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園 | 權威期刊發表最新研究:藍光照射幹細胞促進糖尿病傷口癒合

新民晚報 發佈 2023-06-06T16:34:54.677701+00:00

糖尿病患者創面難癒合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全球糖尿病患者傷口癒合延遲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高血糖狀態導致傷口處細胞修復受損,促炎細胞因子持續產生,血管生成異常和免疫反應失調等一系列生物反應失衡,影響了傷口的癒合。

糖尿病患者創面難癒合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策略,全球糖尿病患者傷口癒合延遲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高血糖狀態導致傷口處細胞修復受損,促炎細胞因子持續產生,血管生成異常和免疫反應失調等一系列生物反應失衡,影響了傷口的癒合。現今,為傷口癒合創造更有利的局部微環境是目前公認的有效策略,間充質幹細胞發揮促血管生成和組織修復的關鍵作用,作為一種無細胞療法,幹細胞外泌體治療表現出可以克服傳統幹細胞移植相關的潛在副作用,表現出低免疫原性和穩定性。利用藍光照射幹細胞,介導更多有效的修復成份富集到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外泌體中,從而加速傷口癒合,讓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傷口修復變得更加高效。

近日,這項由浙江省人民醫院牟曉洲教授、蔡宇團隊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鄒海團隊進行的原創性科研成果論文《光遺傳工程化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對糖尿病創面免疫微環境的重塑及其促進組織修復作用》(Optogenetic engineered umbilical cord MSC-derived exosomes for remodeling of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diabetic wounds and the promotion of tissue repair)在《納米生物技術雜誌》(中科院1區,5年平均IF=11.509)以長文(Article)形式刊登。該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

浙江省人民醫院牟曉洲課題組長期致力於工程化外泌體和仿生納米囊泡的開發和臨床轉化,在外泌體的功能修飾,幹細胞及其外泌體的臨床應用,工程化幹細胞納米囊泡的開發和生物膜遞送系統方面,開展了大量具有臨床意義和轉化價值的創新性工作。課題組以「組織損傷修復和生物納米囊泡」為主題,針對各類器官損傷和組織修復的臨床難題,開發了以不同來源的胞外囊泡為基礎的新型治療技術和遞送載體。近期,該團隊開發的仿生納米細胞囊泡在糖尿病創面修複方面表現出極佳的治療效果,並且具有製備工藝簡便和產率高的特點,極大地降低了治療成本從而提高其臨床轉化的可能性。此外,該團隊率先驗證人毛囊間充質幹細胞對家兔跟腱損傷的修復作用,表明人毛囊間充質幹細胞對肌腱病的再生和修復具有巨大潛力。團隊聚焦於細胞外囊泡及仿生納米囊泡的研究和開發,著眼於再生醫學中的臨床應用和轉化,為各類組織損傷治療和組織再生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趙鑫 鄒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