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遊記

中工網 發佈 2023-06-05T20:15:23.295417+00:00

原標題:桃花源遊記劉兵蜿蜒的沅江自雲貴高原穿過崇山峻岭後進入三湘大地,地勢逐漸變緩,景致愈發新奇。到達沅陵東界時,水面變得十分寬闊和緩,有多條溪水匯入。溪水兩岸群巒聳峙,雲霧繚繞,林木蓊鬱。湖南常德桃源縣城西南十餘公里的水溪附近,風景尤美。這裡就是傳說中桃花源的所在地。

原標題:桃花源遊記

劉兵

蜿蜒的沅江自雲貴高原穿過崇山峻岭後進入三湘大地,地勢逐漸變緩,景致愈發新奇。到達沅陵東界時,水面變得十分寬闊和緩,有多條溪水匯入。溪水兩岸群巒聳峙,雲霧繚繞,林木蓊鬱。湖南常德桃源縣城西南十餘公里的水溪附近,風景尤美。

這裡就是傳說中桃花源的所在地。

它面臨沅水,背倚群山,蒼松翠竹,相傳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就是寫的這裡。暮春之際,我和舊友遊覽了神馳已久的桃花源。

相傳秦溪是武陵漁郎誤入世外桃源所經之路。如今泛舟秦溪,仿佛武陵漁郎緣溪而行,沿途花影繽紛,青竹夾岸。在人聲喧語中上船,船行前方是疊陵幽谷。耳畔是溪水流淌和漁網入水的聲音,漁歌高腔與之應和。人在船上,仿佛置身幻境。

沿著秦溪進入秦谷,約幾公里的路程兩岸都是桃樹。花期已過,枝頭絹帛繡成桃紅點點,一步步走去,突然,眼前豁然開朗,面對的是一幅如畫般的美景:偌大的山坳下靜靜地臥著一個原生態的村落。在雨霧中,綠油油的田地和星星點點分布的村居錯落有致。其間,清澈的小河,裊裊的炊煙,如畫的桃林染滿了整個山坳。

自唐代開始,桃花源開始建寺觀,宋時更盛,元末毀於火,明代中期又建殿宇,明末復毀於火。清末,這裡重修淵明祠,沿山配置亭閣,按陶淵明詩文命名,此後又屢經修葺。瞻仰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楹聯和碑刻,不禁思緒萬千。在這裡,終於可以有片刻閒暇充分放下心靈的包袱,尋找靈魂的故鄉。

遊覽覺得疲倦之餘,大家開始閒坐吃擂茶。所謂擂茶,其實似茶非茶。據說是以茶葉、姜、米加上鹽放缽里,以硬木棒擂成細末,開水衝過即可飲用。擂茶入口咸香甘甜,五味俱全,別有一番滋味。品著擂茶,感受著桃花源千年沉澱的文化內涵,我的神思便穿越回一千六百年前的東晉時代。

年輕時的陶淵明便有廣濟蒼生之志,然而,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晉劉宋更替之際。在那樣的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註定無法實現。義熙元年,他辭去當了僅八十多天的彭澤縣令,自此長期隱居田園,與門閥士族統治集團疏遠。雖然遠在江湖,陶淵明仍舊關心廟堂之事。此後,劉裕廢掉並殺死晉恭帝,激起詩人思想強烈的波瀾。從固有的儒家正統觀念出發,他對劉裕政權十分不滿,卻無可奈何。於是,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桃花源記》所描繪的是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那裡沒有戰亂和賦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平和簡單,生活是那麼美好,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富足而舒心。這對於遭逢社會易代,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仍時代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簡潔的詩意文字和形象逼真的描述,已永久鐫刻在中國文學史上,成為千百年來倦於世俗的人們的心靈港灣。

人們說桃花源有兩個,一個在常德,一個則在每個人的心中。身在繁忙都市中的人們,每日想停也停不下來。然而,在忙碌而緊張的間隙,誰都會憧憬這樣一個地方:山清水秀,寧靜自然,全無現代工業社會的嘈雜,同時人際關係簡單,與世無爭,安靜祥和地過著田園生活。

誠然,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那裡風光旖旎、風俗純美而又平等富足。也許,這個桃花源僅僅存在於幻想中。但是,如果能讓入世的人們有片刻出世的愉悅放鬆,從現實的喧囂和浮躁中透一口氣,便已足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