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啥越來越忙,卻喜歡「扎堆」短視頻平台?新的異化已誕生

趣史微視頻 發佈 2023-06-09T11:56:26.247261+00:00

要麼刷著短視頻,面無表情;不知從何時起,大家對於工作這件事,已不再能提起興趣。大家循規蹈矩,卻驀然發現:怎麼幹啥都沒勁?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清源

編輯|t


地鐵轟鳴的白噪聲襲擾耳畔,最終卻是成為了寂靜中的樂章。

北京地鐵上,年輕人要麼依靠欄杆、昏昏沉沉;要麼刷著短視頻,面無表情;偶見笑顏,頗為珍貴。

不知從何時起,大家對於工作這件事,已不再能提起興趣。

大家循規蹈矩,卻驀然發現:怎麼幹啥都沒勁?

是什麼原因呢?

是累?

是心態?

這些回答也許沾點邊,但是尚未觸及實質。

最能精準概括如此迷局的,唯「異化」二字。

那麼,究竟什麼是異化?年輕人為何會為其所困呢?



追根溯源:從人之本質談異化

在哲學解釋中,異化被視作讓人類感到痛苦的根源。

什麼叫做異化?異化的通俗解釋是什麼?

其實想要回答這些問題,最先需要思考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叔本華曾徐徐而言,將欲望推向高峰,認為它是塑造人的根本,不能夠被滿足的人,那便會感到痛苦。

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先賢也有獨到的見地,他們將理性視為人的本質,認為人終將超越外在的感官,而預測更不一樣的未來。

而馬克思則表示,人的本質屬性,是勞動!


好奇者將問:當代的年輕人越來越忙,豈不正是勞動的一種變相展現?如果馬克思所言便是,那為什麼年輕人還會迷茫於未來?還會沉溺於消耗生命的娛樂?

這樣的疑問,其實是對勞動這個概念的誤解。

勞動,不等於社畜般的生活,996、007、每日搬磚、熬夜加班、應付客戶……這些都不能和馬克思口中的勞動畫上等號。

如何將抽象的「勞動」理解為具象的事物,後面我們自然會聊到。但在此之前,我們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就是人的本質究竟是啥?

只有真正的理解了這個問題,我們當面對在地鐵里刷著短視頻、在商場裡逛著快時尚消費店,抑或是奢侈品店的年輕人時,或許才會靈光乍現,隨即脫口而出:

「原來是這樣啊!」

先賢們已經將路鋪好,筆者不過順水推舟,捋一捋何謂人?

層次展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人本應該區分於動物

距今約七萬年前,人和動物出現了明顯的差別,一場認知革命誕生了。

自此之後,智人行走大陸,思維愈發敏捷、溝通愈為高效,最終成為地球上最具行動力的物種。

是否具備意識、自主性、想像力、溝通能力,這是人與動物的分界線。

而當年輕人一頭鑽進手機里,封閉精神世界時,上述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損害,這也難怪諸多人擔憂:越來越忙的年輕人,並不是個好兆頭。

而馬克思口中的勞動,本質上就是七萬年前那場認知革命的升級,因為人不該是只有娛樂、只滿足於吃喝拉撒睡的低等物種,更當有改造世界的宏大觀念

這裡的改造世界,便是馬克思口中「勞動」所想要傳達的真實意思。


可一個令人憂心的事實是,年輕人似乎正在失去勞動的力量

隨著時代的發展,回答「何謂人」這一問題,另一個層次,當屬人與機器的區別

美國好萊塢以電影聞名,在電影《芬奇》中,機器人不斷地成長出獨立意識,它從一個冰冷的機器進化成了一個有著各類情緒的存在,那它還是「機器」嗎?

人嘛,顯然不該被局限於生物學上的定義。

在火爆的美劇《西部世界》中,當被製造出的機器人意識到自己是「被製造」之時,它的心情,究竟何樣?

而如今的年輕人吶,似乎正陷於《黑客帝國》中「矩陣宇宙」般的怪圈,矩陣宇宙誕生了矩陣社會,但這一切都是由算法所控制的。

儘管生活在「矩陣社會」中的人們似乎擁有無上的自由,但是他們的一切,都是計算機冰冷計算的結果。


如今的年輕人,在社會中似乎自由自在,但是各類APP的跳脫、拔地而起的商場大廈,似乎每一步都是精心設計好的。

APP推送什麼內容,地鐵幾分幾秒進站、地鐵站外有多少輛共享單車……利弊相交,恍惚之間甚至讓人難以回答:這一切是被設計的嗎?

