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3歲這一年,因為直播,董潔意外翻紅。這一次,董潔進入了一個新的輿論場,粉絲在留言區鼓勵和欣賞她,和她一起討論生活,討論美,她們看到了她的現在,而非過去。
回顧過去的十年,董潔總結了四個字,反思、學習。她說她一直在往前走,沒有停下過。我們和董潔聊了聊直播、表演和日常生活,以及她走過低谷,重建秩序的過程。
「董老師總是很安靜」
董潔的直播間是經紀公司的一個房間,按照她家客廳的樣貌布置。沙發旁擺了個置物架,她平時會當作書架,椅子是家裡的同款。家裡那把木椅用了許多年,木頭微微開裂,露出細細的紋路。
董潔第一場直播在今年1月,目前播了五場。3月底,董潔做了第三場直播,助播不出鏡,鏡頭裡只有她一個人,在房間講解,從黃昏播到凌晨,持續了7個小時,有網友留言,「要錄下來當助眠語音。」董潔的聲音很輕,全程脊背筆直,一如既往地從容。商品都是她使用過的,小眾設計師品牌很多,質感好,部分商品單價上千元。她不太講價格與折扣,甚至會提醒,「可以再忍一忍、等一等,真正了解了,喜歡了再買。」
很難想像董潔能夠與直播產生聯繫。演戲之外,董潔很少公開自己的生活,面對公眾,她始終保持著謹慎的距離。在公開報導里,她也從不是個善於言辭的人。
4月底,在北京,我圍觀了董潔的第四場直播之前的彩排。鏡頭之外,董潔的直播間簡陋多了,如同倉庫角落裡,三腳架與大燈圈出一塊小攝影棚,其他地方更逼仄,貨架、紙箱堆放在一起,只留下窄窄的過道。十來個工作人員都是女生,忙著理貨、對物料,燈光師在調光,整間屋子很熱鬧。
董潔站在一旁,她身形嬌小,話不多,聲音很輕。那天她沒有化妝,只擦了淡淡的口紅,身穿白色T恤和牛仔褲,這套衣服也會在直播間裡售賣。
與董潔合作多年的化妝師王奕忱印象最深的是,「董老師總是很安靜」。開始化妝了,簡單打個招呼,她就靜靜地坐在那兒,不會亂動,也不需要放歌,連玩手機都很少,像一個乖巧的女學生,「安靜到我感覺我的呼吸聲都非常明顯。」王奕忱的心也跟著靜了下來。
董潔不動聲色地準備著,她拆禮盒,整理衣架上的衣服,蹲在角落撕鞋子卡扣的包裝紙,再把同款的鞋擺放在一起。一隻棕色大熊玩偶擺在地毯正中間,顯得突兀極了,董潔就跪在地毯上費力抱著挪向一側,「哎喲,這隻大笨熊。」
她不願意主動麻煩別人,直接就上手了。整個下午,她就這樣挪動書架、沙發上的畫、燈,把所有物品調適到一個滿意的位置,「像對待一個藝術品。」工作人員霍霍評價。
第四場直播的連結接近三百件,列印出來的商品介紹手卡摞得比水杯高。「上次是20集劇本,這次30集了。」董潔說。
直播彩排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和體力。到了深夜,此時已經過去了快十個小時,攝影燈烤得房間很悶,董潔一直在房間過品,期間只拿起玉米,咬了一口。商品拿到她面前,她馬上會給出答案,展示哪個款、哪個顏色。她注意到手卡上信息的缺失,都是一些細小但重要的信息,比如餐具可以放微波爐加熱嗎?飲用水的包裝袋是食用級材質嗎?眼鏡腿可以彎曲嗎?
