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陣父子兵:演義中孫堅、孫策的戰績

吟風社 發佈 2023-06-05T19:52:33.085099+00:00

孫堅與孫策這對孫吳奠基人,雖然在演義出場次數很少,但作者對他們的正史形象還是做出了較大的還原,但是吧,由於東吳在演義中只是配角,因此他們的武藝在整部小說中是排不上號的,話不多說,本文來介紹一下孫堅、孫策在演義中的戰績。

孫堅與孫策這對孫吳奠基人,雖然在演義出場次數很少,但作者對他們的正史形象還是做出了較大的還原,但是吧,由於東吳在演義中只是配角,因此他們的武藝在整部小說中是排不上號的,話不多說,本文來介紹一下孫堅、孫策在演義中的戰績。

孫堅

孫堅雖然只在書中走了一個過場,但是還是非常有主角范的,專門的相貌描寫——廣額闊面,虎體熊腰,擁有自己的專屬兵器——古錠刀和鵲畫弓。

斬殺海賊:孫堅十七歲時,與其父去錢塘,看到海賊十餘人劫取商人財物後,在岸上分贓。孫堅提刀上岸,揚聲大叫,東西指揮,如同在調兵譴將,海賊們以為官兵到了,丟棄財物逃走,孫堅追趕而上,斬殺其中一人。

VS趙弘:孫堅配合朱儁攻打黃巾軍占據的宛城,城破之日,孫堅率先登城,斬殺黃巾軍二十餘人,黃巾軍首領趙弘乘馬持槊,直取孫堅。孫堅從城上飛身奪取趙弘的兵器,轉瞬之間將趙弘刺於馬下。這一手奪槊反殺很漂亮,可惜對手水平太差,看不出實力。

VS華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戰中,孫堅作為諸侯聯軍的先鋒,表現得十分活躍,但因袁術存在私心,拒不發糧,導致士卒挨餓,華雄趁機夜襲,孫堅慌忙披掛上馬,正巧遇到華雄,兩人交鋒,不數合,李肅軍放火,孫堅突圍而走,身邊只剩祖茂一人,這時華雄追趕,這裡嘉靖本和毛本描寫不一樣,嘉靖本中孫堅是勒馬又和華雄戰了十餘合,毛本刪了孫堅勒馬回戰,之後孫堅連放兩箭,都被華雄躲過。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鵲畫弓,祖茂換裝孫堅的赤幘,孫堅才逃得性命。

嘉靖本:程普、黃蓋、韓當各不相顧,止有祖茂跟定孫堅,與數十騎突圍而出。背後華雄追堅,【堅勒回馬又戰十餘合。堅敗,雄趕來。堅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盡力氣放第三箭,力大拽折了鵲畫弓,棄弓縱馬穿林而走】。祖茂曰:"主公頭上赤幘射目,雄望之,心不舍。可脫幘與茂戴之。"

毛本:正遇華雄。兩馬相交,斗不數合,後面李肅軍到,竟天價放起火來。堅軍亂竄。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背後華雄追來。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鵲畫弓,只得棄弓縱馬而奔。祖茂曰:「主公頭上赤幘射目,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堅就脫幘換茂盔,分兩路而走。

PS:如果按嘉靖本,孫堅比之華雄可謂差距極大了,有人或許會說孫堅缺糧的問題,但演義中自來缺糧挨餓的都是士兵,什麼時候有過主將跟士兵一塊挨餓的道理?

VS呂公:因私藏傳國玉璽,孫堅袁紹、劉表結仇。在袁術的唆使之下,孫堅跨江擊劉表。劉表的謀士蒯良設下計策,準備在峴山射殺孫堅,於是令呂公前去誘敵,孫堅果然中計,率三十餘騎追趕呂公,又因馬快,追上呂公時只有單人獨騎,呂公勒回馬來戰孫堅,交手只一個回合,呂公便走,閃入山路去。孫堅隨後趕入,被亂箭射殺。正應了孫堅之前「若藏有玉璽,死於刀箭之下」的誓言。

孫策

射殺陳生:孫策隨父孫堅討伐劉表,劉表大將黃祖令張虎搦戰,孫堅這邊派出韓當,兩人大戰二十餘合,張虎力怯,陳生前來助戰,被孫策一箭射死,而張虎也因吃驚而措手不及被韓當所殺。

VS太史慈:孫策以玉璽從袁術手中換取了三千兵馬攻打江東,首先與劉繇交鋒。某日,孫策率領十三騎前去光武帝廟燒香,劉繇部將太史慈請戰,劉繇卻認為是孫策誘敵,不肯發兵,只有一名曲阿小將跟隨太史慈前往。兩隊人馬在神亭嶺相遇,孫策便與太史慈單挑起來,先是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太史慈因擔心孫策人多勢眾而將孫策單獨引走,又大戰五十回合,互相夾住對方的槍,然後一起落馬,孫策搶了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搶了孫策的頭盔,纏鬥到援兵趕來。而後孫策方拿著太史慈的戟,太史慈方拿著孫策的頭盔,各自宣布勝利。

