委書記鄭湘介紹,全縣建設了40餘處「旅遊+非遺+文創」景點,根據區域不同特點,植入不同文化元素,賦予獨特靈魂。

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重點建設花瑤挑花、嗚哇山歌、龍燈舞、炭花舞等非遺傳習所,虎形山花瑤大劇場、崇木凼「討僚皈」對歌崗等展演場所,虎形山、山背梯田、陽雀坡非遺工坊,穿岩山、崇木凼非遺村落,及雁鵝界、龍潭鎮、虎形山瑤族鄉非遺集市等一批非遺載體。

通過將各載體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拓面成體,讓古色、綠色、紅色的文旅資源交相輝映、互相賦能,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產品組合,使遊客從視覺、聽覺、味覺上,時時處處能感受到雪峰山非遺文化的無窮魅力。

非遺文化的多樣性,註定了其散落在各處,這為非遺價值的轉換提出了挑戰——很少有遊客為了參觀一項項非遺,走遍一個個古寨、村落。

對此,雪峰山景區建設非遺載體的同時,推進非遺活動常態化。近3年來共舉辦了320餘場非遺文化節會活動,邀請「非遺」藝人上萬人次。有影響的傳統品牌節慶活動,增加了流量,擦亮了品牌。

讓非遺走向大眾化、分眾化

(漵浦山背花瑤梯田景區花瑤挑花傳習所,瑤族婦女正在挑花。)

走進漵浦山背花瑤梯田景區花瑤挑花傳習所,花瑤挑花手工藝品琳琅滿目,不少遊客在這裡駐足觀看和挑選。

傳習所負責人奉寨妹介紹,一套瑤族刺繡婚服,差不多要織造一年,一套動輒上萬元,銷售確實很難。

「以往花瑤挑花服飾靠的是本地市場,瑤女出嫁,要有套花瑤挑花的婚服。如今,女孩結婚穿婚紗,自然賣不出幾件。」奉寨妹說。

守得住傳統,跟得上新潮。雪峰山景區大力推進非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在旅遊景區創建28個「非遺工坊」,對「小眾化」的花瑤挑花手工藝品樣式進行差異化改造,創新推出大眾化的小件挑花飾品和輕奢單體掛畫,推出小背包、小手包、虎頭帽、繡腰帶等各種「非遺」工藝品,發掘古老非遺的青春模樣,讓時尚元素碰撞非遺文化。

「我們還實現了從賣產品到賣文化的轉變。」奉寨妹介紹,遊客由旅遊公司聯繫,公司負責提供挑花服裝和場地,一套服裝一天租金200元。「以前一件衣服賣一萬元,一年也不一定能賣出一件,現在租衣服,每個月租金就能破萬。」奉寨妹說。

從賣產品到賣文化,非遺的價值得到彰顯。而背後的關鍵,是從大眾營銷轉變為分眾營銷,發掘、滿足新的社會需求。「好吃好看,不如好玩。」景區負責人說,相關部門的支持能實現非遺的保護,但能賺錢才能讓非遺擁有持續創新發展的動力。

面對「非遺」文化叫好不叫座的種種情形,雪峰山景區不斷推陳出新,選擇花瑤山歌、漵浦龍燈、茶山號子、目連戲、巫儺戲、三棒鼓等27類與景區旅遊產品契合度高的非遺項目進行創新。

「要發展,缺的不是技藝,而是創意。」在懷化雪峰山文化研究會會長、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實控人陳黎明看來,要想守住和傳承技藝,更關鍵的是創新。

根據花瑤婚俗創作出的《花瑤喜宴》,以美輪美奐的舞台表演,精彩演繹花瑤村寨的愛情故事,奇特婚俗,去年演出128場,場場爆滿。今年2月初,阿根廷駐華大使牛望道夫婦來到雪峰山大花瑤景區,對花瑤姑娘的精彩表演讚嘆不已:「太神奇了!」

各自營生的「非遺」藝人結成隊、抱成團

(漵浦雪峰山旅遊景區嗚哇山歌表演。)

