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資料庫,東風起

科技象 發佈 2023-06-09T11:08:57.600321+00:00

數位化正在改變整個世界,而數字世界的底層,則是龐大的不斷產生、匯集、運算的數據。數位化的前提,是數據化。而數據的可存、可用、可管、可流動、可分析,都離不開資料庫。所以,資料庫能夠被稱之為三大基礎軟體技術之一,也是企業IT系統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

數位化正在改變整個世界,而數字世界的底層,則是龐大的不斷產生、匯集、運算的數據。

數位化的前提,是數據化。而數據的可存、可用、可管、可流動、可分析,都離不開資料庫。所以,資料庫能夠被稱之為三大基礎軟體技術之一,也是企業IT系統必不可少的核心技術。

尤其在數位化時代,資料庫必須保證7X24小時不中斷運行,穩定、可靠、高效承載企業與個人的每一筆數據,是數字經濟社會穩定運行的保證。

但整個資料庫技術的主要發展史,一直距離中國科技創新頗為「遙遠」。無論是20世紀後期,由Oracle、IBM和微軟構建的商業資料庫「帝國」,還是2000年後,以MySQL、PostgreSQL為代表的開源資料庫崛起,中國的資料庫技術都沒有能夠站在行業「主賽道」。

而數字中國建設已進入落地階段,遍及千行百業的數位化轉型如火如荼,資料庫作為數位化的核心,走向安全、可靠已時不待我。

業界有「東風西風」理論,起步晚,底子薄等客觀問題的存在,讓資料庫技術長期讓西風壓倒東風。事實上,這種發展的不均衡,並不利於技術在碰撞中循環發展,而GaussDB資料庫的願景則是「給世界一個更優選擇」。讓國產資料庫的東風起。

01

資料庫創新:根基不穩,產業不牢


1970 年,一篇名為「A Relational Modelof Data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關係模型的概念,這成為了資料庫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其後30年,市場的不斷整合之後,形成了商業資料庫在信息化時代,幾乎牢不可破地位。

最早走向信息化的行業,比如金融業因對系統穩定性的第一訴求,圍繞傳統商業資料庫,構建了一套集中、專用、封閉的穩態技術體系。

但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統資料庫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如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產生海量數據,要求資料庫有更高的擴展性,但傳統資料庫擴容極慢,僅僅規劃就需要半年時間,更不要說商業資料庫昂貴的服務成本。

從客戶的角度,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正在加速構建敏態體系,推動底層資料庫的分布式改造和網際網路金融業務創新。這讓能夠滿足行業關鍵應用的高擴展性、高性能、高可用性及軟硬體解耦等特性的分布式資料庫需求迅速爆發,甚至有機會走上技術演進的主舞台。

這就給了國產資料庫一個同等的起跑線,讓國產資料庫有機會通過引領分布式雲資料庫創新,走向行業主流。發展雲資料庫,不僅是對技術和產品的重要升級,更是對國產資料庫健康商業模式的有益探索。同時這也是國產資料庫的市場機會。

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一項基礎技術,資料庫的國產化發展,也代表了中國科技,自強自立,自主創新的深度。

實際上,金融等大行業對商業資料庫應用已歷幾十年,對商業資料庫提供的穩定的表現也有相當的依賴。切換一個資料庫產品,往往涉及複雜的應用改造、業務切割,可能存在業務風險影響,這讓很多行業用戶對資料庫的遷移總是避而不談。但商業資料庫面臨複雜國際局勢影響,不確定性激增,存在明確的斷供風險,。

從開源資料庫的角度,眾多國產資料庫都是基於MySQL進行二次開發,自身不具備自主演進能力,也同樣會面臨斷供的風險。

資料庫作為IT軟體產業的核心控制點之一和「根」技術。根基不穩,則產業不牢。要擺脫「斷供」風險,保證關鍵業務連續性,就需要堅定的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路。

02

創新是「給世界一個更優選擇」的底氣


談到GaussDB,我們都不會陌生。早在2019年,GaussDB就第一次正式亮相,而在此之前GaussDB也已在華為內部經歷了十幾年左右的研發歷程。

6月7日,華為雲正式發布分布式雲資料庫GaussDB。這是基於華為20餘年的戰略投入所打造的,核心代碼100%自主研發,高可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彈性、AI-Native,同時易部署、易遷移的資料庫。也是當前國內唯一能夠做到軟硬協同、全棧自主的國產品牌。

這是GaussDB「給世界一個更優選擇」的底氣。這份底氣,則源自幾點創新。

第一,全棧軟硬體自研,這是GaussDB獨特優勢。

資料庫和底層硬體是密不可分的,軟硬協同才能打開資料庫純軟優化天花板。而針對多核的優化需掌控晶片內部機制,資料庫做深度適配。華為也是國內唯一具備軟硬體全棧能力的資料庫廠家。

第二,自主創新雙重需求,讓企業數位化轉型不用「選擇」。

國產替代要做到「好用」,才能讓企業放心的遷移和替換,而無需為選擇頭疼。全棧軟硬體自研,從晶片、伺服器、存儲、網絡,到作業系統、資料庫、編譯器和語言,GaussDB是當前國內唯一能夠做到軟硬協同、全棧自主。這就是一次投資解決數位化轉型和自主創新雙重需求。

第三,豐富的行業部署能力,技術在諸多大行業得到驗證。

資料庫的價值一定要在行業場景中體現,比如商業資料庫的能力就是在金融場景中得到驗證的。目前,GaussDB已廣泛應用在金融、政務、能源、交通等關鍵信息基礎行業,歷經全球頂尖銀行、運營商,包括公司內部華為終端雲服務、華為集團IT等嚴苛場景的商用考驗,是企業數位化轉型、核心業務上雲、分布式改造的可信之選。

03

國產資料庫應奉行長期主義


過去國產資料庫,我們習慣了聽到「替代」和「可用」,卻很少能夠聽見「好用」和「創新」。僅僅能夠「替代」顯然不是GaussDB的上限和期待,唯有在創新上走的更快、更遠,才有資格談超越。

過去國產資料庫走了很多彎路,如果僅以替代作為標準,滿足的勢必只是用戶當下的需求,而無法滿足未來的疊代和演進。

可是,選資料庫就是長期合作,沒有任何企業願意讓核心業務數據不斷遷移,這本身也代表了更多的風險。所以,資料庫奉行長期主義,尤其對於國產資料庫的選擇來說,對可靠性、可用性,技術自主性和疊代能力的要求甚至更高。

當然,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對國產資料庫市場的創新會起到推動作用。在長期主義的選擇下,GaussDB等於也重新樹立了國產資料庫的標準。

比如代碼完全自研,將自主能力打造成產品的根基;性能完全匹配甚至超越世界大廠,如GaussDB具備對Oracle等國際一流廠商產品的全面接管能力,尤其是在集群性能、容災能力上,已處於業界領先水平;無縫遷移能力,為雲GaussDB具備端到端遷移能力,幫助客戶快速完成雲化分布式架構轉型,在金融、政府部門等大型產業及領域已完成落地驗證;持續的服務能力,華為擁有超過1000名資料庫專家團隊和遍布全國的服務團隊,可以提供持續的產品研發、產品支持等服務能力;生態是否完整,GaussDB持續擴大夥伴生態圈,已與上下游80+夥伴提供200有競爭力的聯合解決方案。

自主創新的深度,必須由根技術來體現,讓資料庫的東風吹得更猛烈一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