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破裂命懸一線,淄博市中心醫院多學科聯合急速「補心」

齊魯壹點 發佈 2023-06-06T17:03:33.594736+00:00

記者 張曉光 通訊員 陳圓5月30日15點14分,淄博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馬剛連續做完2台冠脈搭橋手術,走出手術室,一通緊急電話自他的手機響起……「馬主任,一名於外院準備行冠脈造影的66歲女性患者突發意識喪失,血壓下降,心臟彩超提示『心包積液、心尖部破裂』,正在送來西院…

記者 張曉光 通訊員 陳圓

5月30日15點14分,淄博市中心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馬剛連續做完2台冠脈搭橋手術,走出手術室,一通緊急電話自他的手機響起……

「馬主任,一名於外院準備行冠脈造影的66歲女性患者突發意識喪失,血壓下降,心臟彩超提示『心包積液、心尖部破裂』,正在送來西院……」

聽到此,來不及停歇,馬剛加快腳步走向更衣室,同時撥通科內主治醫師翟奇軒的電話:「一名急性心梗、心臟破裂患者馬上到,到門診準備接應,聯繫麻醉手術科,立刻準備手術!」

據悉,心臟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死亡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迅速進行手術,將心臟撕裂處止血縫合,是患者存活的唯一可能。」馬剛說。

16點32分,患者到達淄博市中心醫院西院急診科,一場以秒為單位,以時間為命題的賽跑,開始了……

連續奮戰10小時的他們再上台

所有搶救物品10分鐘內迅速完備

指令下達,聞訊而動。

麻醉手術科接到通知後,之前與主刀醫生馬剛一同連續進行了兩台心臟搭橋手術、已奮戰近10小時的心外專業組麻醉醫生、護士立即回到了手術間。

動作迅速的他們,在10分鐘內將搶救藥品、麻醉藥品、體外循環機安裝、自體血回輸機安裝、除顫儀、溫液儀、變溫毯、搭橋器械、心臟補片、各種縫線等搶救用物一一就位。

「現在就是在與時間賽跑,早一秒鐘對患者來說就是多一秒鐘生還的希望。」馮念海說。

在場的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明白,此刻,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16點32分,患者到達醫院,早已在門診等待的翟奇軒立刻著手接診患者、辦理住院手續、完善相關術前檢查和化驗,並進行術前談話;急診科醫護人員立即為患者行對症治療;馬剛立即聯繫麻醉手術科主任馮念海團隊和西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馬爽進行相關準備。

17點35分,患者由急診轉運至手術室,現場包括麻醉醫生、護理人員、外科醫生在內的十幾人已全部就位,各司其職,生命體徵監護、外周靜脈穿刺、動脈穿刺都在一分鐘內全部完成,外科醫生也開始手術前的消毒工作。

「進入手術室時,患者已處於休克狀態,瞳孔散大,血壓一直在不斷下降……」麻醉手術科副主任司紀國回憶搶救現場,手術室內迴蕩著監護器的報警聲,直至開胸手術前,患者血壓已下降至50/30mmHg,心臟隨時有停跳的危險,生命亮起紅燈……

馬剛和馮念海在討論分析患者病情後,認為患者很有可能是因心臟破裂引發心包積液,造成心包填塞。

「多等一秒,患者就多一份危險。」如此緊急情況下,馬剛和馮念海決定,在麻醉的同時為患者進行手術。

上述的搶救方案意味著,麻醉醫生必須在其他醫生進行操作的同時,為患者同步進行中心靜脈置管,這無疑是增加了操作的難度,考驗的不僅是緊急情況下的心理素質,更是麻醉醫生的專業功底。

屏息、凝神、專注,麻醉醫生李慧下針快速,精準地完成中心靜脈穿刺,搶救時間被再次縮短,接下來,是最為關鍵的一步——「補心」。

「豆腐渣」樣心臟易碎縫合困難

多方式、反覆嘗試「縫補」成功

按照手術方案,一切正在有序進行。

準備開胸時,患者突然出現心臟驟停,手術醫生緊急胸外心臟按壓,平時需10-15分鐘的開胸,此時僅僅用時1分多鐘快速完成。

同時,麻醉醫生宗立武也快速為患者輸血輸液,並及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維持循環,協調搶救治療。

「患者的心臟高度膨脹,心臟呈蠕動狀態,立即切開心包,發現確實因出血過多,發生了嚴重的心臟壓塞,在清除了血塊後,壓迫解除,心臟復跳。」馬剛說,開胸後發現患者的心臟情況與術前判斷一致。

