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再次展現了強勁的韌性,中國經濟全面復甦,帶動了全球經濟的快速恢復。在2023年初的時候,西方經濟學家和金融銀行機構還是一片唱衰,不過進入3月份以後,西方已經另眼相看中國經濟的發展,唱衰的聲量一下子就減少了許多。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工業化的基礎上,中國已經取代德國成為了最大的工業品生產和出口國,對於中國崛起成為工業國,德國媒體已經發出了感嘆,宣稱對於德國來說是個「歷史性諷刺」。
德國經濟學家達利亞·馬林為德國《商報》撰寫了一篇名為《德國面臨來自中國的休克威脅》的文章,系統闡述了德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達利亞·馬林表示,雖然遭遇了美國的圍堵和遏制,但是中國的汽車出口在2022年已經超過德國,預計在2023年會超過日本,從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包括中國在內的汽車消費者,對於德國汽車的興趣正在逐步下降。面對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崛起,德國的電動汽車已經過時,這是德國所面對的困境之一。
達利亞·馬林認為德國雖然在內燃機領域有著先進的技術,但是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普及,已經威脅到了德國汽車產業的整體優勢。德國工程師雖然對於內燃機是「精益求精」,但是在電動汽車領域面前卻不值一提。德國在內燃汽車領域有著眾多的優勢,德國有多個具備強大競爭力的汽車巨頭,在過去很長的時間,德國汽車產業在中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不過如今卻不再具備優勢,因為中國本土電動汽車產業已經崛起。
不僅僅德國要面對來自中國產品的競爭,其他西方國家也是如此,中國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就已經逐步使用強大的工業能力改變了貿易結構,如今中國出口的商品已經不是廉價的服裝和日用品,而是具備高精尖技術的附加值極高的工業品。中國商品在美國的大規模推進,促成了美國的去工業化過程。202306067/全球防務觀察/阿力,美國不斷喪失製造業,從而引發了美國國內局勢的迅速改變,如今美國的競爭優勢不再,政府運營還需要通過舉債的方式,美國已經陷入了衰敗之中,而且很難改變這個趨勢。
德國經濟學家達利亞·馬林相當悲觀的表示,對於德國來說是歷史性的諷刺,達利亞·馬林認為德國對於中國工業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過去30年,德國企業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從而為中國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但是如今德國卻要面對來自中國的競爭。達利亞·馬林表示德國已經在步美國製造業沒落後塵,德國已經不可避免進入了負面的效應,並且跟美國一樣很難改變這個趨勢。從2022年以來,德國已經喪失了製造業的能源紅利,這是因為俄烏衝突的爆發,德國在對外貿易上已經出現了逆差,這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