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賤賣」技術?價值7億的盾構機,為何在中國只要3000萬不到

宇宙觀察室 發佈 2023-06-06T02:29:10.112100+00:00

遙記得2006年,中國有些工程項目還從國外購買130台進口盾構機,數年的時間過去,中國的盾構機已經遙遙領先於幾個技術壟斷國家,遠銷30國,然而,在它的定價上卻存在一定爭議,要知道進口的盾構機價格是7億,而中國的只有3000萬不到,為什麼我們只用1/10的低價出售呢?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遙記得2006年,中國有些工程項目還從國外購買130台進口盾構機,數年的時間過去,中國的盾構機已經遙遙領先於幾個技術壟斷國家,遠銷30國,然而,在它的定價上卻存在一定爭議,要知道進口的盾構機價格是7億,而中國的只有3000萬不到,為什麼我們只用1/10的低價出售呢?

盾構機有多牛?

日常生活中是見不到盾構機的,它個頭很大,只在大山中挖掘隧道時才能看到它的身影,是極為精密的大型儀器設備,研發工作涉及到地質、機械、液壓等,功能十分強悍,它的前方有一個旋轉刀盤,能鑿開泥土和岩石,即便是鑿穿一座山體堅硬的大山也不在話下,因此它有個外號叫做地下蛟龍。

盾構機具有極高的安全性,極強的精準度,和極小的噪音,有強大的支撐作用,一般在執行隧道挖掘任務時,如果中心有空洞,上面的山體會因為不穩而出現搖擺、坍塌或地表沉降等危險,但盾構機可以解決以上所有難題,並且能大幅減少修建工程的時間,和傳統的人力相比縮短有十幾倍的時間,適合用於高速路的修建,以及水利工程及地鐵的施工。

但盾構機的型號並不是統一的,該名只是籠統的概括叫法,它的種類根據工程的需求包含很多,相同,不同的型號,其價格也是不同的,中國過往一直處於需要依賴進口盾構機才能完成工程的尷尬局面,不僅如此,國外壟斷了技術和市場,時常坐地起價,中國意識到如果再不覺醒,就永遠會處在任人宰割的情況中。

中國打破技術壁壘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雖然擁有龐大的國土面積,但鐵路卻非常短,僅有2.18萬公里,在任何時候,交通都和經濟緊密聯繫在一起,如果缺少交通的輔助,那麼很多產品都無法擴大銷售渠道和路線,想要交通好,就得多修路,這對當時剛進入起步階段的中國而言無疑是艱苦且重要的。

由於戰爭的侵襲和多年的壓迫,中國在各項技術方面都處於落後地位,在修建隧道時,國外很多國家都開始借用機械了,但我國仍然使用傳統的人工,總體而言,人力是成本相對較低的,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造成大量的傷亡,且工程進度進展緩慢。

比如1958年中國在修建成都昆明的鐵路路線時,使用的是傳統人工進行項目施工,最終統計的數據顯示,光是鐵道兵的遇難犧牲人數都達到了2000多人,且在鐵路沿線處,共有20多處都是烈士陵園,這條鐵路線可以說是用當時的千萬血肉之軀鋪就的。

中國必須要使用盾構機的原因之一還包括複雜的地形,和大量的高山丘陵,山區占中國總面積的2/3,這些依靠人工是很難快速實現的,於是,中國為了能減少傷亡情況,並且在短時間內修建工程,從當時幾個平分秋色的壟斷國家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中選了實力最強悍的德國引進盾構機,但當問及價格時,眾人都驚呆了,竟然要7億的天價,而且還不包括售後服務和安裝的費用。

既不給講價,也不能提供售後服務,可以說德國是明擺著在「欺負」中國,但由於當時工程吃緊,必須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所以不得已,雖然不滿意它漫天要價的天價,也咬牙買了下來。

但問題就來了,1997年,中國修建秦嶺隧道時就發生了意外,或許是因為國外的盾構機在換了個環境和之前大不相同的地方後沒有磨合好,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故障,有一次就是如此,當盾構機法發生故障後,中國因為缺少對盾構機的了解,也不會維修,不得已去找德國幫忙,然而德國卻利用這一點來使中國難堪,比如他們要求1小時就要支付600-800歐元。

工程進度已經無法再繼續耽擱,中國苦於沒有技術支撐,所以不得已還是請來了價格昂貴的維修師傅,然而令人感到不滿的是,德國在修盾構機的時候,為了防止中國偷聽偷學或其他令他大開眼界的行為,甚至拉起了一道警戒線。

德國曾語氣篤定的表示,就算給中國100年,他們也造不出盾構機。

這句話一出口無疑對中國是個挑釁,而中國在面臨著種種抉擇時,也只能選擇使用德國的,吃下這個啞巴虧,但我國的科研人員時有志氣的,在德國甩出那句嘲諷的話後,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中國擁有自己的盾構機,不再受壟斷國家的欺辱。

於是在2002年,一個僅有18個年輕人組成的項目團隊成立,他們專門負責研發國產的盾構機,這個團隊後來還被親切地稱為「逐夢之隊」,代表的是中國技術破壁的未來。

年輕人總有用不完的活力和熱情,尤其是在國外有意的刺激下,這18名年輕人立下了誓願,但當時沒有任何的技術基礎,可以說是完全從0開始的,但好在還有從國外引進的模版在,所以最開始的那段時間,科研人員每天都會下到工程現場,去觀察和分析盾構機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原始數據,元器件的觀察,來回一次次的對比參數,直到做出一台只屬於中國的盾構機。

2008年,中國首台複合式土壓平衡盾構誕生,這也是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盾構機。歷經6年艱苦不懈的奮鬥,國產盾構機迎來了曙光,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的又一個偉大的成長。不過並不是光造出一台盾構機就行的,最關鍵的是它的運作過程是否存在誤差,只有通過了驗證,才能認可它的存在。

因此中鐵1號上線後,就在天津地鐵進行了驗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這台由中國製造出的首台盾構機,竟實現了將地表的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內的極限要求,最後毫無疑問的大獲成功。

2年後,開路先鋒19號正式上線,中國也徹底地從被壟斷國的壓迫中成功解放,並且在其他國家都把價格定在7億的天價時,中國卻將價格定在了2500萬左右,複雜的更是只需要5000萬即可。

為什麼中國賣得這麼便宜?

如此巨大的價格差距,難不成是因為中國使用的材料成本更低?非也,其實價格低廉的背後是中國面向全球市場的細心布局。

從中國確定開始自主研發到如今成功銷遍全球的突破,也就跨越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很難達到的上升速度,因此國外質疑,中國賣這麼低的價格等於破壞了盾構機在國際市場中的秩序,而且這麼低的價格賣出,還能掙到錢嗎?

首先,雖然目前中國的盾構機發展很好,但壟斷國家依然存在,只要他們囂張一次,就代表著我國的發展之路被阻隔一次,如果想要徹底擺脫壟斷國家的控制,就必須要打「價格戰」,這在國內很常見,就比如兩家距離很近的超市,為了爭搶客源生意,不斷在對方的基礎上壓低自己產品的價格和優惠,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戶來購買。

對於中國而言,使用的戰術和上文中提到的例子本質上是異曲同工的。國外在過去之所以態度豪橫,正是因為他們擁有核心技術,然而在中國有不差於他們的核心技術時,價格的制定就顯得尤為重要,壟斷國的優勢很明顯,比如因為時間久資歷深擁有更龐大更信任他們的客戶群體,想從他們口中分一塊蛋糕太難了。

巨額利益的驅動下,只有用極端手段進行對抗才能成就突破,因此中國必須要利用低廉的價格首先打入國際市場,獲得和壟斷國的競爭資格,才能保證未來有和他們角力並突破的可能。

當然也有質疑的聲音表示中國盾構機的起步太晚,各方面性能一定都不如國外的,但事實證明,中國的盾構機效率更快,以2018年國內外盾構機比拼舉例,從汕頭海灣隧道的南岸穿越蘇埃海灣,進口的盾構機用時736天,但國產盾構機卻僅用660天就完成了這項任務,不僅速度比進口快,價格還便宜,選擇哪一個最合適不言而喻。

而且對於任何人和國家而言,在面對兩個功能相似但價格不同的產品時,都會優先考慮到成本最低的那個,所以當中國以國外1/10的低價賣出具有相同功能的盾構機後,便一發不可收拾,2020年,由中國自主研發的1000台盾構機下線,為中國奪回了國內90%的市場份額,實現了五大洲全覆蓋,即便是對中國不服的印度,也不得不認命從中國購買盾構機。

結語

從最開始被隨便叫價無可反駁的7億,到現如今的不到3000萬,中國在短短十多年的時間裡突破了卡脖子的窘境,打破了數十年的壟斷和技術壁壘,從被迫到主動出擊,每一個盾構機的生產和工作的身影都在證明中國強大的實力和崛起的力量,體現中國真正的實力,也讓中國人更加自信驕傲。

而作為壟斷方,必然不會眼睜睜看中國分走他們的最大塊蛋糕,但至於他們會怎麼做,中國並不在意,因為無論如何,中國依然會以自己的方式突破困難。

好了,本期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這期別忘了給我們點讚,關注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