總體上說,太史慈與孫策實力在一個檔次內,但如果非要分個高下,還是太史慈更強。

孫策雖然在纏鬥中有「手快」的記錄,這類似許褚裸衣斗馬超時的「許褚力大」,固然說明速度方面孫策強於太史慈、力量方面許褚強於馬超,卻並不足以說明二者總分的高下。其實嘉靖本這一場可說是高下已判:

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聲後起,乃劉繇接應軍到來,約有千餘。慈戰策不放,兩邊軍馬合將上來。策正慌,程普領十二騎到,衝殺兩邊軍。慈放了策。

即使孫策拿著攻擊的戟,太史慈拿著防禦的頭盔,但從「慈戰策不放」與「慈放了策」來看,即使拿著沒有攻擊能力的頭盔,太史慈仍然在戰鬥中占據主動。而後作者更是借史官之口判斷二者的高下:

兩軍吶喊,這邊夸勝,那壁道強。後史官議論,失盔者當輸也。

因此,嘉靖本太史慈強於孫策,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戰鬥細節還是旁白定位均指向這個結果。

至於通行的毛本,對於太史慈的定位則進行了不小的削弱。毛宗崗本此戰的過程如下:

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忽然喊聲後起,乃劉繇接應軍到來,約有千餘。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騎亦衝到。策與慈方才放手。

可以看到,通行本二人已經是勢均力敵了,孫策和太史慈同時放手,主導局勢的不再是太史慈,太史慈用頭盔卻對用戟的孫策占據攻勢並不存在於通行本。既然沒有太史慈掌握局勢的描寫,那麼能否用孫策手快判斷孫策更強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毛宗崗批註同樣對孫策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前日虎牢關上,挑孫堅赤幘;今日神亭嶺下,挑孫策兜鍪:可稱落帽世家。

所以,即使是通行本刪除了太史慈的優勢描寫,太史慈仍應位列孫策之上。

VS於糜、樊能:牛渚之戰中,劉繇部將於糜挑戰孫策,兩人戰不三合,於糜被孫策生擒回陣,劉繇另一個部將樊能,見於糜被捉,挺槍來趕,那槍剛搠到孫策後心,孫策陣上軍士大叫:「背後有人暗算!」孫策回頭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樊能驚駭,倒翻身撞下馬來,破頭而死。孫策到門旗下,將於糜丟下,已被挾死。因挾死一將,喝死一將,從此孫策得了一個「小霸王」的外號。

和孫堅殺趙弘一樣,雖然表現非常精彩,但因為對手實力太弱,無法體現孫策實力,當然,孫策是演義中除了張飛之外,另一個用聲波殺人的。

VS嚴輿:孫策與嚴白虎交戰,嚴白虎不敵,讓其弟嚴輿前去求和,宴席之上,孫策一劍將嚴輿砍殺。

VS周昕:會稽之戰,孫策佯裝撤退,嚴白虎和周昕率軍追趕,到了離城二十餘里地時,遭遇孫策埋伏,周聽舞刀來迎,被孫策一槍刺死。

VS許貢三門客:孫策殺死許貢後,許貢的三個門客常思為主人報仇。有一次孫策外出打獵,正策馬逐鹿,忽然見樹林之內有三個人持槍帶弓面立,孫策勒馬問三人是什麼人,三人自稱是韓當的軍士,孫策並不懷疑,正欲走時,其中一個門客拈槍往孫策左腿便刺。孫策大驚,急忙急取佩劍從馬上砍去,卻不料劍刃突然墜地,止存劍靶在手(真是東吳出品,必屬次品)。

另一個門客搭弓射中孫策的面頰。孫策拔出射中自己箭,取弓反射回去,殺死一人。剩餘二人舉槍向孫策亂搠,大呼為主人報仇。孫策沒有其他兵器,只能在馬上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戰不退,孫策身中數槍,連馬也受了傷。正在危急關頭,程普率眾趕到,將二人砍成肉泥。

PS:可以說許貢的三個門客武藝相當不錯,一人被孫策射死之後,另外兩人聯手可以上風孫策,當然此時孫策有兩個debuff:一是面頰帶傷,二是只有弓在手,但也有一個buff,孫策是騎馬,兩個門客是步戰。

這次遇刺也直接導致孫策的死亡,在傷未愈時又見江東官民拜服于吉,藉故將于吉處死後屢屢出現幻覺,最終英年早逝。作者為孫策寫了一首贊詩,即:

獨戰東南角,人稱小霸王。

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

威震三江靜,名聞四海香。

臨終遺大事,應是識周郎。

綜上,孫策外號小霸王,年少有為,英武過人,外號響亮,這種人設無疑極度吸粉,也因此對不少粉絲來說,孫策似乎就成為了可與蜀漢五虎等演義一線武將一較長短的人物。然而這真的是粉絲濾鏡了,演義作者對江東的態度著實不怎麼重視,在書末結尾的那篇概括全文的古風中,曹劉都可稱主角,東吳以一句「孫堅孫策起江左」帶過,這待遇連姜維都不如,孫策的武力為二線水準其實合情合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