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萬| 血戰的各種意義:為了阿爾喬莫夫斯克,真的值得嗎?

觀察者網 發佈 2023-06-06T23:05:39.352547+00:00

據華格納集群自身統計,在長達半年之久的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中,其共擊斃、擊傷烏克蘭軍人超過10萬,擊毀烏軍各型號坦克、步戰車、反伏擊車數百台,擊毀、繳獲各型裝備無算,而華格納集群自身也付出了4萬餘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大伊萬】

2023年5月20日,俄軍華格納集群宣布,歷經曠日持久的血戰,阿爾喬莫夫斯克(巴赫穆特)的城市圍廓已被華格納完全奪取。據華格納集群自身統計,在長達半年之久的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中,其共擊斃、擊傷烏克蘭軍人超過10萬,擊毀烏軍各型號坦克、步戰車、反伏擊車數百台,擊毀、繳獲各型裝備無算,而華格納集群自身也付出了4萬餘人傷亡的巨大代價。

當然,鑑於華格納集群對戰果和損失的統計往往都有所誇大,目前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較為公認的傷亡數據為華格納統計的中位數:烏軍傷亡約5到7萬人,俄軍傷亡約2到3萬人。但無論如何,考慮到戰役持續時間、雙方投入的作戰資源和最終的損失數量,以及阿爾喬莫夫斯克本身的戰略意義,可以說,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是俄烏軍事衝突爆發以來最殘酷的血戰。

俄軍宣布占領阿爾喬莫夫斯克(巴赫穆特)(路透社報導截圖)

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中,華格納集群在強大的炮兵和航空兵掩護下,以前赴後繼的決死衝鋒,一點一點地消耗烏軍的有生力量,一段一段地蠶食烏軍所掌握的土地。烏軍分毫不讓,前前後後投入了40個旅/團/營的番號進入阿爾喬莫夫斯克,為這些部隊補充的動員兵數量根本無法計算,投入的裝備資源同樣無法計算。我們不禁要問,俄烏兩軍血戰阿爾喬莫夫斯克,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阿爾喬莫夫斯克絞肉機?

從今年初開始,「阿爾喬莫夫斯克絞肉機」就頻頻見於華格納集群的官方說法中,且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戰略現實。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始於去年10月,當時,俄軍面臨的戰場態勢相當不利:北線俄軍大批合同兵因議價權過高,選擇回國休假或者解除服役合同,導致哈爾科夫到盧甘斯克一線的俄軍大唱「空城計」,整條戰線上幾乎沒有機動兵力,關鍵節點巴拉克列亞甚至靠盧甘斯克的民兵團防守,位於斯拉維揚斯克北方的戰役節點紅利曼甚至只能靠特別用途預備役分隊和頓涅茨克幾個民兵營防守,後續撤離時,俄軍搜遍了整條戰線,才拿出四個營的戰鬥隊進行接應。

後續北線俄軍儘管在斯瓦托到克雷緬納亞一線穩定住了戰線,但依然面臨著部隊新敗、士氣不高、實力下降的問題,而當面烏軍卻擁有超過10個旅戰鬥群的機動兵力,部隊質量尚可,數量更是遠超俄軍,加上赫爾松之戰結束後烏軍又得到了5個以上旅的機動部隊,等於烏軍得以自由選擇一個新的戰役進攻方向,這些兵力無論是投向斯瓦托、斯塔洛博斯克抑或梅利托波爾,以當時俄軍的實力,都夠喝一壺的,搞不好俄軍去年的戰果就被基本上清零了。

因此,縱觀戰略全局,華格納集群在此時開啟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客觀上起到了打亂烏軍戰略布局的作用。烏軍的作戰風格一向以「寸土不丟」著稱,加上阿爾喬莫夫斯克本身的戰略地位也相當重要,因此,面對華格納集群遠接近地的猛攻,烏軍只得抽調一部分寶貴的機動兵力投向阿爾喬莫夫斯克,用於穩定戰線。烏軍機動兵力總計也不過15到20個旅,每抽調走一個旅,就等於給其它戰線上的俄軍減輕了一個旅的壓力。比如,當時作為北線反攻主力使用的烏軍重要部隊機92旅、機93旅、坦克17旅、預備坦克4旅,以及作為赫爾松反攻主力使用的山地128旅等,均被抽調到了阿爾喬莫夫斯克。這些兵力的投入確實一度穩定住了當地戰線,使華格納集群在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的三個月中推進緩慢;但另一方面,這些機動部隊的離開,極大地影響了烏軍其它戰線的戰役進攻,從去年十一月起,烏軍在各條戰線上的進攻基本停止,預定實施的扎波羅熱反攻也沒有進行。