那天,董潔搭配了29套衣服,並且一一試穿。搭配衣服的飾品太多,堆在一個盒子裡,董潔說,「沒事,我可以分清楚。」很快,她就把飾品按照出場順序分在了三個托盤裡。
這些細微之處或許就是董潔的直播間難以復刻的原因。從結果來看,第一場直播賣了350萬,一個多月後的第二場這個數字翻了十倍,賣了3000萬,第三場賣了6000萬,破了小紅書單場直播的賣貨記錄。
霍霍第一次跟小紅書直播團隊對接時,董潔意外成為平台選中的明星博主之一,被稱作適合直播的「高點人物」——儘管入駐兩年多,粉絲基數不大,只有幾十萬,但從後台數據看,粉絲關注度、粘性與購買力都不錯——二十歲到五十歲女性粉絲居多。
董潔決定試一試,她提出的要求是,直播風格完全由她決定,她要做「讓大家感受最舒服」的直播,不做「叫賣式、低價格戰」的直播,對方也很認同。一個月一場,保證她有足夠的時間待在劇組。董潔說,她的直播間應該像在跟朋友做分享,安安靜靜的,沒有砍價環節。起初,她試過照著品牌給的手卡念關於材質、面料的信息,效果不好,大家更想聽到她的使用感受是什麼。這是手卡不會寫的信息,董潔講蠶絲被蓋在身上的感覺,「像一個柔軟的東西覆蓋在你身上,包裹住了你。」
團隊問她,要不要找一位專業助播,幫她講解。她果斷拒絕了。
直播間成了董潔展現個人審美的舞台。第二場直播結束後,很多品牌找過來,選品由基本全部由董潔決定,有一款包包,其他人覺得包太大,不時髦,董潔反而覺得有上班族會需要,最後留了下來。
「從我的角度,告訴大家我是誰」
去年10月,團隊第一次詢問董潔的直播意願時,她是猶疑的。直播賣貨並不是她擅長的領域,她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觀眾接不接受?
董潔的團隊是一個影視團隊,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直播場地就在公司一間空辦公室里,直播的流程團隊都是現學的,燈光也是租的,因此前三場的燈光都不一樣。
距離第一次開播不到十天,只談下來30個品牌。從小紅書的貨盤裡挑選,再由董潔提供額外一些適合自己風格的品牌。霍霍請教做直播的朋友,對方看到貨品清單,都是小眾品牌,而且單價很高,搖頭不看好,說不要抱太大希望,結果可能會很慘。
董潔也沒有信心,整個團隊為此忙活了一個多月,「萬一播得不好,咋交代啊。」「反正都到這一步了,試試吧,我們還有啥能失去的。」霍霍鼓勵她。
直播用的手機是董潔自己的,直播前,兒子幫她設置了參數。彩排那天,董潔很緊張,語速變得很快,對著屏幕講話對她來說太陌生了。
開播前一秒,她還在熟悉產品。直播開始了,一切都是實時發生。她儘量去除雜念,不看數據,第一場直播原計劃4小時,她一個個品牌講,哪怕有的商品被搶空了。最後講了6個小時,超時2小時。
「完全是硬著頭皮上場了」,董潔說。
第一場直播賣了350萬,衝上熱度榜第一,董潔感到太意外了,比預期好太多了。團隊所有人都很興奮,經紀人開了瓶香檳,董潔沒顧上喝,她得自己開車回家。那天晚上,她失眠了,快四點才睡著,她的腦神經還在活躍跳著,腦海里轉悠著,哎呀,哪個品沒講得特別全面。
事實上,董潔的成功並非一日之功。在第一場直播之前,她已經在小紅書發了兩年的短視頻,那是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結束之後。節目中,她的鏡頭並不多,輿論仍不斷提及、審視她之前的婚姻,她也不太適應綜藝節目的鏡頭。化妝師王奕忱跟著去了節目,一天早上,董潔罕見地遲到了,匆忙趕過來,王奕忱才知道她早上下樓看見廚房一堆吃剩的火鍋餐盤,刷完了才離開,但那是不會被錄製進去的部分。
