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再探養殖祖業:改品種自繁自育 散戶放牧到規模養殖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3-06-06T22:41:52.302705+00:00

2023年3月,在臨夏州臨夏市拍攝的手抓羊肉。 臨夏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蘭州6月5日電 (艾慶龍 王亞龍 王建軍)中國四大牧場中,西北就占一半,因此,牛羊滿地走是西北一大特色,世代生活於此的人們自然而然有了許多養殖經驗。隨著社會進步,如何讓傳統養殖業優勢常在?

2023年3月,在臨夏州臨夏市拍攝的手抓羊肉。 臨夏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蘭州6月5日電 (艾慶龍 王亞龍 王建軍)中國四大牧場中,西北就占一半,因此,牛羊滿地走是西北一大特色,世代生活於此的人們自然而然有了許多養殖經驗。隨著社會進步,如何讓傳統養殖業優勢常在?如何保證規模持續擴大?收益穩定增長?這是甘肅臨夏州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千百年來,生活在臨夏的人們大多靠放羊為生,當地還流傳著「無牛羊不成家」的順口溜。自然條件孕育了東鄉貢羊等特色優質農產品,也衍生出手抓羊肉等西北特色美食。

近日,在臨夏州廣河縣2023年第一批良種母羊獎補發放現場,66歲的馬有忠早早到達現場。讓他如此積極的原因,除了政府補貼政策外,還有就是本次發放的母羊是當地繁育出來的品種——薩胡羊,具有吃料少、繁殖能力強等特點。

作為廣河縣薩胡羊繁育場負責人的馬尚虎,2022年投入200多萬元,帶頭建起了現代化繁育場。他介紹說,昔日,傳統養殖最少要4名工人,現在只需1名工人。單算人工費用,1年就能節約10多萬元。

肉羊養殖離不開飼草飼料,高效養殖更需要優質的飼草飼料。「糧改飼」是廣河縣解決飼草問題的好辦法。

工作人員直接將玉米全株粉碎後加工成的飼草,這種飼料也被當地人稱為牛羊的「麵包」。近幾年,廣河依託旱作農業適宜種植區全覆蓋的優勢,年均完成糧改飼收貯面積30萬畝以上,加工玉米秸稈飼料230多萬噸。

臨夏州東鄉縣馬成海,放棄許多人羨慕的教師「鐵飯碗」,成為一名「羊倌」,為養出標準的羊,他練就出「聞飼料」的本領,只要低頭一聞,馬成海就能判斷出飼料的差別。在馬成海看來,將濕草曬成乾草,這一過程能藉助陽光照射,起到殺菌作用,而乾草飼料也有助於羊的消化。

康樂縣是臨夏州一個以傳統養殖為主的農業縣,當地通過獎補等政策扶持,經過40年,使該縣成為甘肅肉牛養殖大縣。

「新增1頭牛,獎補2000元」的獎補政策,激發了康樂縣農民養牛的積極性。在康樂縣草灘鄉達哇村馬偉忠家的養牛場,工作人員核實他家新增的牛數量。最終認定養殖場牛存欄167頭,原有127頭,今年新增40頭,獲獎補8萬元。

康樂縣畜牧中心主任賈德宏介紹說,對於畜牧養殖,康樂縣實現全覆蓋建檔、全鏈條監管。目前,登記牛10萬頭,在養殖大數據平台中,按照「一牛一檔」建立數字監管檔案和免疫檔案,詳細記錄從飼草料來源、品種、防疫、交易、運輸、屠宰等各個關鍵環節數據。

據悉,臨夏州逐漸形成了以東鄉縣為代表的傳統育肥,以廣河縣為代表的自繁自育,以康樂縣為代表的引進良種進行繁育等多方式養殖手段,冀「搞活」養殖祖業。(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