更令人驚奇的是,烏克蘭軍隊起初只是抽調少部分機動兵力馳援阿爾喬莫夫斯克,後來卻似乎越來越入戲、越來越上頭,將阿爾喬莫夫斯戰役變成了全軍大輪戰,幾乎烏軍所有有戰鬥力的部隊都到此輪戰了一個遍。三月,俄軍對阿爾喬莫夫斯克呈包圍態勢,澤連斯基嚴令烏軍陸軍司令希爾斯基死守。此後,烏軍更如輸紅了眼的賭徒,將大量原本可用於敵後破襲、偵察滲透、目標引導的特種作戰部隊投入了阿爾喬莫夫斯克,和俄軍打起了巷戰,這種把特種部隊當做普通步兵使用的騷操作令人目瞪口呆。說不定連華格納集群自己都沒有想到,烏軍竟然對阿爾喬莫夫斯克如此上頭,以至於打到了所有兵力殘缺不全、全軍只剩下9個北約旅基本齊裝滿員、連預定的新一輪「大反攻」都畏難退縮的情況。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不僅在戰役層面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戰略層面上甚至一定程度地扭轉了俄烏兩軍的戰略全局和力量對比。一言以蔽之,去年十月到今年五月俄烏兩軍局勢逆轉,由華格納集群打造的「阿爾喬莫夫斯克絞肉機」功不可沒。

而戰術層面呢?我們都知道,烏克蘭軍隊有兩大戰術優勢:一是有無窮無盡的「天靈蓋」,二是有東烏地區的城市堡壘。前者雖良莠不齊,但面對數量更少的俄軍,起碼能夠做到以數量換質量,靠給俄軍放血來阻滯其前進步伐;後者更被烏軍視為阻滯俄軍進攻的「法寶」,以至於東烏地區別說是個城市了,連個村兒烏軍都能把它給築壘化。烏軍在阿爾喬莫夫斯克,打的也是同樣的算盤:靠蘇勒達爾、歐泊汀、克里希奇夫卡等村,輔以野戰築城,阻滯華格納的野戰進攻,在必要的情況下,將華格納放進阿爾喬莫夫斯克打巷戰,靠巷戰來拉近、抹平俄烏兩軍的戰鬥力差距,再靠巷戰來消耗原本在數量上就處於下風的俄軍,儘量把俄軍的「血」都給放乾耗盡。

但是,饒是烏軍這算盤打的噼里啪啦響,想得一切都很完美,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最後的勝利者依然是俄軍。這似乎表明,只要俄軍決心攻克某座城市,最後終能成功。對烏軍而言,這意味著其在烏東地區組織防禦的兩大「法寶」在有心攻堅的俄軍面前失靈了;而對俄軍而言,這證明了俄軍的戰術能力,使之建立起對付城市築壘的信心。未來,俄軍將要面對斯拉維揚斯克-克拉瑪托爾斯克-德魯士科夫卡組成的城市築壘,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的勝利對俄軍的意義非同小可。

阿爾喬莫夫斯克,真的不重要嗎?

從今年年初蘇勒達爾丟失後,在北約集團、烏軍的公關宣傳中,阿爾喬莫夫斯克的重要性就一直在「戰略要地」和「無關緊要的小村莊」之間搖擺,處於薛丁格狀態。烏軍能守住阿爾喬莫夫斯克時,此地就是「烏克蘭東部的戰略要地」,萬萬不可丟失;等到俄軍在南北各戰線上取得了進展,乃至最終攻取阿爾喬莫夫斯克後,此地就變成了「烏克蘭東部的一座無關緊要的小村莊」,俄軍把大量的兵力投入到這裡流血,只是為了做給俄羅斯國內看,連基輔政府高官們都在大言不慚地表示,烏軍在阿爾喬莫夫斯克「摧毀了俄軍幾乎所有可用的儲備」,俄軍花了八個月時間才打下一座數萬人的小鎮,說難聽點,「夠幹啥的」。