2021年1月22日,為了配合《浪姐》節目宣傳,她開始在小紅書拍短視頻,打算分享一些生活碎片。第一條視頻保留了董潔的7次NG,她對於這種方式很陌生。這條視頻獲得了1.6萬點讚,最高贊的評論是「私人事情不予置評,而且也沒人知道真正的實情。」
輿論的轉變,和多元化平台的興起、受眾的變化有關。董潔直播的平台以女性用戶為主,在這裡,消費與生活方式是被反覆提及的關鍵詞。2022年,超過50%的小紅書用戶來自一、二線城市,人均月消費占收入的比重高達42%。董潔的粉絲中,白領收入以上的女性居多,她們更在意生活、消費和審美,而非明星的私人糾葛。
一開始,董潔主要拍攝做小餅乾、奶茶和美食的過程,因為在家裡經常做,過程感覺很治癒,還拍過爸爸的菜園。頂頂在家時會幫她拍,但更多時候,她就把手機架在那裡。休息日,她會出門騎車,騎過北京二環路,吃一碗路邊的麻辣燙。
2021年4月,董潔簽約了新經紀公司,「董生活」的概念開始被團隊提出來,並明確了董潔的兩個特質,美食和穿搭。視頻增加了主題和封面圖,「把她的特質放大給大家看。」董潔很喜歡這些拍攝,只要給她一個主題,她準備好了有時叫霍霍去家裡拍,穿搭經驗被網友誇了,她很開心。半年後,團隊才接到了第一個商單。有一段時間,她自稱是「鹽系女孩」,這是她在評論區學到的新詞。
入駐小紅書的時候董潔41歲,開始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公眾視野里。很長時間,作為演員,她認為自己的生活並不需要被大眾知曉。董潔對我說,這些年她會看網友的留言,很多時候大家會從自己的角度去發表觀點,解釋無用,她能夠掌握的主動權是,「我真的需要從我的角度,告訴大家我是誰。」
「她會對自己比較狠」
關於董潔的報導,總會提到「命運」二字。命運頗為幸運的部分是,董潔遇到了許多偶然但難得的機會,比如2000年春晚,董潔作為替補舞蹈演員,登上春晚的舞台,站在謝霆鋒身旁,表演《今生共相伴》,接著她接到了張藝謀導演的《幸福時光》的選角通知。那年,她20歲。
在成為演員的最初,董潔走得很順利。2003年,她在電視劇《金粉世家》中飾演冷清秋,很多人至今會在董潔身上投射這個角色的濾鏡。
我和董潔談到冷清秋時,她說:「我會感覺到很多人愛這個角色,也因為這個角色我得到了很多人對我的愛。在30歲之前,我覺得是命運幸運的部分,是演了一個美好的角色,她的光芒足以蓋過我之後所有的戲,被大家記住,時常被提及,進這行越久,越知道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
演冷清秋的時候,董潔23歲。這幾乎是一次本色演出,冷清秋身上有董潔自己的性格,「她也是不太愛說話,也是很執拗,自己的想法不太會被改變。她是一個很忠於自己的人,愛不存在了就不存在了,可以去選擇另外一種生活。」
冷清秋之後,董潔很少需要主動爭取角色,她沒有過於強大的野心和欲望,戲來了,她就去工作,不喜歡的角色就推掉,還會有下一個角色。她是「謀女郎」,也是王家衛的簽約藝人,她曾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 我一直覺得我其實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人,我並不覺得說,我真的哪些方面異於常人,就真的是非常幸運。」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12年的離婚風波給董潔的演藝生涯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董潔的朋友、紀錄片導演甘露給她發了條信息,問她還好嗎?董潔回復她,等到北京,我去找你。見面時,董潔看起來很憔悴,更瘦了。董潔對甘露說,有點想去上學。
