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牢記1不穿,2不去,3要做,老傳統不能棄!

七里河發佈 發佈 2023-06-09T10:38:02.723336+00:00

端午節,又名端陽、重午、地臘、天中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毒月,因此自古至今,我國一直流傳著,端午節祈福求安康的習俗。如今端午將至,這些老傳統千萬不要忘記:「1不穿,2不去,3要做」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端午節,

又名端陽、重午、地臘、天中節,

是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


古人認為,

五月是惡月、毒月,

因此自古至今,

我國一直流傳著,

端午節祈福求安康的習俗。


如今端午將至,

這些老傳統千萬不要忘記:

「1不穿,2不去,3要做」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01

不穿紅衣

端午節雖是節日,但它和中秋節以及春節不同,端午節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為了紀錄屈原,因為這一天屈原投江而亡,人們為了紀錄屈原,便有了端午節。


因此端午節也屬於紀念先人的寓意在裡面,所以端午節不僅不能穿紅色的衣服,還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而要說端午節安康。


大家可以仔細回想在生活中是不是極少有人發送端午節快樂的信息,而春節和中秋節則不同,屬於喜慶的節日,可以用快樂的祝福語來表達。端午節和清明節是不可以的。

02



二不去


1、端午節前後不去河裡玩耍游泳


老話說:不怕七月十五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


因為在端午節前後雨水多,而且還是主汛期,各地自然災害在6月份屬於高發多發時期。


此時下水,非常容易出意外,為了安全起見,還是不要下水的好。


2、端午節不去招惹五毒


民間有諺語:端午節、天氣熱;五毒出、不安寧。


五毒指的便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種動物。


端午前後,溫度高、濕度大,老一輩的人認為此時是是各類毒蟲繁衍出沒的時節,也是毒蟲毒性最強的時候。


因此平日裡遇到這些毒蟲能避則避,更不要上去捉弄,一定要注意防範,以免受到傷害。


03


三要做

1、要掛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節前後,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家家都灑掃庭堂,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或佩戴、焚燒艾草驅瘴,以招納百福。


還可以將艾草做成「艾虎」和「艾人」 ,壓在小兒床頭,以此來求得健康吉祥。



2、要帶香囊


端午節,佩戴裝有藥草的香囊,取其芬芳,有助於驅蚊祛瘟,有祈順遂平安,吉祥安康之意。


香囊隨身,更是祈求一整年,健康平安,庇佑護體。


3、要喝


《本草綱目》裡記載:少量服用雄黃可以瀉內毒,外敷有殺菌鎮痛的功效。


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毒月」,五日是「惡日」「毒日」,此時蛇蟲繁殖,疾病瘟疫橫行。


而在端午節前後喝雄黃酒,則可以達到消毒防病,蟲豸不叮的效果。


不能飲酒的小孩,大人會在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



其實,這些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是古代人民的智慧,而它們中的許多,也只適用於當時的社會。


總而言之,我們需要靈活對待這些傳統習俗,要懂它們,但也不要因為它們而使自己束了手腳,要擁有靈活變通的能力。


臨近端午,把這份傳統習俗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們吧~



來源:詩詞天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