但,病情仍在進一步惡化。

患者心臟復跳後,左心室後壁破口噴出大量血液,馬剛立即用手堵住破口,發現破口周圍約5公分左右的暗紅色區域出現心肌壞死,他立刻作出術中診斷——患者心肌梗死合併左心室後壁破裂穿孔。

根據既往臨床經驗及相關文獻,心肌梗死後透壁性心肌壞死,壞死的心肌組織如同豆腐渣一樣破碎,幾乎無法縫合,加之該患者心肌壞死的範圍足足五公分,面積大,難操作。

那麼,如何縫合易碎組織的心室破口成為手術團隊面臨的最大難題,搶救難度再度提升。

綜合考慮之下,根據多年手術經驗,馬剛最終選擇採用「三明治縫合法、荷包縫合法」縫合破口,但因破口處大面積壞死、組織易碎、粘合性低,仍數次出現傷口「縫了撕裂,撕裂再縫合」的情況。

「縫合過程非常困難,心肌組織像『豆腐渣』一樣碎,幾乎束手無策。」在經歷了反覆多次縫合嘗試後,馬剛與團隊終於將心臟破口縫合,反覆檢查未再出血,關鍵的「補心」步驟終於完成。

而此時,牆上的時鐘顯示,從患者入室至心臟修補縫合結束,僅僅一小時。

「盲探」搭橋

多學科聯合生死線搶人

心臟復跳,「補心」完成。

下一步,該如何在患者沒有做冠狀動脈造影的情況下,進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另一難題,又出現了。

「沒有造影,就無法確定病變的血管和位置,從而確定搭橋的吻合部位。」馬剛說。

但在該患者起病急、病情嚴重的當下,馬剛憑藉自己多年的經驗和僅有的影像資料,根據術中探查和CTA(CT血管造影術)報告,推斷認為,罪犯血管是右冠狀動脈的可能性大,決定為患者進行右冠狀動脈主幹搭橋。

在順利搭橋後,給予輸血,調整血管活性藥物,患者的血壓、心率逐漸好轉,血壓穩定在102/73mmHg、中心靜脈壓15 厘米水柱、心率74次/分,再次檢查心室破裂處,未見出血,止血、關胸……

21點40分,手術結束,五分鐘後,患者轉至西院重症監護室。

「患者出血達4000ml,自體血回收1575ml,輸入紅細胞8個單位,血漿200ml。」看到如此數據,麻醉醫生宗立武有些震驚,這名患者相當於在術中將全身血換了一遍,可見其危急程度之重。

事實上,如此心臟破裂命懸一線,與時間賽跑成功搶救的重症患者十分罕見。

麻醉手術科主任馮念海回憶,在其從醫三十多年的工作中,在院見到心臟破裂能進入手術室的患者僅3例,大多數如此心梗急症患者,撐不到進手術室,成功救治者更為稀少。

此外,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如上述極低血壓、瞳孔散大且心梗心室破裂的患者,在手術中極易因腦缺血而造成腦神經損傷。

對此,記者從醫院了解到,在經過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和治療,該患者術後第二天神志恢復,瞳孔大小正常、等大等圓,血壓、心率穩定,指標逐漸好轉,目前在進一步治療。

「這名患者急症下心臟修補,再進行冠脈搭橋手術,病情兇險,患者術中出血量達到4000ml,已經是生命的極限。」得知患者現狀好轉,馮念海說,能夠成功搶救,這是個奇蹟,順利清醒未出現嚴重腦損傷,更是奇蹟。

「我們只有保證患者在術中的血壓、心跳等生命體徵相對穩定,才能夠給主刀醫生救治的時間。」馮念海說,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手術搶救中,不僅需要主刀醫生的精湛技術,更多考驗的是緊急情況下,麻醉醫生對患者術中及愈後各項生命體徵的維持能力及綜合考量。

於微乎其微的救治中把握生命希望,這是一次與時間的生死賽跑,更是一次名為希望的生命守護。

在這次救治中,醫院對急危重症患者的多學科聯合搶救能力及各科室的紮實醫學功底得以展現。

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手術科、輸血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個學科團隊互相配合、各司其職的協調能力,醫護人員在緊急情況下快速的綜合反應和堅實的醫學基礎與技術。

這些,是這場緊急搶救能夠成功跑贏時間的前提,更是他們為患者帶去生命希望的底氣所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