「我能感覺到這件事對她打擊很大,她很坦誠,沒有說埋怨過什麼,也沒有說對方的什麼事,她講得最多的是家人對她的支持。」甘露對我回憶。甘露與她認識二十多年,很少見董潔露出崩潰情緒,她評價董潔,白羊座,簡單,不愛表達,很有韌性,當她決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為此付出很多。
「她會對自己比較狠。」甘露記得,第一次見董潔是在《幸福時光》選角,她的聲音也是輕輕的,臉上帶點嬰兒肥,當時導演說,需要一個看起來非常瘦弱的女孩子,等再見到董潔,她已經非常瘦了。為了選上這個盲女角色,董潔花了一個月練功、游泳、跑步,早上只吃一片麵包,中午水煮青菜,晚上不吃飯,從90斤減到了80斤。
2014年,沉寂兩年的董潔參演了電視劇《虎媽貓爸》,重新開始工作。劇中她飾演男主角的初戀「白月光」唐琳,是一個配角並且是反面人物,反響依然是負面居多。「拍完之後又被罵,真的是挺難的」,董潔說,在當時這是一個珍貴的工作機會。
「那十年,確實很凌亂。」董潔回憶,「除了家人之外,什麼都一下子散了。10年在我這兒好像是走了20年。之前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接受自己是一個成年人,我是挺任性的一個人,工作走一步看一步,反正每年都在拍戲。30歲之後的路對於我都非常重要。我的整個人生觀是從30歲以後才構建起來的,我會更加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也敢於嘗試。」
改變是在失敗之後發生的。她的天性中有許多被動的部分,小時候學跳舞是被少年宮舞蹈老師選上的,練舞累得不想跳了,是媽媽逼著她堅持下去,做演員也是因為一個偶然參加了春晚的機會。
她終於成熟起來,對表演的理解也產生了變化,覺得自己也可以不演善良完美的女一號,「這幾年演的配角,人物反倒更加複雜和多變。」
她提到了自己在《如懿傳》裡飾演的皇后,那是2018年,董潔38歲,在橫店拍了八個多月。「琅嬅她做了很多很壞的事情,大家可能覺得她是一個反派,其實她是一個挺悲劇性的人物,深深地被封建和傳統的觀念束縛,完全是一個完成家族榮耀的工具,她從來沒有做過自己。」
當然,轉型也是無奈。找她的角色一大半都是飾演母親,她自問,「別的女演員還可以演女強人,我真的要開始演媽媽了嗎?」這幾年,董潔學會了爭取,比如她一直想演「女強人」,和導演說,「我其實是可以去塑造的」。
「能爭取到嗎?」
「有時候能,有的時候還是爭取不到」。
「我一直在往前走,沒有停下過」
今年4月,董潔過了43歲生日。她似乎沒什麼年齡焦慮,經常素顏出鏡,有時特意指出臉頰的一顆痘印,淺淺的紋就掛在眼角,笑得很從容。化妝師王奕忱說,如果工作里沒有特定的妝容要求,董潔的要求總是,淡一點,最像她自己就好了。
面對直播翻紅,董潔很清醒,她覺得自己之所以能夠翻紅,是因為她一直在反思,學習,「如果我停滯下來,沒有反思和學習,也沒有今天。我一直在往前走,沒有停下過。」
這十年,董潔演過幾種不同類型的母親。2021年,董潔在《您好!母親大人》裡飾演丁碧雲,角色是她努力爭取到的,年齡跨度很大,從年輕演到暮年,演完了一個女性的一生。
