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灣人物群像:常年一腳濕地一腳沼澤,只為守護黑頸鶴

中國甘肅網 發佈 2023-06-06T22:58:50.437213+00:00

圖為楊巨才(右)在甘肅酒泉市肅北縣黨河濕地開展黑頸鶴巢位監測工作。(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蘭州6月2日電(劉瀟)「現在這個季節,正是黑頸鶴營巢繁殖的時期。

圖為楊巨才(右)在甘肅酒泉市肅北縣黨河濕地開展黑頸鶴巢位監測工作。(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蘭州6月2日電(劉瀟)「現在這個季節,正是黑頸鶴營巢繁殖的時期。」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酒泉分局——黨河濕地保護站站長楊巨才說,這些年,通過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濕地保護修復、環境整治等項目的實施,為黑頸鶴等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和繁衍環境。

2008年,楊巨才通過考試來到位於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他第一次來到肅北縣。

圖為一對成體黑頸鶴在黨河濕地嬉戲。(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楊巨才回憶說,當時沒有直達肅北的火車,他從武威坐了一夜火車到敦煌,然後又坐了2小時汽車才到達肅北縣城。單位甚至都沒有自己的辦公樓,只能在其他單位里租借幾間辦公室進行辦公。

就這樣,在艱苦的環境下,楊巨才開始了工作生涯。

他說,在保護區里住過帳篷,也住過廢棄學校的宿舍,如今條件好了,保護區都修建了保護站,有了專門的宿舍。

除了住,在吃的方面也困難重重。「之前我在疏勒保護站工作時,因為海拔高,面根本煮不熟。」楊巨才說,煮麵都要用高壓鍋,而且沒有電,晚上只能點蠟燭。

2018年,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郭玉民來到鹽池灣保護區開展黑頸鶴研究項目,身為黨河濕地保護站站長的楊巨才跟隨郭玉民開始關注、研究黑頸鶴。

黑頸鶴是唯一終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鶴種,因羽毛以黑白為主,加上數量稀少,被稱為「鳥中大熊貓」。每年3月下旬,黑頸鶴北遷到鹽池灣濕地落腳,它們常常棲息在沼澤地、湖泊及河灘等地帶,4月底在這裡營巢繁殖,直到9月底,黑頸鶴帶領著幼鶴開始南遷,到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境內越冬。

「為了摸清鹽池灣黑頸鶴種群的遷徙路線、停歇地和越冬地以及在鹽池灣的分布空間格局,我們和北林郭教授團隊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要進行繁殖的黑頸鶴分布,我們要監測黑頸鶴巢穴的位置,同時也要數清楚一個鳥巢裡面有多少卵。」楊巨才介紹說,黑頸鶴一般會在水域較多較深的地方築巢,這也給他們監測巢位帶來了困難。

2020年5月,鹽池灣迎來降雪,氣溫驟降,而這個季節又要監測黑頸鶴的巢穴位置。一大早,楊巨才和同事們穿上水褲,進入濕地開始工作。

「那段時間,水面上還有冰碴,有的時候一腳踩下去,水都會沒過膝蓋甚至到胸前。」楊巨才回憶說,水褲裡面還有秋褲,有些人甚至會穿厚棉褲,就算這樣,一下水,還是會感到刺骨的寒意。

除了要忍受寒冷的水溫,還要注意濕地環境,否則會誤入沼澤。即便條件如此艱苦,楊巨才也沒有停下對黑頸鶴監測與保護的腳步。

截至2023年4月底,鹽池灣濕地已有47對成體黑頸鶴。成體黑頸鶴來到鹽池灣主要是孕育新生命。5月中旬,鹽池灣濕地還迎來了16隻亞成體黑頸鶴,也就是青少年黑頸鶴,它們主要在此尋找伴侶,同游共舞。

楊巨才說,相比於以前,肅北縣城多了很多綠植,縣城環境不斷改善,建築設施不斷提升,他們也有了自己專門的辦公樓和宿舍樓。同時,鹽池灣管護中心通過加大對保護區的巡護、宣傳和保護力度,轄區內野生動物數量有了顯著增加,黑頸鶴種群總數從2013年的86隻增加至2022年的208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