阿爾喬莫夫斯克真的不重要嗎?說該城不重要那當然是假的。畢竟從烏軍頓巴斯聯合戰役集群向東部兩州發起戰役進攻的預定布勢來看,阿爾喬莫夫斯克其實應是烏軍重要的作戰基地。此地有兩條重要的戰略公路:通向伊洛瓦伊斯克的M03高速公路,和通向利西昌斯克的T0302公路。以前者為主要進攻軸向,可經過伊洛瓦伊斯克和斯維特洛達爾西克防禦弧線,從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最脆弱的結合部,將兩州一劈為二、然後分別吃掉;以後者為進攻軸向,則可以直趨北頓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控扼盧甘斯克這兩座最為重要的工業重鎮。

阿爾喬莫夫斯克及周邊地圖(圖源:BBC)

同時,阿爾喬莫夫斯克本身就有大量的工礦企業,包括歐洲最大的蘇勒達爾鹽礦。烏克蘭最大的香檳酒廠之一、蘇勒達爾地下的巨型彈藥庫等也都位於阿爾喬莫夫斯可附近。這些都彰顯著阿爾喬莫夫斯克的重要性。

同時,阿爾喬莫夫斯克還是烏軍在斯拉維揚斯克防禦弧線以東的重要防禦基點之一。烏軍在頓涅茨克北部的防禦布勢,基本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防禦地帶:第一防禦地帶由阿爾喬莫夫斯克和塞弗爾斯克組成,第二防禦地帶由斯拉維揚斯克-克拉瑪托爾斯克-德魯士科夫卡-頓河君士坦丁洛夫卡組成。兩道防禦地帶後方,就是一馬平川、直達第聶伯河的大平原。對於烏軍來說,要防守斯拉維揚斯克,就必須防禦阿爾喬莫夫斯克和塞弗爾斯克;而塞弗爾斯克的主要交通線由阿爾喬莫夫斯克往北延伸,更彰顯出了阿爾喬莫夫斯克的重要性。

因此,從進攻角度而言,阿爾喬莫夫斯克是烏軍實施戰役進攻的重要出發地;從防禦的角度而言,是烏軍在頓巴斯第一防禦地帶重要的防禦基點。其戰略地位不可謂不重要。

但是,從防禦角度而言,即使丟失阿爾喬莫夫斯克,也不會給烏軍帶來不可承受的損失。畢竟,頓涅茨克北部總體防禦地帶不僅包括第一和第二防禦地帶,還包括位於二者之間的頓涅茨嶺和頓巴斯運河。即使烏軍丟掉了阿爾喬莫夫斯克和塞弗爾斯克,憑藉頓涅茨嶺和頓巴斯運河,構築山地和河川防禦野戰陣地,並在斯拉維揚斯克等地的遠接近地交戰,也同樣可以阻滯俄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因此,對於烏軍來說,阿爾喬莫夫斯克能守則守,當棄則棄。如果整體戰場態勢對烏軍不利,比如烏軍被俄軍包圍、主要補給線處於火制狀態之下,那麼就應果斷放棄阿爾喬莫夫斯克。在實戰中,俄軍三月開始呈鉗形攻勢,烏軍補給線受威脅,城市遭到俄軍多面攻擊,這時候,烏軍就應該主動放棄城市後撤了。

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烏克蘭的宣傳機器和外交公關將阿爾喬莫夫斯克打造成了所謂的烏克蘭「抵抗的象徵」,象徵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絕不能前進半步,既然不能前進半步,那在戰略意義上,阿爾喬莫夫斯克就不能丟失。這一公關方式過度誇大了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於烏克蘭的意義,造成了災難性後果,導致烏軍在戰略和戰役上極度僵化。所以,說阿爾喬莫夫斯克不重要當然是假的,但是說它非常重要,同樣也不符合事實。是烏克蘭自己在戰略上、戰役上,把它抬高到了一個完全名不副實的狀態,然後稀里嘩啦輸了個精光。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對於烏克蘭來講是完全失敗的。

阿爾喬莫夫斯克之後呢?