算法帶來的快感,自然與現實世界不同。

如今一些年輕人,自感深受生活的打擊,認為參透世界的痛苦,便想要進入虛擬世界,藉以逃避。

這和沉淪於遊戲、迷茫於在短視頻、眼花繚亂於消費之中的年輕人似乎也並無二致呀?

為什麼在遊戲中、在短視頻中、在消費中,年輕人、甚至是全年齡段的大多數人能感受到快樂呢?

原因並不難解釋,因為遊戲、短視頻、商場都是服務於人的

在遊戲世界,年輕人可以自由地進退,失敗了也能重來;

在短視頻中,不想看的便划走,感興趣的就點讚收藏,翻翻評論區看看世界的參差;

在逛逛買買時,用金錢消費來取悅自己,畢竟不少年輕人沒有那麼大的生活壓力。

這就導致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沒有一位哲學先賢做出預言:機器或許會變成人,人也許會變成機器。

變革,悄無聲息。

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人呢?

糅合各派,跨越時間,認定人的本質,當是創造性、社會性和自由

而當人性得不到釋放,或是創造能力被外在打壓、或是個人價值不被認可、或者自認為受限時,便會痛苦!


創造性、社會性和自由

如今,社會更像是一個錯綜複雜的系統,許多年輕人笑言,自己就像是「工具人」。

「工具」,本質上便是放棄創造性的體現。

成為工具之後,同時也意味著接受外在的調度與控制,捨棄自由

如果不這麼做、拒絕成為工具呢?

那很有可能被大眾捨棄,因為芸芸眾生皆如此,特立獨行代價,很有可能就是被孤立,個人價值不被認可

社會要求年輕人割捨人性,年輕人怎麼會不感到痛苦呢?

其實,按照馬克思前輩的話來說,工作其實該是非常、非常、非常快樂的一件事,工作本質上是實現自我的滿足。

就像是航天工作者醉心科研,為每一次的火箭升空而歡呼喝彩;

就像是作家寫了一篇好文章,得到了讀者們的一致讚譽;

更簡單點說,平日裡修好了自己心愛的山地車,是否會讓你感到興奮?

而這些,都是勞動創造出的價值,讓人深感滿足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年輕人戲稱自己就像是「拉磨的驢」,諸如「工具人」之類的自嘲梗層出不窮,不難看出這一群體心態的變化。

啥時候最快樂?

不工作的時候最快樂!

按理說,平日裡工作如此不順心,晚上為何還不早早休息,還要刷短視頻、逛逛買買呢?

因為只有在晚上,年輕人自己才能做自己。

夜晚,暫時沒有工作的壓力,身體完全由自己掌控,此時此刻,年輕人才真的像是「人」。

在這裡,異化的概念呼之欲出。

所謂的異化,就是人性受到壓制,被刻意扭曲成他物的過程。


其實,異化現象很早就為我國政府所重視,並一直隨著社會關係的發展著重解決

毛主席任教員時期,就曾指著「人」字發問:

「什麼是人吶?」

一位苦寒貧窮的男孩說道:

「人是地主,地主說我們是牛馬……」

這一件事,深刻地闡述了勞動關係對人的異化,毛主席看得真切,如今我國的政府也看得真切

只不過,很多年輕人只抱怨異化帶來的痛苦,卻不知究竟是誰帶來了異化、異化的主體是誰?

其實這怪不得年輕人,因為異化發生之時,人們往往都被迫參與其中。

施加異化的主體是誰?馬克思看得很真切,在此我們不妨以實例闡明。

作家會為自己的文章而喝彩,但是在流水線工廠中,那些學歷平平、進廠打工的年輕人,即使是裝配蘋果系列的電子產品,他們便會感到滿足嗎?

恐怕無論是裝配三星,還是蘋果,抑或是國產手機,他們都已麻木。

在這種僱傭關係下,年輕人那有什麼創造性可言呢?都是打工人罷了。此時的年輕人,只是為了賺工資。


有了工資,就能滿足溫飽,就能逛逛買買。

在消費主義熱潮興起的年代,各類消費品也早已超脫了溫飽的範疇,各類炫耀性消費品琳琅滿足,走入千家萬戶。

曾經,商品只不過是為人所用的工具,如今人的價值與身份卻要靠商品定義,這不正是一種異化嗎?