5月27日,素有「雲端梯田」之稱的漵浦山背花瑤梯田艷陽高照。從海拔300多米一直鋪展到1400多米高的層層梯田,猶如面面銀鏡。隨著鑼鼓響起,22支插秧隊伍挑著秧苗湧向梯田,開始緊張的插秧比賽。

此時,田埂上,一位瑤族漢子領唱起高亢激昂的《嗚哇山歌》,田野上傳來應對的合唱聲。熱鬧的場面吸引了3000多名遊客參觀、體驗。

領唱的瑤族漢子叫陳治安,為嗚哇山歌傳承人,來自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草原村。一年一度的雪峰山花瑤梯田插秧節,他都要帶領草原村的團隊到此表演。

活動之後,記者來到設在他家的「嗚哇山歌」展廳。在展廳的一個書櫃內,放著數十本獲獎證書。陳治安介紹,這些大多是他父親陳世達的獲獎證書。其父是嗚哇山歌國家級傳承人,前幾年去世了,自己的技藝是父親傳授的。

雪峰山區「非遺」文化根植於民間、傳播於鄉野,以家傳為主的傳承方式,導致傳承人少、傳播面窄。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即便在2015年的全國山歌大賽中奪得中部賽區「山歌王」的稱號,嗚哇山歌也只有陳世達一家及個別鄰居能登台演唱。

「父親去世後,全縣傳承人只剩下3個,嗚哇山歌傳承瀕危。」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陳治安挑起大梁,在本村開展培訓的同時,推動嗚哇山歌進校園,現已帶出了一批徒弟。並與大花瑤景區建立了演出合作關係。「這個瀕危非遺算是搶救過來了。」陳治安笑逐顏開地說。

只要有傳承人在,傳統非遺就能復活。

連日來,漵浦縣統溪河鎮楓香瑤寨景區熱鬧非凡。漵浦縣辰河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的「00後」傳承人送戲進景區活動好戲連台。

《天官賜福》《獅子樓》《滑油山》……一個個經典劇目精彩登場,吸引眾多遊客駐足觀看,並紛紛拿起手機拍照、錄視頻。

漵浦縣辰河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主任鄭麗萍介紹,有著600多年歷史的辰河目連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始建於1951年的漵浦縣辰河目連戲劇團,曾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受到當時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然而,這樣輝煌的劇目也遇到了傳承危機。由於多種原因,劇團演職人員青黃不接,能上台表演的演員,年紀最小的也53歲。辰河目連戲舉步維艱,後繼無人。

「不能讓祖輩留下的寶貝,在我們這一代失傳。」2016年,漵浦縣專門成立辰河目連戲保護傳承保護中心,安排非遺專項資金,在縣職業中學開設辰河目連戲「非遺班」,定向培養30名「00後」傳承人。

《獅子樓》是《水滸傳》的經典片段,是辰河目連戲曲目中很精彩的武打戲。武松的扮演者毛彩志,2004年出生。「我每天早上5點多就開始練習,希望通過我們年輕人的努力,傳承好非遺戲曲。」毛彩志說。

「如今,這批『00後』已成為辰河目連戲保護傳承事業的生力軍,當起了主角,挑起了大梁。」辰河目連戲傳承人周建斌說,劇團精心編排的原創辰河目連戲經常在各大景區巡演。

漵浦縣文旅廣體局負責人坦言,近幾年,國家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有效調動了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性,但「非遺」傳承人有限,「非遺」相關藝人群體流動性很大,除了極少數高度市場化的「非遺」產品,多數藝人一般從事與「非遺」無關的生產經營,往往是在有錢有閒時參與「非遺」文化活動,給活動組織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對此,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有益探索。一方面用人用工向「非遺」藝人群體傾斜,招收230多名「非遺」藝人進入景區上班,與86名「非遺」藝人建立臨時性用工關係,讓更多「非遺」藝人向景區集中。另一方面,對不能安排到景區就業的「非遺」藝人群體,與各縣市區文旅部門加強合作,為580名民間「非遺」藝人建立登記備案,以備不時之需。

花瑤挑花傳承人奉寨妹是受益者之一,每月都有固定收入。「現在跟我學挑花的大學生就有20多個。」說這話時,奉寨妹透著自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