董潔說,這是她近年印象最深的一個角色,她覺得丁碧雲很像自己的母親。進組之前,她觀察媽媽和她身邊的阿姨,發現年紀大了以後,人的背會變厚,她讓劇組的服裝老師在她背部加了一個背墊。「丁碧雲是一個非常傳統的母親,她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她更像我媽媽那一代人,她有自我,但是她願意犧牲自我,我的父母現在依然為我付出很多。」
董潔是家裡的獨生女,她的家庭關係一直很緊密。現在,她和媽媽帶著兒子頂頂住在北京,董潔的爸爸住在大連,打理菜園子,照顧家裡的四條狗。家裡沒有請過阿姨,頂頂很小的時候,姐姐來幫了她一段時間。平時董潔和媽媽分擔家務。
在採訪中,聊到孩子、父母和自己的生活時,董潔的表情生動起來。說到鐵鍋,她會講,小時候爸爸就是用鐵鋪打的鐵鍋做飯,搬到北京之後,她自己也在用鐵鍋,做飯很好吃。
如果不拍戲,她的時間完全根據兒子的日程安排。送頂頂上學之後,她會先騎車買杯咖啡,去健身,等頂頂放學回家,要給他做晚飯。朋友聯繫董潔,她常常脫不開身,理由總是,「要不我先陪完頂頂,或者是,我陪他去打球了,打完球再出來。」只有在頂頂睡覺之後,她才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她會看一會兒劇,刷一會兒手機。她發現粉絲們也是在深夜回復得比較多,「很多媽媽都是半夜刷手機的,因為白天根本沒有時間」。在育兒上,她和粉絲們有許多的共鳴。
家人是支持董潔走到今天最大的動力,她告訴我,「最重要的是家人」。在大眾視野里消失的那兩年,是她人生中一次巨大的意外。即便如此,她也沒有失控過。那是一段沒有辦法想更多的時間。她離開北京,回到了大連,在那裡艱難地重建生活的秩序:每天早上5點50起床,給家人做飯,送兒子上學,陪兒子學網球。
灰心的時候,董潔想過,要不要乾脆逃離這一切,但現實擺在眼前,她逃了,父母和兒子怎麼辦?生活總要繼續往前走。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夠給家人帶來一些好消息,一些新的消息。
董潔拍的短視頻里,偶爾頂頂會出鏡,每次拍兒子她都要徵求他的意見,「我要拍你,可以嗎?」頂頂14歲了,彼此都需要更多的空間,比如董潔拍完戲回到家,頂頂沒有了小時候的依戀,「他會露出特別驚愕的表情,並沒有欣喜,眼睛裡寫著,你怎麼回來了?」
和董潔交流日常生活,你會發現真實的董潔有頑皮的一面。「我很喜歡逛街,很喜歡接觸一些好玩、好看的品牌,有時喝了一杯濃縮咖啡,哇,這一天就一直在逛街,從早到晚,逛到所有商店都關門,才依依不捨地去吃飯。」她的小紅書頭像是一個扮鬼臉的自拍,照片上寫了一個「哈」字。董潔覺得這張照片很可愛,「我的性格談不上特別外放,但還是挺活潑的,不是那麼沉悶,但是這一部分大家見到得比較少。」
通過直播,董潔發現了她的另一部分自我。以前她也認為自己話很少,但是沒想到竟然可以講幾個小時,「我到底是能說話還是不能說話?」
也許是直播間的氛圍鼓舞了她。她的粉絲大部分是女性,董潔會看所有的留言,評價基本是正向的,「我發現氛圍很友好,大家真的是在認認真真分享生活,討論關於美的一切。」
董潔說:「我覺得大家在互相鼓勵。我看到一些我欣賞的女性,她們的生活態度或者她們發的文字,對我來講就是鼓勵,那大家肯定也希望在各種信息里找到能夠激勵自己的。我希望鼓勵大家要享受幸福,享受幸福的同時,不妨礙你做自己。」
意料之外地,董潔進入了一個新的輿論場,她們看到了她的現在,而非過去。
採訪、撰文:肖薇薇
文字編輯:李純
攝影:謝天
編輯:楊帆
形象:楊婷
髮型:張哲綸
化妝:方可
運營編輯:溫溫
看完董潔的故事
你有什麼想說的
在留言區和我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