而那些在高高的寫字樓里日復一日的年輕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把工作看成「賺工資」的工具,而非展現個人的價值。

年輕人吶,絞盡腦汁,求的是一份薪水。

如此一來,還會有人認為工作是價值的體現嗎?

再者,資本逐利,人的成本被想方設法地降低

即使你再驚才絕艷,你的老闆也會找到更出色、價格更低的替代者。

2021年以來,外賣騎手們成為了算法的直接受害者——算法的究極目標,就是將花在騎手身上的成本降到最低。

以此類推,流水線上打工人掙的工資,就只能夠第二天恢復體力,保證繼續上班罷了。

如此看來,年輕人倒像是一塊塊電池,不斷地充放電,最終達到壽命閾值,被徹底拋棄。

人被壓榨成了電池,是被異化的直接體現。

這樣說或許難以理解,不妨舉個例子。

在家裡,父母給你做一桌子飯菜,他們會找你要錢嗎?

當然不會。

這桌子飯菜有價值嗎?

當然有。

而資本想要做什麼呢?那就是凡是有價值的東西都要用錢來購買,鼓勵你給你父母付錢。

這麼一說,很不讓人感到扭曲,因為溫情脈脈成為了奢侈品,甚至不復存在。

其實這一切,一言以蔽之——生產本該服務於人,如今人卻服務於生產

異化的社會,否定了人性。

但是,這便是造成年輕人痛苦的全部了嗎?

遠遠不夠!


新異化,新問題

異化已是讓人痛苦,而「新異化」又接踵而至

德國社會學家羅薩表示,社會的不斷加速運轉,導致了新異化的產生。

從前,車馬很慢,往來通信也是靠郵件寄送;如今到未來,社會只會越來越快。

是什麼加速了社會呢?自然是科技進步。

從前是車馬,如今是飛機高鐵,微信QQ,速度豈能同日而語?

但是這就牽扯出一個問題:科技進步的本質是縮短時間,為何人們閒暇的時間反而越來越少了呢?

首先,科技的進步導致工作的任務量迅速提升

從前,烽火傳遞軍情,驛馬寄送信件;如今,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辦公效率呈指數級增長。

筆者吃個午飯的功夫,微信就能跳出三、四十條消息。

其次,科技進步讓競爭越來越激烈

通俗點說,深夜娛樂圈爆出大瓜,小編們難道不得忙活起來?

一個開始忙,剩下的又豈能落後——因為大家同處一個賽道,你不忙,就有人樂於替你忙。

如果說讓大家都慢下來呢?

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因為競爭無處不在。

站的高點看,競爭是奮鬥的代名詞。

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競爭是一個潘多拉魔盒,裡面有著工作、老人、婚姻,甚至是孩子。

一切,都得靠「競爭」。

如此一來,社會的運轉越來越快,心理過載問題越來越嚴重。

接踵而至的壓迫感壓在年輕人的頭上,幾乎喘不過氣來。

「人人都在流水線上」,誰都不敢慢下來。

更為詭吊的是,科技進步的產物——算法還會不斷地誘惑年輕人,讓他們遠離主線任務,用遊戲、短視頻和購物來吊年輕人的胃口。

這些能「快速產生快感」的「高速快樂品」,年輕人幾乎難以自拔。

其實就像前文所說的,這真的怪不得年輕人。

在平日裡,他們不能得罪上司,不能讓客戶不快,不能和同事鬧僵,不敢把煩惱告訴父母,更不敢辭職說「不」……

當夜幕降臨之時,「補償心理」便會作祟——年輕人躺在床上刷刷手機,拯救身心俱疲的自己。

只是,放下手機後,空虛便再度襲來。

這樣的異化,年輕人從何去談快樂呢?唏噓唏噓。

結語

異化令人生畏,但它不是無源之水。

異化,是資本的產物。

資本世界搞了數百年,把不少人都焊死在了生產線上。

擺脫異化,就是要擺脫資本主義的規則。

而擺脫這擾人的規則,在於以人為本,而非以資為本

參考資料:

什麼是異化?International Red Newsletter

關鍵字: