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寧夏 黃河千里行·我在現場 | 探訪古村落,尋覓桃花源

寧夏日報 發佈 2023-06-06T13:34:49.553275+00:00

6月5日下午,記者一行駛出中衛市區,沿著峽谷小路蜿蜒一個多小時,來到黃河北渡口,對岸就是被綠樹環繞的南長灘。記者吃了一驚:區內採訪,不覺間竟然駛出了寧夏,這會又要橫渡大河,再返寧夏。

  要到「寧夏黃河第一村」南長灘採訪,可不是件容易事,那要跨省渡河——

  6月5日下午,記者一行駛出中衛市區,沿著峽谷小路蜿蜒一個多小時,來到黃河北渡口,對岸就是被綠樹環繞的南長灘。聽擺渡人李進武說,眼下我們站在甘肅省景泰縣的地界上。

  記者吃了一驚:區內採訪,不覺間竟然駛出了寧夏,這會又要橫渡大河,再返寧夏。難怪有人說,南長灘是寧夏的一塊「飛地」。記者聽村里人操著一口地道靖遠話。一打聽,村裡的媳婦多是從鄰近的靖遠縣嫁過來的。南長灘村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由於黃河和峽谷天險的阻隔,歷史上這裡是個遠離塵世的地方。

  進入新世紀後,南長灘通了水電路網,又開通了穿梭兩岸的輪渡船,一船有效載重15噸,不光能渡人,還能轉運汽車等交通工具。就這樣,絡繹不絕的遊人撩旺了南長灘的人氣,帶火了這裡的農家樂。

  記者登陸南長灘後,拾級而上,穿過一大片濃密果林,順著曲折的硬化路爬高,碰上了在房前乘涼的劉占慧及其家人。一打聽,她家就開了個「古村農家院」,幹了有十多年,是村里最有年頭的農家樂。

  記者又向上走了50多米,來到坐落於村子制高點的「古村農家院」。這家主人姓拓,是村裡的大姓。劉占慧是拓家媳婦,平時就由她打理「古村農家院」。這裡的住房為磚木結構,高屋頂,一溜兒農家大炕能睡八九個人,寬敞得很。

  主人家招待記者的是自種香水梨,通體黝黑,那是冰箱冷凍所致。咬一口,果肉中還和著冰碴子,沁人心脾,很是解暑。這裡排第一的「硬菜」是爆炒羊羔肉,新嫩鮮香,食材就是自家飼餵的山羊。

  今年4月,南長灘村舉辦梨花節,遊人爆棚。三天時間,就有3000多名遊客被從對岸輪渡到南長灘村。那幾天,「古村農家院」最多時接待遊客20多名,以來自銀川的居多。

  要說南長灘村發展旅遊業,還真有不少王牌可打,都和黃河息息相關:村外就是黃河黑山峽段,風景瑰麗;村里坐擁169株老梨樹,在黃河水澆灌下樹齡已有數百年,春日裡開得燦爛耀眼,花謝時又是落英繽紛,別有一番詩意。劉占慧的夫家爺爺曾是當地有名的老船工拓占川,在甘肅、寧夏兩省區都很有名,半個多世紀裡不知渡了多少人過河。老爺子已駕鶴西去,留下的羊皮筏子排架還在「古村農家院」,惹來不少遊人觀賞拍照。

  到現在,南長灘村還保留著的淳樸民風,成為當地旅遊業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光顧「古村農家院」的多是回頭客,每回都是劉占慧親自下廚做飯,就像招待親朋好友。對這種樸實無華的熱情,不少遊人感念在心,有人還無償給「古村農家院」製作招牌條幅,裡面配上幾句打油詩:古樸傳統,停車住宿……現身說法為這裡「打call」。

  南長灘村高低錯落,記者爬高走低,一路上就沒碰到幾個人。聽土生土長的武秀梅老人講,村子和外界聯通後,多數年輕人都到外面闖蕩去了,剩下的多是些老人、婦女、孩子。 

  村里人紛紛出去,村外人爭相而來,各自追尋著心之所向。人來人往間,黃河成為聯繫南長灘和外界的一道緊密紐帶,也讓「寧夏黃河第一村」完成了從「出世」到「入世」的轉變。(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蘇峰 王猛 杜曉星 何耐江 王沛瑤 楊玉瑛 何婉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