隨著華格納集群逐漸撤離阿爾喬莫夫斯克,烏克蘭又開始叫囂「大反攻」了。5月22日中午,所謂「俄羅斯自由軍」和「俄羅斯志願軍」部隊出動一個連,向別爾哥羅德的科津卡等村發起進攻,雖然沒有給俄軍造成什麼損失,但狠狠地刷了一把存在感。隨後,「俄羅斯志願軍」甚至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對俄羅斯的「反攻」取得了預期成效;波多利亞克等烏克蘭政府高官也表態稱,對俄羅斯的「反攻」「正在進行」。

儘管如此,我們必須指出,目前烏克蘭所謂的「大反攻」,事實上還沒有到火候。一方面,就天候條件而言,東烏克蘭地區最適宜作戰的炎夏還沒有到來,烏軍還應再等待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北約支援烏克蘭軍隊的新型裝備也尚未全部到位,比如,前幾天有人發現一列裝運瑞典CV-90-40型步兵戰車的軍列從德國往東行駛,最終抵達基輔,同時,歐盟、韓國等也在緊鑼密鼓地向烏克蘭移交彈藥,烏克蘭則在向德國討要「金牛座」巡航飛彈,向荷蘭討要F-16戰鬥機等。這意味著烏克蘭目前所謂「大反攻」,其實依舊是一種公關。

「金牛座」巡航飛彈類似於英國向烏克蘭提供的「風暴陰影」,都可進行防區外打擊(圖源:新華社)

但無論如何,從戰役全局考慮,在阿爾喬莫夫斯克戰役結束後,俄軍應儘快轉入全面防禦。畢竟,以現在的情況,時間完全在俄羅斯的一邊:以烏克蘭所能得到的外部援助而言,目前留給北約、尤其是美國的選項已經較為有限,且隨著明年美國大選開鑼,對烏援助勢必成為川普攻擊拜登的焦點,這意味著烏克蘭將越來越難以得到當前水平的持續援助;更何況,以西方目前的軍備水平,也很難維持當前水平的對烏援助,美國和德國都已無法持續向烏克蘭大批提供坦克、步兵戰車等重型作戰裝備,北約也無法將巡航飛彈敞開供應給烏克蘭。

反觀俄軍,基本能實現裝備自產,T-90M主戰坦克、BMP-3步兵戰車、2S19M2榴彈炮等重型作戰裝備的產能不僅未受影響,反而越來越高,國內兵工企業「漸入佳境」。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烏軍不會變得更強,但俄軍只會越打越強。

故目前對於俄軍而言最好的選擇是,在戰略層面上,繼續積蓄兵力和裝備,靠有限的進攻來訓練部隊、演練戰法、調整戰術;在戰役層面上,等待烏軍在美國大選年之前冒險實施一輪進攻,並將其粉碎,屆時俄軍無論是打是談,都將處於絕對的戰略主動地位。總之,在阿爾喬莫夫斯克戰役之後,俄軍整體上轉入休整,等待烏軍今夏的大反攻,待其結束後再做打算,是為上策。

但是,戰略全局上轉入穩守防禦、追求後發制人,戰役層面上組織戰役防禦、等待烏軍的戰役反撲,並不意味著俄軍就一直處於靜態、線式的防禦狀態。一方面,即使只從單純防禦戰術的角度來講,主動防禦、攻勢防禦,本就是防禦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俄軍在克雷緬納亞、斯瓦托、庫普揚斯克採取的防禦戰術就非常主動,慣於使用主動防禦和前進防禦策略,對烏軍可能的攻擊出發地和部隊集結地實施突擊,打痛烏軍後又主動撤回。因此,即使是面對烏軍的大反攻,俄軍也必然不會只採取單純的防禦策略,在一些戰線上實施戰術層面上的主動進攻必然存在。

另一方面,對於俄軍而言,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本身就是一個極好的作戰樣板:在戰役乃至戰略層面上破壞烏軍整體布勢,迫使烏軍將寶貴的機動兵力投入到一個也許不太重要卻不可丟失的區域,消滅烏軍有生力量,削弱烏軍進攻能力,「以攻代守」。既然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戰略、戰役、戰術層面上三優,難保俄軍不會尋覓下一個阿爾喬莫夫斯克。

以各條戰線上的情況看,目前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阿爾喬莫夫斯克的,似乎只有位於阿爾喬莫夫斯克北方、北頓涅茨克河畔的塞弗爾斯克。事實上,在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結束前,華格納集群老闆普里戈金展示的一張戰術地圖上,已經明確將塞弗爾斯克列入了下一個進攻目標。再考慮到華格納集群表示會在七月份左右重返戰場,而那個時候大概率也是烏軍大反攻如火如荼的時刻,這個時間節點就非常有趣了。

總之,目前看來,阿爾喬莫夫斯克之戰只是開始。至於這場戰役是否會成為俄烏軍事衝突中俄方的戰略轉折點,我們可以拭目以待,也許等到今年下半年就能見分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